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處絞刑。時任美國總統布什表示,薩達姆被處死是伊拉克成為民主國家道路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然而,10年過去了,伊拉克卻未能擺脫亂局,安全局勢持續惡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分析人士認為,西方國家的野蠻干涉是導致伊拉克局勢惡化的主要原因,而且從目前看,伊國內動蕩局勢可能還將持續多年。
大國干涉釀惡果
作為2003年出兵伊拉克聯軍中最重要的兩個國家,美國和英國發動戰爭主要有兩個理由:伊拉克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薩達姆支持參與“9·11”襲擊的“基地”組織。但英國官方組建的伊拉克戰爭調查委員會在今年7月公布的報告中指出,這兩個理由并不成立。
調查委員會主席約翰·奇爾科特說,從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至少有15萬伊拉克人在戰爭和沖突中死亡,超過100萬人流離失所。
伊拉克非政府機構統計的數字顯示,自2003年以來,數十萬至一百萬平民在戰爭和暴力沖突中死亡。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顯示,約340萬伊拉克人在國內背井離鄉,超過200萬伊拉克人流落到其他國家成為難民。
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國家徹底打破了伊拉克政治生態,薩達姆倒臺后,一些黨派為了權利,不惜挑起沖突,許多城市發生了長達數年的血腥仇殺。2004年“基地”組織利用動亂局勢在伊拉克北部建立分支,打著反美口號招兵買馬,并孕育出之后的“伊斯蘭國”。
2014年,“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奪取了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在內的大片領土。政府軍苦戰兩年,至今仍未能收復全部失地。
平民百姓遭苦難
摩蘇爾市被“伊斯蘭國”占領后,市民法伊茲一直困于其中,他今年12月才得以逃出。
法伊茲說:“2003年美國推翻薩達姆后國家一片混亂,政客為了自身的利益挑撥不同教派的民眾,造成仇恨,讓大家互相殘殺。教派沖突完全是美國和部分政客為了自身利益制造的。”
“我們現在非常后悔,所有人都接受了教訓,我們現在不想參與任何教派沖突,不想再被政客利用,只想過平靜的生活,”法伊茲說,“在2003年之前,伊拉克是個統一國家,‘伊斯蘭國’絕對不可能在那個時候侵占我們的土地。”
摩蘇爾市民納吉布·穆罕默德說,薩達姆不是個好總統,帶領國家打了兩場戰爭,人們的生活一落千丈。但他起碼能夠讓大家安穩生活。美國人來了后,國家四分五裂,原本和諧相處的鄰居變成了仇人。
在談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翻薩達姆政權時,納吉布說:“這就是一群強盜打倒了一個強盜”。
動蕩局勢恐持續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伊布拉希姆·阿穆爾認為,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生態,此后在美國的主導下,伊拉克建立了配額制政治體系,將總統、總理、議會及內閣職位按一定比例分配給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和其他少數民族。這些派別之間矛盾很深,毫無信任可言,導致政府及議會的效率很低,腐敗現象十分嚴重。
“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在2014年組建內閣時就宣布要消除教派分歧、打擊腐敗,但兩年過去了,阿巴迪在政府改革上遭遇重重阻力,這表明有關派別、政黨不會放棄既得利益,”阿穆爾說。
政治分析人士哈桑·杜拉米說,政府軍、什葉派和遜尼派民兵、庫爾德武裝都想接管‘伊斯蘭國’的占領區,而且各方背后的支持力量也在暗中角力,美國、海灣國家、伊朗和土耳其都想介入伊拉克政局,這樣的局面可能造成伊拉克及地區更嚴重的動蕩。
?
相關鏈接:
伊拉克石油產區蓋亞拉鎮:油井被武裝分子炸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