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12月12日報道的河南鄧州市都司鎮玉米減產事件,在官方此前回應因暗箱操作導致“問題種子”流入農民手中后,當地19日再次回應稱,玉米減產系高溫熱害所致,目前正在申請保險理賠。
前段時間,河南鄧州市都司鎮不少村民向記者反映,今年麥收后因使用“沈玉17”玉米種子,導致每畝玉米較往年減產約60%。
村民反映,“沈玉17”玉米棒較其他品種的玉米棒相比顆粒明顯稀少,瘦小干癟且色澤暗淡。其他品種顏色黃亮,顆粒飽滿,顆粒之間相靠緊密。
村民們表示,其他沒有使用“沈玉17”種子的收成都不錯。惟獨播種“沈玉17”玉米種后,出現了大幅度減產。有當地收糧大戶也表示,凡"沈玉17"種子玉米均拒收。
當地臧姓村民算了一筆賬,1畝地需玉米種子1斤,即“沈玉17”一袋,價格43元,化肥120元,機耕40元,收割50元,農藥30元,合計成本為283元。按照今年的產量和玉米品質,以每畝產量400斤玉米,每斤0.7元計算,1畝地僅收入280元,不算人工費,光成本費每畝就凈賠3元。
魯家村村委主任魯應戰受訪時稱,僅魯家村一個村“沈玉17”種植面積就達1700畝之多,整個魯家村村民因播種此種子導致直接損失在90萬元左右。
對于“沈玉17”玉米種如何流通到農民手中,鄧州市農業局執法大隊方姓隊長及鄧州市種子公司經理馮俊龍此前受訪時觀點一致,表示“這是有人暗箱操作的結果”。
19日,針對媒體披露上述玉米減產事件,鄧州市都司鎮農業中心向記者發函回應稱,2016年秋都司鎮種植玉米5000余畝,其中“沈玉17”玉米種子面積982畝。因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玉米開花授粉的關鍵盛期,該鎮遭到極端長期高溫天氣,導致大面積花粉喪失授粉能力現象,嚴重降低了玉米產量。
回應稱,在魯家村部分村民到鎮政府和市農業部門反映玉米減產問題后,鄧州市農業專家實地調查認為,造成玉米減產的重要因素是高溫熱害。在高溫天氣期間,沒有及時灌水降溫、人工授粉和葉面噴肥,“對我市玉米產量都造成了影響。”
鄧州市都司鎮副鎮長付立志電話中也向記者表示,鎮政府調查后也認為,村民玉米減產確因氣候所致。目前,當地正申請保險理賠。(完)
?
相關鏈接:
河南信陽官員毆打老師被停職 行拘10日罰款500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