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集周灣村村民王海接受記者采訪。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釗 攝
甘肅省會寧縣紅軍會師舊址內,一座11層的紀念塔挺拔在天地之間。由鄧小平同志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十八個大字熠熠生輝。八十年前,紅軍在此勝利會師,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劃上句號。但是,對于會寧縣來說,長征并沒有結束。革命老區的人民群眾,盼望著能在奔向小康路再次勝利會師。
韓家集鎮周灣村,隱藏在會寧縣東部群山的褶皺之中。自然條件惡劣,村民長期以來靠天吃飯。作為韓家集鎮的貧困村,周灣村共建檔立卡226戶1049人。如何能讓這里的群眾擺脫貧困,是當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周灣村南王組貧困戶王海老兩口,曾經因為缺乏資金與技術,長期深陷貧困的泥潭。精準扶貧,針對致貧原因對癥下藥。短短一年多時間,王海老人一家的生活,發生了全新的改變。
王海老人家門前的太陽能洗澡間。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釗 攝
一條硬化過的道路通到了王海老人的小院后,院落前新建成的太陽能洗澡間極大的方便了老兩口的生活。王海老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政府幫扶新建成的養雞場,已經成為了全家人致富的新道路。
由于養雞場離家較遠,老兩口腿腳不便不能隨時照顧查看,但是為了能夠確保養雞場不受天敵影響,每天準時撿拾雞蛋,老兩口采用了視頻監控的方式,坐在家中,就能對養雞場的情況了如指掌。
王海老兩口通過視頻監控對養雞場“遠程管理”。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釗 攝
說起這種“時髦”的養殖方式,王海老人告訴記者,因為養雞場規模實在超出了老兩口的照顧能力,但是孩子卻在外地打工。無奈之下,只能想出了用視頻監控的辦法,“遠程養雞”。
養雞場內生產的雞蛋,每天為王海帶來一百二十元的收入。王海說,“我算了一筆賬,從今年五月份養雞場建立開始,我這里已經賣出了200多籃雞蛋,收入近萬元?!庇捎诓捎梅硼B的方式,養雞場生產的土雞蛋長期以來供不應求。
會寧縣扶貧辦主任童琳告訴記者,政府部門不僅僅在生產建設、養殖技術等方面對王海一家提供幫助,還會幫其建立銷售渠道,確保王海一家能在養雞這條致富道路上,走的更穩、更遠。
此外,童琳向記者介紹,飲水工程已經覆蓋到了周灣村,到今年年底,王海一家就能夠吃上自來水。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網媒隊伍再出征 踏上紅色偉大轉折路——“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貴州站活動綜述
【網絡媒體走轉改】走進蘭州市沈家嶺村:紅色旅游助力精準扶貧
【網絡媒體走轉改】不忘初心 續寫傳奇:“蘭州鎖鑰之地”深耕紅色文化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紅軍長征:一場正能量傳遞的接力賽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