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兩學一做”系列:解碼習近平的傳統文化情結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6-06-11 08:52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一直高度重視文物工作,他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習近平對文物工作的重視是其看重傳統文化的一個側面。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解碼習近平的傳統文化情結》,為您解析傳統文化在習近平心中的分量。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傍晚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在“燕薊神韻”“國際都會”“日下積勝”等展區,他在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前駐足,認真聽取介紹。在珍貴館藏文物展臺,習近平提醒忙著拍攝的記者們“小心別碰到,砸了我得負責”,幽默話語引來大家一陣笑聲。(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道)

      文物是文化的載體之一,對文物工作的重視體現了傳統文化在習近平心中的分量。

      見微知著。“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這個論述道出了習近平看重傳統文化的重要原因。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思想營養

      “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2014年10月13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這三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逐漸形成了中國氣派的治國理政風格,而傳統文化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思想營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習近平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對如何傳承、發展、用好傳統文化,習近平給出了一套方法論:“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在反腐敗工作中,習近平大量引述中國傳統“廉”文化的名言警句:“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克勤于邦,克儉于家”,“直而溫,簡而廉”,“公生明,廉生威”,“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誅一惡則眾惡懼”,“不能動搖山岳,震懾州縣,為不任職”……充分吸收了傳統文化中的反腐廉政思想,使之成為新時代的反腐利器。

      從傳統文化中提取民族復興的“精神之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經過無數仁人志士的砥礪前行、艱苦奮斗,中華民族站到了偉大復興的歷史前夜。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習近平2013年11月26日在山東考察時指出。

      傳統文化已深深烙入中華民族的基因,在民族血液中流淌,優秀文化正在為民族復興提供精神滋養,補足“精神之鈣”。

      習近平就宣傳闡釋中國特色,增強“四個自信”提出了“四個講清楚”的明確要求,“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

      在“四個講清楚”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與時代特色結合,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手段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民眾心里落地生根,民族復興才有文化的堅實支撐。

      用生生不息的中國智慧貢獻人類發展

      “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習近平對當今人類難題給出的中國答案是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觀念蘊含著“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習近平2014年5月15日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中就指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經驗也向世界充分表明,中華文化是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中國發展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而不是挑戰。

      世事維艱,有文則興。中國傳統文化博大深厚、歷久彌新,華夏文明與時俱進、生生不息。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養分已深深浸潤于執政黨的血脈中,習近平的執政風格也體現出獨特的中國氣派,彰顯出深厚的文化積淀。(新華網張道營)

    ?

    ?

    相關鏈接:

    端午假期,習近平“示范”領導干部如何過個“輕松節”
    習近平為中美關系“壓艙石”定標加碼 新型大國關系逐步成形
    在這些場合,習近平都提到了屈原
    凝聚團結統一的磅礴力量(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35)·看齊意識)
    習近平細解科技創新“三昧”

    ?

    相關鏈接:
    習近平細解科技創新“三昧”
    凝聚團結統一的磅礴力量(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35)·看齊意識)
    在這些場合,習近平都提到了屈原
    端午假期,習近平“示范”領導干部如何過個“輕松節”
    習近平為中美關系“壓艙石”定標加碼 新型大國關系逐步成形
    [來源:新華網] [作者:] [編輯:王秋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