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財經股市>

    產能過剩導致投資回報下滑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業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6-06-06 07:11

      編者按:產能過剩猶如一顆“毒瘤”,成為當前中國經濟最迫切需要醫治的病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是“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之首。如何去產能?其核心在于清理僵尸企業,增加市場活力,提高投資回報率。本報即日起推出“去產能攻堅戰”系列報道,盤點各地去產能進程,揭示其中存在的制度障礙和金融隱患,尋求積極穩妥的去產能之道。

      中國的投資回報率(ROI)連續多年大幅下滑。有數據顯示,中國的投資回報率從1993年15.67%的高水平持續下降,2000年至2008年穩定在8%至10%。金融危機后,投資回報率水平再度大幅下降,2014年已經降至2.7%的歷史低點。用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的話說,中國經濟的癥結不是速度而是投資回報率下降。

      投資回報率直線降低的背后,是中國巨大的過剩產能和嚴重不合理的資源配置現實,去產能迫在眉睫。

      一場以去產能為任務之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正在各地打響。《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深入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甘肅、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區市采訪了解到,各地已經或正在制定去產能細化方案和試點計劃,其中普遍注重退出舊產能與培育新供給統一,注重構建產能出清、準入等機制建設,注重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不過,考慮到客觀存在的穩定風險、地方利益等因素,仍需要優化政策環境,構建去產能的動力機制及產能結構優化長效機制。

      地方布局去產能

      在地方去產能布局中,各地普遍既做“減法”也做“加法”,在重視人員安置和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推動產能過剩行業轉型升級。

      “已經制定了初步方案,用三到五年時間再關閉退出煤礦510處,壓縮煤礦規模7081萬噸左右。”貴州省能源局局長張應偉說,到2020年,該省煤礦總數將從1260處減少到700處。

      廣東省在供給側改革方案中明確,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江蘇省也出臺了系統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方案,其中明確2016、2018、2020年三階段目標分解表,如到2018年底,分別壓減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產能700萬噸、1255萬噸、600萬噸、800萬重量箱、330萬載重噸,并基本出清僵尸企業。

      ……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當前全國范圍內的去產能工作“攻堅”氛圍漸起,多數省份已制定了細化方案和試點計劃。

      在產業結構相對較重的資源型省份,如甘肅省,提出探索保留產能與退出產能適度掛鉤,通過兼并重組提升綜合競爭力,推動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甘肅酒鋼集團共計劃淘汰鐵產能200萬噸、鋼產能300萬噸,分別占總產能的18.2%、21.7%。

      與此同時,各地都在有針對性地打造新增長點,因地制宜擴大有效供給。在浙江省,除了騰籠換鳥淘汰“低小散”塊狀經濟的過剩產能外,還通過打造百個特色小鎮來培育新的有效供給,聚焦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產業。貴州省實施“百企引進”和“千企改造”,對傳統產業的1000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并聚焦大數據、大生態、大旅游行業等“長板”和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短板”。

      健全產能出清和準入機制

      記者注意到,在目標明確、任務較重的形勢下,各地正著手構建產能出清機制和準入機制,并著力推進產業鏈整合、產業內部轉移及國際產能合作等。

      據了解,目前一些地方正在建立產能出清機制。廣東省詳細提出包括建立“僵尸企業數據庫”、分類處置僵尸企業等八項內容的《去產能行動計劃》,包括出臺國有企業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促進結構優化的指導意見,以及省屬國有企業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促進結構優化的實施方案。

      貴州省能源局副局長胡世延說,當地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計劃在煤炭行業選擇三至五家主體企業率先突破,為整體推進探索有益經驗,以做好職工安置為重點,處理好企業資產債務。

      與此同時,健全產業準入機制,嚴控產能增量。江蘇省宿遷市研究制定了《關于建立工業投資項目準入評估制度的實施意見》,提出對屬于嚴重過剩產能行業和高污染高耗能的項目堅決不要,不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貴州省明確,三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和產能核增項目,一律實行減量置換。

      一些地方還提出,將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改進經濟運行監測和風險預警,建立完善設備注冊制度和產能監測體系,形成包括生產能力調查、測算、發布在內的工業產出和產能利用監測預警制度。

      此外,多地正著力于促進產業轉移,加強國際產能合作。甘肅省提出,積極推進一批重點企業,到中亞、西亞等國家投資興辦生產線,進一步提高企業國際產能合作水平。廣東提出三年累計推動珠三角地區1600個項目轉移落戶粵東西北地區,三年累計新增境外投資額達400億美元,初步形成境內外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

      一些生存壓力較大的企業,也開始主動轉移、升級產能。“逼得沒辦法,要淘汰的都是近年上的新裝備,不‘走出去’就變成廢鐵了,還要雇人看著。”甘肅酒鋼集團董事長陳春林說,酒鋼正在突破困難與牙買加商談建設一個產業園區,其中包括轉移榆鋼公司100萬噸的鋼鐵產能項目,并將根據后續市場及資源情況,對其擴能改造,形成200萬噸產能規模。

      去產能宜加強市場化手段

      專家表示,舊的經濟增長動力在下降,新的動力沒形成,中國未來更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多個省份已經出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或去產能方案中,均提出完善市場機制,促進企業規范化退出。但部分地方官員、企業界人士和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客觀存在的穩定風險、地方的利益考量等仍需要通過優化政策環境,調動各方積極性,構建去產能的動力機制和產能結構優化長效機制。

      一是在繼續營造積極的政策環境,適當調整干部考核。部分基層干部和專家建議,適當調整強化干部考核政策等,一方面加強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對完成去產能清理僵尸企業的“硬任務”強化考核,另一方面考慮因化解過剩產能、清理僵尸企業適當調低相應考核指標。同時圍繞有利于完成去產能的總量目標,鼓勵地方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機制創新。

      二是繼續營造更加市場化的環境,鼓勵產能有效出清。多地經信委人士表示,產能出清宜加強市場化手段,重在標準建設和監管,更多用統一的綠色、安全、技術等標準來衡量,促進產能出清。

      三是推動財稅等政策創新,從源頭遏制盲目擴張。部分基層干部認為,我國稅制以增值稅等間接稅為主體,且稅款征收環節主要放在生產制造環節,這種利益機制易誘導地方傾向于扶持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建議在長期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的同時,可考慮在間接稅征收環節做一些調整,如主要間接稅在消費環節征收等。

      四是針對產業發展大數據欠缺等問題,在更大范圍內建立長效協防機制。對于一些地方存在實際整體產能遠超統計數據的情形。部分專家建議,需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設定相關行業的總量“天花板”,并建立靈敏的信息反饋、常態監督與及時糾錯機制。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吉翔] [編輯:符德銘]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