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員工在今年7月新落成的現代化廠房內工作。
近年來,中國企業一直刷新著對德國乃至歐洲的投資紀錄。根據安永咨詢公司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僅在今年上半年,中國投資者在歐洲完成164筆交易,對歐洲企業的收購額達到652億歐元。其中,中國投資者尤為青睞德國,在德收購或參股了37家企業,投資額高達97億歐元,是去年中資在德4.74億歐元投資額的近20倍。
德國《商報》表示,中國投資者尋求與德國企業的長期合作,重視“德國制造”的品質與價值,期望將所投資德企的品牌帶入中國市場并建立良好口碑。
在真正融合的基礎上建立新的企業文化
在工程機械行業里,流行著一種說法,“得液壓件者得天下”。這是因為液壓件在機械中負責將動力從一種形式轉變成另一種形式,相當于人的肌肉。
在市場繁榮時期,質量與性能過硬的“德國制造”,一直受到全球工程機械巨頭的青睞。然而近年來,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更多的客戶轉而選擇價格更為低廉的日本產品。模塊化液壓系統的供應商林德液壓也因此陷入虧損。
在林德液壓處于增長停滯的最困難時期,濰柴動力全資投建了一座現代化新廠房,并租借給林德液壓以擴大生產。2012年,中國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從德國凱傲集團手中購得林德液壓70%股權,并增持到今天的90%,使其成為濰柴動力子公司。
如今,在今年7月剛剛落成的新廠房內,一輛輛叉車裝載著包裝后的機器穿梭而過,機械手臂忙碌操作著,工人們工作的狀態秩序井然。
“這座新廠房投資近6000萬歐元,是近10年來巴伐利亞州最大的一筆直接投資。而這些,都是濰柴動力帶來的。”林德液壓首席執行官約克·烏爾里希對本報記者說道。“正是因為這座新廠房,讓林德液壓及其員工、讓當地政府與工會,看到了我們長期扎根于此、尋求長期合作的信心。”濰柴動力執行總裁孫少軍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這起并購中,“中方派駐長期團隊,共同參與德方的重大管理決策,例如制定企業戰略、財務管理、投資以及聘任重要人員等。這樣可以建立雙方溝通學習的平臺,在真正融合的基礎上建立新的企業文化。”孫少軍表示,濰柴動力正是通過創新管理模式,與林德液壓幾年來不斷磨合,在企業內部建立良性競爭機制,確立了新的林德文化——建立產品領先的市場導向型公司。
“市場”是中國投資人打動德企的關鍵詞
面對中國企業的收購行為,德國方面起初并不是全無顧慮。烏爾里希坦言:“盡管中國與美國企業在投資上本質無異,都是最正常的商業投資行為,但德國媒體上還是會時常出現對中國企業懷疑的聲音。”為此,濰柴動力當初也下了一番苦功。孫少軍回憶:“我們在交割前專門與林德管理層‘關鍵員工’進行一對一、每人兩小時的交流,介紹并購初衷與今后的企業戰略,一一說服對方,打消疑慮。”功夫不負有心人,企業交割后,林德員工無一人辭職。
“市場”是中國投資人打動德國企業的關鍵詞。首先,“市場”代表著中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截至本月,中國美的集團已持有德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公司94.55%的股份。對此,庫卡集團首席執行官蒂爾·勞伊特告訴本報記者:“對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年營業額增長到40億至45億歐元的我們而言,找到一個能拓展中國市場的合作伙伴,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勞伊特表示,德中合作可以將兩大工業增長動力相結合——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和德國工業4.0戰略。庫卡目前在中國的年營業額為4.5億歐元,并計劃在2020年前突破10億歐元。“中國已經是庫卡目前最大的市場。中國自動化生產中的工業機器人使用率目前大約是德國的1/3,中國整個工業生產領域機器人使用率不到1/10。根據行業協會預測,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的年銷售額將在未來3年內翻番,發展空間與潛力巨大。我們堅信,在今后的5到10年內,中國將決定著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未來。”
其次,“市場”還代表著市場導向的生產思維。“市場導向”“客戶需求”對中企而言并不陌生,但對在技術上精益求精的德企而言,不注重市場就很容易鉆進“牛角尖”。很難想象,在當年增長停滯時期,林德液壓打算研發“液壓油零耗損”技術。尖端技術革新固然好,但首先要能活下去。林德液壓研發負責人施特凡·雷納爾告訴本報記者:“在與中方的密切合作中,我們重新意識到市場導向的重要性,不再閉門造車,而是縮短訂單反應時間,根據客戶需求研發新功能、新產品。”
37筆對德投資案中,高端制造業涉及17家
安永的報告預期,今年下半年中企在德還會有大規模的收購案產生。如果不算兼并與收購投資,中國投資者的在德表現依舊可觀。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統計顯示,中國以投資260個新項目的表現,在2015年連續第二年成為德國最大的單體投資方。
在今年上半年的37筆對德投資案中,以從事高端制造業的德企數量最多,共有17家。根據安永調查,除了高端制造業領域,在醫療、制藥、生物科技領域擁有領先高科技術的德企,也受到中企關注。美的集團收購庫卡集團、北京控股集團收購德國廢物處理和能源公司EEW,分別為歐洲今年迄今第三大和第四大收購案。這兩家德國企業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安永中國業務專家孫軼表示,中企投資德國高端制造業,更多出于雙方共贏的戰略合作,絕無某些懷疑論調所指的“技術轉移”企圖。畢竟對高科技企業來說,生產技術與物流、管理、信息環節息息相關,高度復雜,基本不可能更換生產地點。
外資對德國的所有兼并與收購投資中,美英兩國投資額分列第一第二,中企投資份額并不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往的德國高端制造企業收購案中,中國投資方基本都承諾保留對方的廠區不變、員工不變、管理層不變,甚至既定戰略不變,最大程度上保持企業的原有特色與競爭力,實現互利共贏。?
?
?
?
?
相關鏈接:
“熊貓走世界-美麗中國”活動首站登陸德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