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北京將建成1000家養老驛站,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便利。8月31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和市民政局聯合發布了“十三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包括:城鄉低保標準年均增長率達10%、享受福利保障兒童占戶籍兒童人口比重達6%、護養型床位占總床位數比例達70%、每萬人登記備案社會組織數達24個、社會捐贈總量占GDP比重達0.4%、節地生態安葬率達50%等15項具體指標。
養老驛站試點明年擴大范圍
“養老是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預計到2020年,本市老年人口將達到400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表示,目前北京有96%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只有4%的老年人選擇養老機構,因此推進居家養老發展,重點建設養老照料中心和養老驛站仍然是民政部門“十三五”時期的重點工作內容。
據李萬鈞介紹,今年全市計劃建設150個社區養老驛站試點,明年將會繼續擴大范圍,力爭到2020年,全市建成2000個養老服務驛站和老年活動場站,其中包括1000家養老驛站,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便利條件。
養老驛站其實就是老人家門口的“服務管家”,在服務老人的同時,可為困境兒童、殘疾人提供服務。養老服務驛站將提供生活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和心理慰藉六項基本服務,有條件的驛站還可以開展康復護理、心理咨詢、法律咨詢等延伸性服務。驛站一般設立10到15張床位,為社區內空巢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間托養,實施專業照護,也可為有需求的老人開展短期全托,推介和轉送需長期托養的老年人到附近的養老院接受全托服務。
同時,民政部門將推進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深度融合,以扭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嚴重不足的局面。在養老機構方面,本市將合理調整養老機構區域布局和結構,提高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從原有的60%提高至80%,力爭到2020年,全市每千名戶籍老年人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40張,其中70%為護養型床位。
此外,“十三五”期間,本市還將實施一系列幸福養老工程,包括支持餐飲企業、養老機構、養老照料中心、養老服務驛站等開設老年餐桌,通過“中央廚房+社區配送”等方式,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餐飲服務;在街道社區建立心理服務站,為老年人提供精神關愛,力爭到2020年,實現老年人精神關懷服務城鄉社區(村)全覆蓋。
民政資金將通過一卡通發放
據了解,經過部分區縣的試點后,本市在“十三五”期間將全面應用“北京通-養老助殘卡”,持卡老年人將可以享受免費乘車、免費參觀公園等多項福利待遇。
同時,民政部門還將依托“北京通”平臺,建設民政服務“一卡通”。據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新的“一卡通”將整合民政各類救助、福利、獎勵、補貼等服務保障內容,建立統一的后臺服務支撐體系。“最早的各類救助資金,都是通過現金發放,后來又逐漸轉成通過銀行卡的方式發放,但中間還是存在一些不是直發的環節。”李紅兵說,民政“一卡通”的根本理念,就是要將財政提供的保障資金進行統發,統籌后進行直接發放。
目前民政“一卡通”已經在平谷區開始試點,到2018年,民政的各類資金全部通過“一卡通”發放,實現社會救助、優撫、老齡等全部民政對象醫療報銷的電子即時結算,同時還將探索一卡通集成金融、公交等服務功能,提供更多惠民服務項目,“以減少這些保障對象手拿多張卡的麻煩。”
2020年基本解決因病致貧
“十三五”期間,民政部門將強化兜底保障職能,全面實施精準救助。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董明慧介紹,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目前有城鄉低保12.7萬人,特困人員5339人,在“十二五”時期已經完成了城鄉低保標準統籌,目前標準為每人每月800元。
“十三五”時期,本市將制定《北京市社會救助實施辦法》以及相關配套政策,不斷完善救助家庭居民經濟狀況的核對系統,確保實現救助對象的精準識別。
此外,還將設立全市統一的社會救助求助熱線,健全“救急難”工作機制,實現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構建以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支撐、公益慈善為補充的綜合醫療保障體系,到2020年,基本解決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問題。
在保障兒童福利方面,“十三五”期間將建立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推進兒童福利機構社會化改革,逐步擴大兒童福利制度和服務的保障范圍,基本形成本市適度普惠兒童福利保障體系。
部分職能部門執法權下放街道
李萬鈞表示,社區和街道是城市管理體制中的基礎單元,但在此前的工作中,街道由于缺少實際執法權,經常面臨“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這一窘境。李萬鈞表示,街道改革的目標,就是把區政府的部分職能下沉到街道去,特別是部分職能部門的執法權,讓街道既能看到問題,又能夠馬上解決這些問題。
“十三五”期間,民政部門將重點推進社區減負,強化自治和服務功能,讓群眾就近獲取各類服務,實施自我管理。
同時,李萬鈞介紹,“十三五”期間,本市將建立社會組織混合登記管理體制。到2020年,本市將初步建成市、區、街三級社會組織孵化設施體系。其中,市級民政部門建成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每個區建設1個由區民政部門主導的區級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力爭每個街道(鄉鎮)建設1個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推進社工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實現持證社工不少于4萬人。建設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系統,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
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十三五”老齡事業規劃
騰退廠房校舍優先用于養老
京華時報訊(記者衛張寧)8月30日,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按照規劃,到2020年,本市居家養老將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幫扶,同時還將研究制定居家養老子女護理補貼政策,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機關企事業單位疏解騰退的廠房、校舍、培訓中心等設施,都要優先用于養老服務。
適度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根據規劃目標,到2020年,本市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繳率保持98%及以上。規劃明確,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增長情況,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合理調整,適度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水平。
同時,將落實國家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探索建立計劃生育家庭的養老保障制度,大力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推進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規劃還指出,市屬國有企業配建的公益性社區公共服務網點,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疏解騰退的廠房、校舍、培訓中心等設施,都要優先用于養老服務。同時,支持中央在京單位和本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將所屬的度假村、招待所、療養院等轉型為養老機構,除本系統人員養老外,向社會開放。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整合改造,用于養老服務。
子女居家護理老人有望獲補貼
規劃指出,本市將開展老年家庭長期照護者關愛行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經濟困難家庭的長期照護者提供短期休整機會。培訓家庭長期照護者,提升照護失能老年人能力。研究制定居家養老子女護理補貼政策,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
同時,針對高齡、失能老年人的長期居家照護需求,適時將符合規定的護理類和康復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逐步建立面向所有人群、政府分類補貼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2016年至2017年,本市將開展政策性長期照護商業保險試點。2018年至2020年,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此外,規劃還提出,將支持建立擔保托管中心,開展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擔保、老年人以房反向抵押貸款擔保、養老服務機構銀行貸款擔保、養老服務機構土地租賃托管等服務。
鼓勵有實力的養老服務企業在京津冀區域連鎖經營。開展社保對接試點,推動醫保繳費年限互認,支持和滿足京津冀區域內老年人“旅游養老”、“候鳥式養老”服務需求。
?
?
?
相關鏈接:
北京首提員工可休"孝老假" 鼓勵重陽節等探親休假
楊延軍:北京格斗不會做場假拳 中國搏擊要輸得起
北京足改開門見山 三點共識直指搭建青訓體系
北京警方退還數百被盜手機 被失主誤認詐騙電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