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發生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10多個城市出現AQI“爆表”情況,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針對社會公眾對于重污染天氣存在的一些誤讀和疑問,記者今天采訪了8位權威專家,專家對于存在的一些誤讀一一做了回應。
誤解一:京津冀霧霾來自外地
京津冀的霧霾,主要是由內蒙古、陜西、山西這三個省區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霧霾最嚴重的京津冀三地自身產生的污染是次要的。
對此,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認為,大量的觀測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氣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積累加上外地傳輸導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是最主要因素,對PM2.5的污染貢獻占七成。
他說,在冬季采暖期間,京津冀主要城市的SO2日排放量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一次PM2.5增加50%左右,NOX和PM10增加20%左右,VOCs增加10%左右。冬季采暖期間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強度大,是重污染天氣高發的根本原因,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同時,周邊省市的區域傳輸對京津冀PM2.5污染的貢獻約占30%左右,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山東、河南兩省的污染排放。此外,山西、內蒙古和陜西的排放對京津冀PM2.5污染也有一定的貢獻,但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誤解二:霧霾加重賴風電
內蒙古風力發電場和三北防護林使北方風力衰減,這導致了嚴重的京津冀霧霾無法被吹散。
霧霾加重是否賴風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徐祥德院士告訴記者,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認為,發展風電對局地風速雖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的范圍非常有限。徐祥德以北京為例說,北京距離內蒙古400多公里,距離張家口約200公里。所以內蒙古和張家口地區的風電不會對北京地區風速產生顯著影響。
他指出,防護林帶對風場的作用主要是大氣邊界層以下的近地層影響。而能驅散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的是大范圍冷空氣來襲或降水“濕清除”效應?!叭狈雷o林不可能阻擋冷空氣或寒潮,影響下游大范圍區域風場?!毙煜榈抡J為,京津冀地區重污染頻發,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與周邊區域污染物排放狀況。
誤解三:霧霾成因眾說紛紜
對霧霾成因、組分,專家各說各話,北京霧霾究竟是什么原因,都有哪些成分?
對于這個問題,北京大學謝紹東教授解答是,PM2.5的來源非常復雜,可以分人為源與自然源。人為污染源是指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形成的污染源,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交通運輸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自然源包括火山爆發、森林火災、土壤和巖石的風化等。二次源是指各污染源排出的氣態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氨等,經過冷凝或復雜的大氣化學反應而生成的二次細顆粒物。
謝紹東指出,各地來源解析結果表明,目前PM2.5的主要來源是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和生物質燃燒等。各個城市和地區視產業結構各行業排放比例有所不同,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和能源生產行業排放較少,機動車對PM2.5的貢獻相對較大。PM2.5組分在空間分布上有一定的差異性,即使是在北京市的不同轄區,組分也不完全相同。
誤解四:治理方法有問題
“京津冀空氣治理停滯不前”,“2016年下半年以來,北京PM2.5濃度改善停滯了”,“現在什么招都使了,仍然要出現嚴重污染,治理方法是不是有問題”?
清華大學賀克斌院士告訴記者,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各地針對大氣PM2.5污染治理,在多個方面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
他說,2013年,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為89.5微克/立方米;2014年PM2.5年均濃度為85.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2015年PM2.5年均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6.2%。
據賀克斌介紹,監測數據分析結果,反映了京津冀區域大氣PM2.5濃度在逐年下降。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來看,今年北京、天津、河北的優良天都比去年小幅增加。
“然而,入冬以后重污染天氣頻發,大家更強烈地感覺到了反差?!辟R克斌說,這也表明,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強化京津冀區域冬季污染防治工作,特別是民用散煤清潔化、燃煤小鍋爐和“散小亂污”企業的淘汰治理,把京津冀區域冬季采暖期間的污染物排放強度也降下來。
誤解五:抗霾主要靠風
清華大學王書肖教授認為,污染的產生不是一時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難一蹴而就。目前京津冀區域的污染治理處于第二階段,即污染的發生發展受自然邊界條件的影響顯著,比如風速、濕度、邊界層高度等這些氣象條件的影響。特別是在冬季采暖期間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的情況下,這個表現就更加突出,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但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強度大,還是重污染天氣高發的根本原因。要徹底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必須堅持不懈地扎實推進污染物減排工作,天不幫忙的時候,人就要更加努力。
誤解六:煤改氣加劇霧霾污染
有人認為“煤改氣”會造成北京地區“豐富水汽”主要來源,是加劇灰霾空氣的“幫兇”;還有人認為霧霾的主要成份是PM2.5,并且“煤改氣”氮氧化物濃度不會明顯下降,顆粒物污染依然會很嚴重。
對于這樣的誤讀,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王自發研究員的看法是,按照我國當前的天然氣消耗量計算,每年燃燒天然氣產生的氣態水在3億噸左右,假如全部轉化成液態水(但實際上不可能全部轉化為液態水),平攤在全國人口集中的東部地區(估算面積約360萬平方公里),液態水的厚度連0.1毫米/年都不到,僅占大氣中可降水量的幾十萬分之一,影響微乎其微。所以說,“煤改氣”不會顯著增加北京市大氣中的濕度,不是北京地區“豐富水汽”主要來源。
南開大學馮銀廠教授認為,無論是燃煤、燃氣還是燃油,都會排放氮氧化物?!懊焊臍狻笔欠駮е碌趸锏纳?主要取決于改氣之前煤炭的燃燒方式和煤炭品質、改氣之后采取的燃燒技術等因素。
誤解七:治理霧霾只拿機動車開刀
北京工業大學程水源教授認為,根據北京市大氣PM2.5污染源解析結果,可以看到在本地污染源中,機動車排放的占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點控制機動車污染是十分必要的。但控制機動車排放僅僅是治理空氣污染的一個環節,北京市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還實施了很多其他重要措施,包括大力壓減燃煤、民用散煤清潔化、燃煤小鍋爐和“散小亂污”企業的淘汰治理、建筑施工揚塵管控等。
?
?
相關鏈接:
南京破獲醫療垃圾污染大案 有的被制成餐具玩具
京津啟動重污染紅色預警超60小時 今日或現峰值
韓國首爾龍山美軍基地周邊地下水污染超標500倍
空氣重污染天氣影響范圍波及中國17省區市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