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你是剛開始跑步的的初學者嗎?喜歡參加比賽,卻往往在訓練或比賽當天有意外的狀況、導致你無法如預期的順利完賽嗎?跑步是一種體能與智慧兼具的運動,經驗越豐富,對比賽準備、裝備選擇也越了解,也更能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意外插曲發生的機率當然就降低,運動筆記整理了10種初學者訓練或比賽時常發生的錯誤,你曾經碰過哪幾種呢?牢記在心,讓你一掃不快的比賽回憶,盡情享受路跑樂趣!
1、帶太多東西了
雖然你總是看到路上的跑者全副武裝,聽著iPod、帶著有心跳量測功能與GPS導航的裝備、腰間系條能量補給號碼帶、身后再綁個補給水袋或是再來個方便的小腰包,但可別忘了跑步其實是最輕松單純的運動。航天員就算飛到外層空間也是只帶少少的東西去,每一小小個東西都會復雜化跑步這件簡單的小事。生活已經太復雜了,長跑的關鍵詞就是簡化。在你熟悉什么裝備對你真的有幫助之前,可別依樣畫葫蘆,有帶有保庇,在平時的訓練多多嘗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輕便裝備吧。
2、一下子跑太遠
現在生活步調快速的社會,‘耐心’好像已經成為古時候的說文解字了,任何事情只要能越快成功就越好!但對跑步而言,可完全不是這么回事。雖然新手跑者的心肺系統能夠在大約兩個月內就進入狀況并調適過來,但其他身體器官(尤其是肌肉、韌帶、與關節)可能就需要多花點時間了,年齡越大,所需要的時間越長,因此緩慢而穩定地每周逐漸增加你的里程數吧。記得:當身體出現任何疑慮時,跑少一點。
3、一下子跑太快
是著名的紐西蘭跑步教練Arthur Lydiard,提出的訓練理論對近代跑步訓練有深遠的影響,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速度訓練不要超過每周總訓練量的10%-15%,并應先維持穩定的慢跑、充分熱身后再進行。舉例而言,如果你一周跑40公里,那速度較快的練習(如間歇、配速跑)不應超過6公里。明智的配速訓練方法可以大大提升跑者的表現,相反地,不明智、過于躁進的方法則有可能造成疲乏、受傷,甚至大幅縮短跑者的運動壽命。
4、太快挑戰馬拉松
在過去,有經驗的選手逐步摸索出自己的方式循序漸進來完成馬拉松,有時候甚至花費數年在10K的練習上,而今日,似乎有至少一半的新手跑者第一次比賽(也許同時也是他的最后一場)就想要挑戰全馬。不是說這樣子不可能辦得到,有時甚至可以做得很好,但卻不是經常。就像你不會希望一位實習新手醫生直接進行腦部手術,新手不應在沒有任何較短程的路跑經驗前,就輕易挑戰全馬。
5、太新的鞋子與裝備
千萬別穿新鞋去比賽!雖然穿著剛開箱的新鞋與新衣是件相當開心的事,但是應該在練習的時候就讓它們登場,萬一有任何不適或需要調整的地方,才不會破壞了你的完美賽事。
6、太多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長跑者的能量來源,而它的熱量往往也不低,導致體重加重,讓你不能輕松跑。跑馬拉松的前一天晚上,可能需要好好補充醣類,但不需要過多,記得:跑車是越輕越快。還要注意一點就是飲食是很個人化的事,試著在平常練習的一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賽前飲食,聆聽身體的聲音,你知道嗎?也是有馬拉松選手吃了俄式炒牛肉和紅酒,或是大塊牛排后,隔天表現依然表現良好。
7、水喝太多
不知為何幾年前開始有謠言如果要跑長跑的話,應該要補充很多水,但其實不應如此。過猶不及,太多水其實不見得比太少水來得不危險,太多水可能引起低血鈉癥,嚴重可能導致死亡,過去十年罹患低血鈉癥的跑者比脫水來得多。在1978年之前,波士頓馬拉松沿途均沒有設水站,也沒有跑者因脫水而死。當你補充水分時,可以交替補充運動飲料以避免低血鈉癥。
8、吃太多早餐了
在長跑或比賽前一小時,盡量不要吃固體食物也不要喝太甜的飲料,如果你覺得想吃點東西的話,盡量選擇清淡好消化、或流質的食物;至于比賽前的早餐,應至少在兩小時之前食用完畢,并以自己習慣吃的食物為主。
9、開賽時跑太快
比賽一開始時,跑在符合自己速度的區段。這么一來,可以不讓你為了緊跟著領先族群而氣喘吁吁,才一開始就耗費太多體力。起跑時保守點,不要沖過頭,將最佳體力保留至后半段的比賽。人生七十才開始,跑步過半才開始。
10、太多意見
這個時代,人人對任何事都是專家,而這當然是無稽之談。要是每個人都是跑步專家,大家就都能一次跑得比一次快了。將已經有結果的理論或是被過濾過的消息當作參考意見就好,也不要太低估自己的常識與看法,在參考任何建議前,先問問自己為什么吧。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