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遺產需要開具“無小三證明”,辦理房產證需要出示“單身證明”,沒錯,這樣的要求不是出現在喜劇電影里,而是真實發生在你我的身邊。誠然,自從去年國辦印發《關于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以來,各類奇葩證明已經大幅減少,但令人啼笑皆非卻又萬般無奈的多余證明和繁瑣手續,仍然徘徊在不少人的生活中。
老百姓接受公共服務,看中質量,也渴望便捷。然而無論是“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尷尬,還是“為辦護照奔波3000公里”的疲勞,無疑形成一股與時間賽跑、為人民服務的“逆流”。
不僅如此,在市場經濟鼓勵自由競爭、激發個體能量的大背景下,低效率的公共服務已成為許多市場主體的沉重負擔,甚至固化為市場經濟秩序的沉疴頑疾。一些企業萬事俱備,只欠一紙證明、許可,卻遲遲拿不到手。商場如戰場,機會轉瞬即逝,起個大早卻趕個晚集,低下的行政效率令多少企業敗走麥城。
導致奇葩證明“成功搶鏡”的原因多種多樣。首要問題在于公共服務流程不完善、行政工作銜接不順暢,最終形成政策縫隙。遇到新情況或特殊問題,缺乏相應規則和制度安排,工作人員只能漫天要證明、互相踢皮球,以轉嫁工作責任。某種程度上,“奇葩證明”已不再是發揮證明作用的憑證,而成為扭曲公共服務當中責任分配的奇怪機制。
然而制度的缺失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奇葩證明”背后潛藏的懶政思維和作風問題。公共服務面向的始終是群眾,為的是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本為更好服務群眾而設置的證明程序,一旦反轉為群眾干事創業的“梗阻”,只能說明在公共服務中缺乏群眾意識、缺少急民之所急憂民之所憂的情懷意識,暴露出在行政工作中的偷懶心理、懶證思維。密切聯系群眾不僅是黨的優良作風,更是全社會公職人員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
開證明、辦手續,看似微小,實則關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關重大。如何讓證明不再“奇葩”、使手續不再繁瑣,需要從制度設計到思想作風全面發力。“放管服”的改革目標已經為公共服務確立了大方向,接下來更要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完善制度銜接、抹平政策縫隙。許多地方目前已經建立起成熟的綜合行政服務中心,把老百姓經常打交道的部門窗口開在一起,證明、手續采取一站式辦理,方便群眾、溫暖民心,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時,還要加強對行政服務的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督。一方面將群眾滿意度作為考核相關領導干部、行政服務工作人員的重要指標,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及時回應、快速解決;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外部監督,充分發揮媒體曝光的監督作用,倒逼公共服務部門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效率。
最后但也是最關鍵的,則要加強思想作風建設,抓住根治“奇葩證明”的“牛鼻子”,重拾公共服務的“公共維度”,培養公共服務的群眾意識。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只有走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才能從根本上褪去證明的奇葩外衣,還原公共服務的民生本色。
?
相關鏈接:
各地取消奇葩證明追蹤 仍有地方要"無小三"等證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