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湖州市南潯鎮文園的紅軍長征追蹤館新館開館。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再次走進南潯鎮文園,探尋紅軍長征追蹤館里的紅色記憶——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就像這首聞名遐邇的歌曲所唱的,這個雁陣驚寒時節的血色黃昏,從此成了多少人一生難以忘懷的記憶。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主力開啟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之路。
2016年10月16日,南潯鎮文園的紅軍長征追蹤館新館開館。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再次走進南潯鎮文園,探尋紅軍長征追蹤館里的紅色記憶。
在文園千翁橋上往下望去,毗鄰原館的一座沙棕色建筑巍為壯觀。跟隨紅軍長征追蹤館二期項目負責人沈嘉允依次走過展區,細心聆聽著每一個場景、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瞻仰每一張照片、每一個模型背后的那段崢嶸歲月,只剩下莊嚴和肅穆。
三次建擴紅軍長征追蹤館
1999年,浙江久安公益事業有限公司為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以時任經濟日報記者、南潯籍鄉親羅開富重走長征路為主線和依據,在文園建設之初便籌建了紅軍長征追蹤館。
“當時面積大概150平方米左右,館內的主要陳列就是照片?!鄙蚣卧矢嬖V記者,一共百來張照片,幾乎都是帶著羅開富捐贈的膠卷前去照相館新印出來的,照片下還配以文字說明。
2006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公司又把該館擴大為一座600平方米的展館,將羅開富重走長征路發現并搜集的一批黨史、軍史史料以及當年紅軍留下的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物件作為館藏展品。據了解,這些展品現已成為研究黨史、軍史和黨心、民心的珍貴史料,更是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作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省國防教育基地,浙江久安公益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龐莉諾深諳擴建和提升紅軍長征追蹤館的重要性。值此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公司搶抓機遇,再次擴建紅軍長征追蹤館二期工程。
新館是一座單體建筑的展館,共兩層,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22.43平方米。
從第一次建館至今,沈嘉允已接連籌備設計了追蹤館3次的建設和擴容,雖然經驗豐富,但時間緊、要求高,著實讓沈嘉允捏了一把汗。
他介紹,新館建筑于去年10月開工,但真正著手布館是今年3月。從十幾頁密密麻麻的設計圖紙到現場把關,從取經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到布館座談會,直至6月方案才正式敲定。
沈嘉允說,對于他而言,能夠親歷3次建擴館,從設計到資料整理都是深入感受長征精神的過程,意義非凡。
540多萬人次再睹長征路
邁入新館大門,一塊展現紅軍長征的黃楊木浮雕聳立正中,浮雕背后的墻壁上鑲嵌著毛澤東的《長征》詩歌。
據悉,館內細分為紅軍長征和羅開富重走長征路兩個部分。與原館相比,如今的資料更加充實、實物更加豐富、表現手法更加多樣化。主要采用油畫、場景模擬、多媒體、幻影成像、超現實仿真雕像、實物展覽等先進的展陳手段,融思想性、藝術性、故事性、觀賞性、趣味性于一體,生動地展示了壯觀的長征路線、重走長征路、徐解秀與紅軍的故事及國外知名人士對紅軍長征的評價。
由大廳向左移步,一幕幕凝結在櫥窗背后的紅色瞬間把思緒拉回到80年前。經過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沙盤模型時,配合著燈光和視頻解說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沿路還設置了座位,供游客觀看影片介紹。
櫥窗內,紅軍長征出發時所穿的草鞋和皮水壺、小梭鏢、馬燈等老物件一應俱全。新館還按照1:5的比例,復制了當年長征路上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三軍會師的畫面。
“這個館是紅軍長征所經路線的縮小版。”沈嘉允指著有序排列著的300余件歷史文獻、資料、圖表和30余件實物逐一介紹。他說,追蹤館既有紅軍物件與羅開富重走長征路物件的雙重印證,也有先后參加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作戰的張愛萍將軍的歷史見證,進而構成內涵豐厚的人文歷史景觀。
“追蹤館在節假日都對外開放,目的是方便游客參觀,更好地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教育和激勵后人。”龐莉諾說,盡管當時有人對興建紅色紀念館潑過涼水,但現在更加證實這個選擇是對的。原館1999年落成至2016年,已接待中外參觀者540多萬人次。
長征精神在昨天更在未來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奔離埃及、漢尼拔率迦太基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美國人翻越大山跨過草原征服西部,美國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曾試圖從西方著名的遷徙與遠征事件中搜尋紅軍長征的影子,但他最終發現“任何比擬都是不恰當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偉大奇跡,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蕩氣回腸,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贊歌和壯麗史詩,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1984年10月16日,紅軍長征50年之后,羅開富從江西瑞金出發,途經11個省、自治區,歷經368天,風雨無阻,以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成為按原路徒步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的第一人。
“南潯文園的紅軍長征追蹤館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系統性、權威性?!碧崞鹦吗^,龐莉諾信心十足,這次增設的“紅軍長征追蹤館史料檔案館”,收藏了羅開富追蹤紅軍長征路的許多彌足珍貴的檔案資料,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在突出“追蹤”內容的同時館內還設置了電子觸摸屏,以方便游客査看相關資料。
長征精神更在未來?!翱戳诉@個展覽,我們覺得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應該像紅軍戰士一樣,不怕吃苦,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眳⒂^了追蹤館的南潯學生說。
龐莉諾說,下一步,文園將加強與南潯本地學校的對接,開展更多重溫歷史、緬懷先烈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地探訪中傳承紅色精神。
就像張愛萍將軍曾說的那樣:“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史冊中,從此成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
?
?
相關鏈接:
專訪張小平:傳播長征精神 需要感動·心動·行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