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杉草場馬工
給這個馬工拍照的時候,她開玩笑說她實在太累了,所以拍出來的樣子一定很難看。她告訴我這個背包和馬刺已經讓她不堪重負,這時我們才注意到后面的一這大串馬刺,這是一個騎手的經常使用的各種馬刺,馬術玩的是細節可見一斑。
云杉的室內館。
40年前,云杉馬場就是從這里起步,它的建筑代表著主人的情懷和審美。雕塑則是另外一種預示。這個馬場還兼顧繁育溫血馬功能,我還發現在在加拿大,很多馬房、室內館和練馬圈全部是在一個密閉相連的建筑內,這是為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設計的。這或許對于中國北方的馬場是一種啟示。
云杉的場地很多,而且室外基本都是草地。大的比賽場有三個,是按照區域級別劃分的:“阿爾伯塔”“加拿大”和“國際賽場”。能到國際賽場上比的障礙基本都是1.5米、1.6米級別,全年只有幾次像這次大師賽的比賽才打開使用。
聽騎手講,這里比賽場地設計好用的地方在于每個比賽場地都有兩個熱身訓練場,先是一群人共用的大熱身場,然后,在通往比賽場的途中還有一個上場騎手單獨熱身場。這樣就不會一群騎手在一起“下餃子”!
在比賽前把觀眾帶到場地上,由專業的人士講解本廠比賽的路線設計,哪個容易,哪個難,難在哪?這些工作即推廣了馬術專業知識,也更有助于聯系現場和觀眾之間的氣氛聯系。其實現在很多國內的比賽花哨成度一點都不比國外的差,我個人認為差的就是這些意識。
這哥們是艾里克-拉瑪澤(Eric Lamaze),加拿大的奧運騎手,也是勞力士的代言騎手,曾經在云杉這塊場地上獲得420萬美元的總獎金,成為贏得云杉草地大師賽獎金最高的職業騎手。他在接受《馬術》雜志采訪時說:“和穩重、有力量相比我更喜歡的馬是那種一直無畏向前的偏熱血類型的馬,我有辦法和他溝通讓他懂得如何順利的跳躍這些障礙。”
云杉能夠在世界馬術賽事圈立足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難”!能到這個場地上比賽的基本都是“大腕”騎手,勞力士大獎賽14道障礙17跳,最高1.6米,最寬1.9米,對誰都是挑戰。而對于我來說更加佩服騎手的是記路線的能力,要知道如此花哨復雜的路線跑進去不懵圈實在很難。
路線設計師說馬術障礙的難易程度有很多因素:路線長度、障礙高度、寬度、障礙間距、顏色等好多因素,考驗的是騎手的控馬節奏、馬匹的能力還有意志品質。比如這個水障要求馬的速度快,步幅要大,才可以跨過去,但是落地以后緊接著就要收馬調整步幅,因為下一道障還保持這個速度一定“歇菜”!
云杉號稱馬術障礙收藏的博物館,幾十年來云杉馬場擁有者到世界各地收集最優秀的障礙設計。這個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的障礙“蟠龍柱”,這也是我在這個場地看到的唯一和中國有關的元素,這多多少少有些遺憾!
想知道障礙有多難,看看這匹頂級的運動馬跳完的樣子你就清楚了。一旦馬對騎手有信任之后,馬就會不遺余力,這是馬這種動物的高貴之處。
在馬術場地上對勝利者的尊重,不僅僅是獎金,皇家馬隊和隆重的頒獎儀式,是對勝利者最好的褒獎。
一個賽事只考慮專業比賽,而忽略其娛樂的成分是談不上成功的!我發現在云杉比賽上除了勞力士大獎賽,就是晚上的帶有娛樂成份的超高賽最受歡迎了,上萬名觀眾早早的來到草坪看臺占最佳位置,每個人都期待最后到底跳多高的答案。
這個女孩手持的東西,是為了配合電視轉播的聲音收錄裝置,據說有了它,你才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馬術畫面同時可以聽到逼真的現場馬跑步、甚至呼吸的聲音。
這是前面提到的奧運冠軍加拿大騎手艾里克-拉馬澤,很顯然,這一輪跳的并不成功。騎手們常說,每一次走入賽場就是從新開始,你的上一次輝煌無法證明你今天的勝利。這就是馬術!馬術人的第一素質就是要常常接受和面對失敗而不氣餒。
即將進入賽場的騎手。
馬術騎手沒有一個是單打獨斗,一個優秀的團隊離不開優秀的獸醫、釘蹄師、馬工等。而在賽場,馬工通常是騎手最需要的幫手。好馬工知道在什么時候做什么,知道每一個準備的細節對騎手都很重要。
這是賽事的掌門人LindaSouthern –Heathcott,是云杉大師賽創辦者的女兒,
在活動這幾天我看到每場比賽的頒獎她都在現場忙碌,一點沒有“老板的范”,有的只是對贊助人、對觀眾、對志愿者真誠和感激的話。看了國內外這么多馬術賽事,發現賽事主辦成功的理由有很多,你可以說高獎金,高水平的騎手,高品質的贊助商等等。但也許這一切都源于一個懂得“尊重”的組織者。這個“尊重”體現除了對贊助商的尊重外,還要對專業的尊重、對馬和騎手的尊重、對觀眾對媒體的尊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