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口“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前,海口每個區將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但對此,社會上有一些認識分歧,有人認為,全省最大的公立特殊教育學校——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就坐落在海口,為什么還要每個區再建一所?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番采訪。
海口各區人口均超30萬,有必要建特教學校
根據我國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地)和30萬人口以上、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海口的四個區人口都超過了30萬,根據相關政策,符合建立特殊教育學校的要求。”省級教育科研規劃專家、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吳若江說。
另外,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這幾年自閉癥兒童的增多,加上省內其他市縣的家長普遍愿意把殘疾兒童送到海口就醫就學,海口目前的公立和私立特殊教育學校已經人滿為患。
吳若江告訴記者,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因為是公立學校,收費相對低,現在每年開學報名啟智班都會爆滿。“由于師資有限,每年我們只開2個啟智班,每個班12個人,但會有100多個孩子報名,大多數孩子都進不來。”
私立學校也面臨人滿為患的問題。海口市天翼特教培訓中心校長李輝告訴記者,該機構的孩子主要以自閉癥兒童為主。自閉癥孩子的教學,除了普通的教室,還要配備相應的活動室、康復室等,孩子一旦增加,老師、場地都不夠用。“現在我們已經有90個學生了,有時候家長來,我們都會讓他們等一段時間,有孩子能出去接受融合教育,騰出位置來的時候再報名。”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殘疾兒童的家庭已經承受了太多痛苦,保障他們受教育的權利是政府的職責所在。根據現實情況,海口“十三五”規劃明確,到2020年前,海口每個區將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龍華區率先啟動特教學校籌建工作
海口市龍華區率先啟動了特殊教育學校的籌建工作。10月26日至27日,海口市龍華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區人大代表、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專家對該區特殊教育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并召開座談會進行討論。
調研中,各部門相關負責人對學校選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探討。吳若江認為,龍華區擁有全省最好的特殊教育資源,并匯集了較多來自全省的殘疾兒童,其籌建工作對于海口另外3個區以及其他市縣具有借鑒意義。
據統計,龍華區總人口65.54萬人,全區各類殘疾人中3-17周歲三類殘疾(視力、聽力、智力殘疾)人數為267人。其中就讀學前教育41人,就讀義務教育152人,就讀高中階段教育25人,總入學率為81.64%。
另外,2016年,在龍華區區屬學校就讀的三類殘疾學生有61人,就讀海南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有40人,就讀其他省市區學校的學生有51人。
吳若江指出,我省以及龍華區都存在特殊兒童數量底子不清的問題。“根據我對我省部分市縣鄉鎮的抽樣調查統計,義務教育階段適齡特殊兒童與該區域人口之比為1:700,龍華區應有義務教育階段適齡特殊兒童926人。”
吳若江說,數據存在較大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基層教師不專業,不知道某個學生該不該列入進來,上報上去;一半以上的特殊兒童沒有辦理殘疾證,家長不愿意承認自己孩子殘疾。基層學校只把本校辦了殘疾證的學生報上來,沒有辦證的沒有報,輕度智障、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等學生大都沒有上報,因為老師不知道他是不是隨班就讀對象;除海口特校外,海口市有非教育部門主管7家私立特殊教育機構,大量適齡特殊兒童正在他們那里接受義務教育,而教育局的統計通知未發放到他們那里。
選址須交通便利,不能遠離市區
根據2016年龍華區政府工作報告和區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龍華區將在龍泉鎮揚亭小學校址上建設一所區屬特殊教育學校。但實地調研中,龍華區各部門負責人以及特殊教育專家認為該位置遠離市區,周邊沒有醫院,不適合建立特殊教育學校,需要重新選址。
“三亞特殊教育學校在選址問題上就走過彎路。”三亞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蔡用強告訴記者,把特殊學校建設在交通便利的區域,除了方便家長接送外。還因為很多殘疾孩子患有心臟病、癲癇,夜間發作需要得到及時治療。另外,如果校址偏僻,也很難招到老師。
三亞特殊教育學校位于三亞市天涯鎮過嶺村,2013年剛建好的時候,自來水以及公交車成了最大的問題。蔡用強說:“學校距離最近的鎮級衛生院都有4公里,當時到市區都沒有公交車。”
蔡用強告訴記者,當時學校不僅沒有自來水,井里的地下水也因菌落總數超標無法飲用,老師們只好去鎮上用車拉水。“2015年我們學校一個老師被評為海南最美教師,頒獎臺上主持人問這個老師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那個老師說最需要解決的是飲用水的問題。經過相關部門努力,后來學校終于用上自來水了。”
同時,經過學校不斷給當地政府部門申請,2015年三亞特殊教育學校開通了一路公交到鎮上。但今年8月,江蘇兩個特殊教育專家來三亞特校考察時建議,學校應該另外選址重新建校。
“把特殊教育學校建在市區,除了方便家長接送、方便就醫、能夠吸引優秀老師外,更重要是為了殘疾孩子更好融入社會、社區。而不是把他們關在一個地方進行封閉式教學。”吳若江說。
區屬特教學校要建成特殊教育指導中心
據了解,海南省財政計劃“十三五”期間拿出3個億用于特殊教育;省財政和市財政每年的特殊教育專項經費均有100萬元。如何用好這筆錢,籌建發展好新建特殊教育學校,是海口四個區需要思考的問題。
針對龍華區的特殊教育建設,吳若江建議該區成立區特殊教育學校和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學校為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只招收智障、自閉癥、腦癱、唐氏綜合癥兒童,“由于醫療條件的改進,聾啞殘疾兒童正在逐漸減少,可以讓這部分孩子直接到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就學。”
在籌建方面,吳若江認為首先要選擇校址,選配校長,招聘老師,開始校園硬件建設。“特殊教育師范專業畢業生少,海南籍畢業生更少,每年才一兩個,建議采用到特殊教育師范院校直接招聘錄用的形式招聘新老師。對特殊教育碩士研究生和有充足特殊教育教學經驗的高級教師應該采用免考試引進的方式進行。同時要把年輕的新老師派出去學習,到名校拜名師跟崗學習至少1個學期。”
同時,校長和教師要到龍華區各鄉鎮村學校開展實地調查,收集隨班就讀學生數據,建立隨班就讀學生檔案。到市內各醫院的兒童康復發展科收集診療數據,建立就診兒童數據庫。到殘聯部門收集辦理了殘疾證的兒童數據。“這三項工作的落實,能全面了解區域內特殊兒童數據,建立檔案,為實現殘疾兒童‘全覆蓋、零拒絕’接受義務教育奠定基礎。”
吳若江特別強調,區屬特教學校同時應發揮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的作用,讓殘疾孩子更好地進行融合教育。中心要指導普通學校的隨班就讀工作。對隨班就讀學生安置、課程安排、教育教學管理、評價內容與方式、教育資源的配置等工作提出意見與建議。對個別教育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康復訓練、教育教學等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編讀往來
我想成為一名特殊教育老師
我現在是一名普通教師,隨著對特殊教育的接觸,特別想投身于特殊教育行業,想咨詢一下,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需要比普通教師在哪些方面有額外要求?
讀者劉霄
教育周刊特約請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特級教師吳若江答復劉霄讀者:
劉老師,謝謝您如此關注特殊教育,并愿意投身特殊教育事業,您是一位很有愛心的好老師。
特殊教育是“特殊需要教育”的簡稱,它包含但不等同于殘疾人教育。它的教育對象包括以下類型的適齡兒童少年:聽力障礙(含重聽)、言語障礙(含口吃)、視覺障礙(含低視力)、智力障礙、腦癱、自閉癥(孤獨癥)、唐氏綜合癥、路格瑞氏癥、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溝通交往障礙、綜合障礙等等。由于輕度障礙兒童一般都在接受義務教育,中、重度和綜合障礙兒童失學率較高,政府特別關注這部分人的受教育問題,容易導致政府和社會各界誤認為特殊教育就是殘疾人教育。
幼兒期發現兒童存在某方面障礙,家長首選送其至醫院就診于治療,施以醫教結合的手段干預,能使該兒童的障礙程度減輕或消除,所以家長不會首選去殘聯給孩子辦個殘疾證,不愿意過早承認自己孩子是殘疾人。從人的發展角度來看,兒童的可塑性強,7歲以前是兒童各類障礙康復的最佳期,過早給兒童貼上殘疾的標簽是不對的。由于以上原因,對我省特殊教育對象數量的摸底工作一直不準確。
大力發展特殊教育,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教育公平問題,教育均衡發展問題。由于特殊教育相對普通教育滯后,根據“積極差別待遇”理論,通過政府的干預,給予殘疾人弱勢群體額外多的教育資源,使其與其他正常學生公平競爭,以求教育機會的均等。所以,特殊教育越來越被政府和社會重視。
目前,海南有海口、文昌、臨高、儋州、澄邁、樂東、三亞7所公立特教學校,現在正在建設瓊海、萬寧、東方、定安、屯昌、陵水、昌江和輻射五指山、保亭、瓊中等中部市縣的海南省中部特殊教育學校,到2017年會建成,這8所新學校都將在未來一兩年內招聘新老師。“十三五”期間,海口每個區都將建成1所特教學校。
原則上,特校的專任教師應該是特殊教育師范畢業的教師。由于全國每年畢業的特師生少,各校也會采用從普通教育師范畢業生中招聘和普通中小學校調入的方式引進教師。目前,教育部正在編制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制度,制度出臺后,特校專任教師除取得普通教師資格證外,還需要取得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目前我省特校教師工資除普通工資項目外,還享受基本工資的20%特教津貼,特教教齡滿20年的,享受30%津貼,特教津貼納入退休工資。
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吳若江
?
?
相關鏈接:
壓縮審批時限促進項目落地 海口重點領域改革結碩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