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合肥不斷開創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多個第一,大有勢不可擋之勢。近日,記者走進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探訪該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如火如荼的發展現狀。
巨一電機:連續3年榮列高端純電驅動轎車配套率國內第一
電驅動系統就相當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動機”,正是這個系統將電池的能量轉化為汽車的動能。合肥的巨一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就是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和汽車及其關鍵組成部件制造成套裝備解決方案專家。
巨一總經理王體偉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擁有完善的電驅動系統開發和驗證平臺,已經開發形成了成熟的20KW至90KW乘用車電驅動系統平臺和100KW至200KW的商用車電驅動系統平臺,產品應用于純電動商用車等領域,公司連續3年在國內高端純電驅動轎車配套率處于國內第一位,并且巨一電驅動系統可提供10年20萬公里質保。
從2009年開始,巨一利用產學研優勢,開始自主研發高密度、高功率電驅系統。2010年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已迅速發展成為電驅行業的主力軍。王體偉透露,巨一與江淮汽車、合肥工業大學成立了研究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利用技術與人才優勢,逐漸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新能源這塊去年之前只占了公司業務的1/3,今年已經過半,未來將是我們的主要業務。”
據悉,在合肥,類似巨一這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已經有70多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
國軒電池:壽命越來越長體積越來越小
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其費用約占整車成本的三分之一。記者近日在合肥新站區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區看到,每塊新能源汽車電池上都帶有二維碼,通過專門的系統,可以查到電池的材料、批號、生產日期、容量、充放電時間等基本信息。
國軒高科總裁方建華介紹,國軒高科掌握以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為核心的電池制造關鍵技術,隔膜、電解液等其他輔助材料選擇和國際一流企業進行合作,通過對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提升,實現了電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長壽命、低成本等指標。
“目前國軒電池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達到20%左右。國軒電池的續航里程從最開始的100公里,到現在能跑到250~300公里,未來甚至可以達到400公里。在國軒高科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產品中,鋰離子電池不僅能量密度是傳統電池的3倍以上,相比鉛酸電池兩年的壽命,鋰離子電池壽命能達到6~8年。未來五年,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還會進一步提升,電池的體積也將逐漸縮小。”方建華說。
2016年一季度,國軒高科可謂格外“吃香”,先是與中通客車簽署10億元電池采購合同,又與南京金龍簽署逾10億元采購合同,總金額達到2015年上半年營收的2.35倍。緊接著國軒高科又與航天萬源簽戰略合作協議,動力電池“國家隊”也向國軒高科拋出了“橄欖枝”。
合肥政策:購車補貼持續給力充電樁今后不用愁
據了解,2015年,合肥新能源汽車產值達156.7億元,同比增長38%。截至今年3月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能源汽車2.9萬輛,在市內推廣1.3萬多輛,占傳統汽車保有量達1%。合肥市運行的新能源汽車運行總里程超過4億公里,初步測算,節約燃油6000萬升,減排二氧化碳等13萬噸。
合肥市科技局區域與創新處處長戴兵介紹,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推廣試點城市,合肥一直以來都給予新能源汽車“給力的補貼政策”。2014年,合肥市出臺《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與原政策相比,此次出臺的《意見》加大了財政補助力度、擴寬了補助范圍。特別在市民買車方面,對續駛里程超過150公里的電動乘用車,將按照國家標準給予1:1地方配套補助,并從1:1地方配套市財政補助中撥出1萬元/輛用于自用充電設施的安裝和充電費用;對個人新購電動乘用車首次交強險給予全額財政補貼并免收牌照費;對個人提前報廢“黃標汽車”換購電動汽車的,在享受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基礎上,再補貼3000元/輛。
此外《意見》還規定了,對組織企業員工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企業法人及擁有新能源汽車超過10輛的居民小區的物業服務企業,將給予2000元/輛的專項資金補助用于充電設施建設,為廣大市民充電解決后顧之憂。
買車的問題解決了,充電的問題也不用發愁。為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問題,合肥市早在2013年就出臺了《合肥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通則(試行)》,今年年初,《合肥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通則(試行)》的修改版則對充電樁的建設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合肥新建小區充電樁建設總數已經達到了3030個,社會公共停車場建樁總數為2600個。
戴兵介紹,根據合肥制定的目標,到2020年將推廣新能源汽車10萬輛,建成公共快充樁6000個以上、慢充樁8萬個以上,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建成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產業化基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