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36屆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上,由中國科學家提出的“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頗受關注。這是全球首個對陸地、海洋和大氣水循環關鍵要素進行系統性綜合觀測的科學衛星計劃。
水循環是指,在太陽輻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動下,水在水圈內各組成部分之間不停運動,構成全球范圍的海陸間循環,并且把各種水體連接起來的過程。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施建成說,水循環特征變化已直接影響人類生活,目前在中國南方肆虐的水災“就是水循環特征在區域發生變化的典型案例”。提高對水循環特征的認識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家提出“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計劃利用對水要素敏感的三個傳感器,對土壤濕度、雪水當量、地表凍融、海水鹽度、海面蒸散與降水等水循環關鍵要素的時空分布進行同步觀測,以期得到前所未有的觀測精度。這一計劃得到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重點支持。
施建成說,通過先進傳感器的設計和集成,衛星將實現全球最強的觀測能力,還將改進水循環過程的歷史數據和相關模型,提升預報能力,繼而通過預報模型來揭示研究和氣候變化的相互作用。
施建成向記者介紹了衛星的相關進展?!耙淹瓿闪酥鞅粍訁f同反演和有效載荷關鍵技術的攻關和試驗驗證,背景型號研制通過驗收?!彼f,目前進入工程答辯階段,待答辯通過,即可開始工程研制。他們力爭在2019—2020年時發射衛星。
來自美國、歐洲的科學家們與中方達成了合作協議。施建成說,“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計劃實施后,將以此為核心發起國際水循環衛星星座,與全球降雨觀測衛星計劃等聯合起來,更全面地觀測全球不同地區的水循環時空分布特征及變化。(完)
?
?
相關鏈接:
我國首次實現衛星“空中加油” 搭長征七號上天?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