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互聯網防控
新京報:Blued如何對用戶進行HIV防控和干預?
耿樂:利用軟件內“預約檢測”“公益平臺認證”“公益直播”“群組、置頂動態、站內信、定期開機圖、banner”等功能和各商業資源與版塊,開展動員檢測、防艾宣傳和咨詢、數據研究、反歧視倡導等工作。
新京報:效果怎么樣?
耿樂:用數據呈現吧——相關預防HIV知識的展示已過億人次、公益直播觀看量已超過2000萬人次、全國15個檢測點每年為超過5萬人提供免費專業的HIV檢測咨詢服務、軟件內現有17988個防艾公益群組,每年向2700萬用戶至少群發10次與防艾相關的站內信。
新京報:淡藍公益在北京有幾個線下檢測點?(檢測方式,今年人數等)
耿樂:目前在北京地區與各疾控中心合作已開設了3個站點,在全國7個城市與當地社區組織合作開設了12個站點;檢測方式有唾液檢測和血液檢測兩種;今年1-11月,北京地區的淡藍快樂檢測室共為7000余人次提供免費的HIV檢測咨詢服務(其中近30%的來訪者此前從未做過檢測),共發現300余名初篩陽性。
新京報:這些檢測點和疾控系統的免費檢測有何不同?
耿樂:我們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基本上都是男同或經過專門培訓和考核的男同友好人士,他們更了解男同和男同身份、更理解男同檢測者的需求和擔心,檢測環境和條件也更隱秘。
?
?
相關鏈接:
跨性別人群的防艾滋之路:感染率高達16%?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