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在11月23日的“2016新浪金麒麟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指出,目前我國6.7%的GDP增速主要是由政府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等大規模的投資帶動,并且這種格局短期很難改變。內需、消費可以發揮作用,但一旦投資占比下降,中國的經濟增長不了這么高。
銀行信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最近銀行業的朋友應該有一個深刻的體會,近兩年來,中國的銀行信貸結構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于學軍總結了三個變化。
第一,地方政府融了很多資金。自2015年下半年之后,就變得手頭很寬裕,究其來源,一是銀行正常的放貸行為,現在無論是政策性銀行還是商業銀行踴躍要給各級政府放貸,甚至在一些地區,銀行要對政府進行公關,新增政府貸款在銀行放貸的比重顯著上升,另外還有兩項資金也十分突出,一是所謂的債務置換,二是專項重點建設基金,此外,還有其他渠道的各類社會融資等等。
第二,房地產貸款成為最大的主力軍。截至8月末全國地產類的貸款大概是24.8萬億元,同比增長24.6%,它的占比達到了24.1%,以房地產做抵押的貸款占整個貸款的比重超過15%,兩項合計應該在39%以上。比如江蘇省截至9月末,房地產相關貸款占該省今年新增貸款比重超過50%,其中南京、蘇州占比達到70%以上,還有部分地區占比超過100%。“這不是孤例,也帶有一定普遍性。”于學軍說,房地產貸款占比超過百分之百,這意味著其他貸款實際上在下降。
第三,實體企業融資困難。于學軍舉例說,在東部地區的一些經濟大省,制造業形成的貸款到現在累積都是下降了,下降了幾百億。實體企業中融資狀況的分化趨勢也十分明顯,就是實體企業總體上融資困難,但是一部分的央企、少部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和具有創新能力的優勢企業,融資占有一定的優勢。而大部分的中小企業,甚至包括一些陷入產能過剩行業的大型企業,融資十分困難。現在各地經常聽到一個詞,叫做“不壓貸、不抽貸、不斷貸”,對這些困難企業,不僅新增貸款困難,就連保住原有的貸款也很難。至于說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出臺了不少的政策和辦法,但是效果有限。
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短期難以改變
那么,新動能到底是誰呢?于學軍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之所以三個季度都保持6.7%的增長水平,主要是投資在發揮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政府基礎性建設投資。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的國有控股投資增長了20.5%,而民間投資只增長了2%點多,民間投資下滑是很明顯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8.3%,占GDP的比重超過了81%。
“經濟增長主要靠政府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這樣大規模的投資帶動的,這樣的格局未來其實很難改變。”于學軍表示。
他分析稱,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規模越來越大,在短時間內,如果說要保持6.5%以上的經濟增長,沒有投資的拉動,而是靠內需、消費,雖然電商、互聯網等可以發揮一些作用,但是這些新業態、新技術、新產業支撐起這么大的經濟體,在短時間是不可能的。于學軍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如果想保持6.5%的增長,投資是必不可少的。(中新經緯APP)
?
?
相關鏈接:
銀監會“松綁”省級資管公司 一省可設兩資管公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