劉尉伊丹做客“海口會客廳”。
海口網1月21日消息(記者鐘元韜 攝影報道)海口市龍華區龍泉鎮有四個村委會分布在南渡江沿岸,一到暴雨、臺風季節,被淹村莊水位最深可達5米。對此,海口人大代表劉尉伊丹向大會提交了緩解南渡江沿岸村莊水患的建議,并做客海口網“海口會客廳”,在節目中建言獻策。
據了解,在去年的臺風“莎莉嘉”中,龍泉鎮受災面積1.2萬畝,糧食絕收就八千多畝,經濟作物損失1373萬元,水產值的損失面積950畝,農林牧漁業直接損失2100萬元。每逢臺風天氣,龍泉鎮南渡江沿岸村莊都會被不同程度淹沒,一般水深1至2米,最深的時候能達到3至5米。
劉尉伊丹介紹,龍泉鎮所處的區域屬于南渡江的低洼地區,積水嚴重且難以排出,導致受災時間長,損失大。其次,龍華區的防洪基礎設施也相對薄弱。“龍泉鎮的江岸有12公里,但現有防洪堤僅為2.4公里,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此外,現有設計的防洪能力為20年一遇的洪水,但僅我在龍泉工作期間,就已經經歷過2次50年一遇的洪水,無法很好地起到保障作用。”
劉尉伊丹表示,市委提出打造濱江濱海花園城市,是南渡江沿岸各鄉鎮改善水患問題的一個契機。需要借此東風,打造“海綿城市”,通過生物滯留設施、植草溝、調蓄空間等方式來提升防洪能力,減緩水流速度,降低洪峰流量,以此來緩解水患。
此外,劉尉伊丹還提出,可以在南渡江上游做文章,形成全市一體的防洪體系。爭取在上游將洪水分流,同時提升鞏固防洪基礎設施建設,在現有基礎上完善南渡江沿岸的防洪堤,并根據一江兩岸的設想,利用現有的田洋和千畝荷塘,打造南渡江沿岸的景觀帶。
劉尉伊丹表示,易澇問題如果能夠緩解或者解決,對扶貧工作無疑會起到促進作用。她介紹,龍泉鎮與新發地公司聯合打造的“3+X”扶貧項目,由政府出資入股,老百姓年終獲得分紅的方式對扶貧戶進行幫扶。“去年臺風期間,我鎮的新發地蔬果產業園受災蔬菜面積達459畝,臺風前集中育苗的240萬株種苗在經過及時的轉移和防護后還有40%受損。如果易澇問題能夠得到徹底解決,相信貧困戶能夠得到更多的實惠。”劉尉伊丹說。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