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網絡安全宣傳周于9月19日至25日在武漢舉行。據了解,本次網絡安全宣傳周是首次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舉辦。對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利益、保障國家網絡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聚焦電信詐騙:大數據時代 誰來捍衛個人信息安全?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6-09-25 10:30

      今年網絡安全宣傳周于9月19日至25日在武漢舉行。據了解,本次網絡安全宣傳周是首次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舉辦。對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利益、保障國家網絡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兩年,在互聯網科技和大數據應用助推下,分享經濟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熱門的商業和經濟發展模式,為人類科技、產業、生活乃至思維等諸多方面帶來全新變革和希望。而大數據和分享經濟的“雙刃劍”效應也給個人信息安全帶來挑戰和隱患。

      大數據博弈個人隱私?

      32歲的劉峰剛搬進新房不到一周,向他詢問是否對外租售的中介電話絡繹不絕。他納悶,自己從沒去中介登記過新房信息,他們怎會知道房子詳細信息?他回想,自己只在裝修時去附近建材城時留過地址信息,因此懷疑信息是被建材城一些店鋪商家泄露。

      在事業單位做項目主管的閆芳業余熱衷網絡購物,懷孕半年多的她最近在網上瀏覽嬰兒用品。現在只要她一點開網頁,相關嬰兒用品會自動呈現。她發現無論在天貓還是京東購物,只要看過的商品和足跡都會被自動記錄。下次上網時,點開任何頁面都會主動推送近期瀏覽過的同類商品。

      進入大數據和分享經濟時代,個人信息數據的市場價值正在被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掘。易觀智庫發布《中國大數據市場年度綜合報告2016》顯示,2015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105.5億元,同比增長39.4%。預計未來3至4年,市場規模增長率將保持在30%以上。

      從經濟體量看,有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5000億美元,占美國GDP約3%。同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1.956萬億元,占GDP2.8%。預計未來五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速40%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占GDP比重將達10%以上。

      與大數據和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綜合經濟社會效益伴隨的是,私人信息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泄露和濫用。網絡和電信詐騙幾乎充斥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損失不容忽視。

      2014年12月25日,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12306網站注冊的大量個人信息泄露,在網絡瘋傳。超過13萬個用戶私密數據被公開售賣,這些數據包括用戶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賬號、明文密碼和郵箱等最私密信息,許多已購票用戶遭遇“被退票”。

      《中國互聯網站發展狀況及其安全報告(2016)》顯示,中國網站安全仍面臨更加復雜嚴峻的安全態勢。網站作為互聯網主要入口,面臨著以癱瘓目標業務系統、竊取用戶有價值信息等為主要目的攻擊威脅。

      公安部公布稱,2015年全國電信詐騙發案59萬余起,涉案金額222億元,比2014年多一倍。今年上半年,全國電信網絡詐騙發案28.7萬起,造成損失80余億元。

      技術或被濫用?

      9月7日,中國最大互聯網安全公司360發布《2016中國電信詐騙形勢分析報告》顯示,今年8月,其手機衛士為全國用戶攔截各類騷擾電話34.3億次,其中詐騙電話4.45億次,占當月騷擾電話攔截總量13%,平均每天攔截詐騙電話約1435萬次。詐騙電話中,虛假金融理財詐騙占比最多,超四成。

      伴隨大數據技術和應用普及,由個體行為信息聚合成的海量數據資源的潛在意義被深度挖掘,呈現出商業和國家安全價值。與此同時,個體信息正在遭遇商業或其他利益團體前所未有的挑戰。

      2012年2月16日《紐約時報》報道,當地Target公司某分析項目可通過數據挖掘確定用戶是否懷孕。公司據此判斷出一位少女可能懷孕,將與懷孕相關的商品優惠券派送給她。少女父親得知后很生氣,公開譴責這種泄露公民個人隱私行為。這一做法也引發當地民眾抗議。

      2015年中國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大數據白皮書(2014)》,闡述大數據技術發展面臨的諸多瓶頸,個人信息保護、數據跨境流動等方面法律法規不健全,成為制約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重要掣肘。

      知名公益法律學者姜寶認為,大數據被分享過程中,技術和權力若沒有獲得法律有效約束,很可能被濫用,侵犯個體隱私。而現有法律對技術缺乏有效監控,對權力缺少完善監督,是造成個體隱私易被侵犯的重要原因。

      法律和倫理約束缺一不可

      從本周9月20日起,公安部和銀監會聯合制定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返還若干規定》正式頒布實施。其明確規定電信詐騙資金凍結以溯源返還為原則,由公安機關區分3種不同情況返還,違反協助公安機關資金返還義務的單位和人員,將追究法律責任。

      除了健全法律之外,業內人士呼吁對企業倫理責任進行限制和監管。我國著名生命倫理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邱仁宗教授長期致力于研究大數據技術環境下個人隱私保護,提出大數據技術倫理治理9項原則,被視為大數據利益攸關者應承擔義務和信守的價值準則。其中特別強調以合乎法律、倫理和非歧視性為基本目的,利益沖突協調的底線為任何時候不能因追求專業人員或公司利益而傷害普通民眾(尤其是脆弱人群)的利益,以及尊重個人自主權和隱私、盡職研究、公正、透明、共濟和參與的原則。

      更多業內人士贊同對大數據技術下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采取多層次系統治理的思路,融合法律約束、商業機構或公共機構自律、科研從業者自我管理和政府監管等多重框架。在姜寶看來,實現系統治理,不僅要求法律完善和執行到位,而且需要監管得力與技術先行,同時個人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也必不可少。

    ?

    ?

    相關鏈接:

    電信詐騙手法又有翻新 冒充通信管理部門行騙
    海南:熟人發短信說手機換了新號?網絡詐騙又出新招數
    郭聲琨:堅決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囂張氣焰打下去
    年底前電話100%實名 電信詐騙犯11月前自首輕罰
    六部門聯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ATM轉賬24小時到賬

    ?

    相關鏈接:
    六部門聯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ATM轉賬24小時到賬
    年底前電話100%實名 電信詐騙犯11月前自首輕罰
    郭聲琨:堅決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囂張氣焰打下去
    海南:熟人發短信說手機換了新號?網絡詐騙又出新招數
    電信詐騙手法又有翻新 冒充通信管理部門行騙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王瑜] [編輯:楊雨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