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還有多少地方“以經營城市之名行地產開發之實”?
    還有多少地方“以經營城市之名行地產開發之實”?
    來源: 人民網-觀點頻道 作者: 時間:2016-05-12 11:48

      5月10日,人民日報發了一則很有意思的新聞,湖南省省長杜家毫提出:城市,別讓自行車行路難。

      這位省長對此有切膚之痛。他在長沙買了一輛自行車,幾乎一路挨罵,“騎車上路,一會要騎上人行道;一會路斷了要扛著車子過天橋;一會被交警攔住,他也不知道我是省長,還教訓幾句;我轉彎做個手勢,提醒后面機動車注意,出租車師傅還把我攔住,搖下車窗,說你擺什么譜?。坑职盐伊R兩句。你說這自行車還能騎嗎?這說明我們的公共服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p>

      騎車族行路難,不獨湖南,很多地方都有。道路是被誰分割得支離破碎的呢?杜省長一語中的:“我直話直說,大家千萬不要被有些地產商、建筑承包商綁架,堅決防止以經營城市之名、行地產開發之實?!?/p>

      我國實行的是土地國有制度,打從終結計劃經濟,房地產就成了城市管理者們手中最重要也最好用的一粒砝碼?!敖洜I城市”這個詞,在很多領導者的講稿中頻頻出沒。他們殫精竭慮,在規劃圖紙上輾轉騰挪,在征地拆遷中貫穿利益博弈,一方面為地方財政謀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給開發商分一杯羹。政府靠房地產迅速豐盈了錢袋子,土地財政應運而生,也讓很多管理者對這個“香餑餑”一往情深,難以舍離。

      確實,在經營城市的旗幟下,我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迅速有了“現代化”的模樣,標志就是林立的高樓大廈,堂皇亮麗的商業中心,高檔豪華的星級酒店,六車道甚至八車道的寬闊馬路,這一切擠占了河邊、林蔭的中高檔新建居民小區……但是,普通百姓的出行便利、社會交往、文化生活以及公共服務等等,卻在很多地方被淡化甚至嚴重缺乏。這是很多大中城市走過或者還在走的彎路,一些管理者僅僅看到城市的市場屬性,僅僅著眼于“經營”而非“服務”,“以經營城市之名、行地產開發之實”,顯然埋下了諸多城市病的隱患。

      越來越多的城市居大不易,最好的資源讓渡給豪華商區和富人小區,大樓大路大市場傲然割據,讓升斗小民舉步維艱,生活休閑空間和出行等越來越逼仄和不便。像杜省長騎車挨罵的場景,只是城市百姓生活的諸多難處之一。

      不久前,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罢獎撔鲁鞘兄卫矸绞剑貏e是要注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并特別提到,“要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

      城市規劃如何“以人民為中心”,如何推進“精細化管理”,如何提升“微循環能力”,這是衡量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標尺,這一切,要制度創新,也需要管理者具備同理心,關注群眾訴求,體察百姓疾苦。這其中就包括和老百姓一起騎騎自行車、擠擠公交車,一起買菜買早點,才能知道城市通不通透,微循環暢不暢……

      城市生活著大批低收入人群。他們看得見現代化的衣香鬢影,卻困頓于社會底層。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就要讓這樣一批人也能更好共享改革開放成果,讓城市在經濟騰飛的巨變中,在安全的法治環境下,依然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留住“媽媽的味道”,留住市井的煙火氣,也留住慢慢踱步、順暢騎行的風景線……以人為核心、讓市民衣食住行舒心、社會交往和諧、文化生活豐富的城市,才是真正意義的現代化。

      只要用“人”這個核心,串起城市管理的“創新”、“精細化”、“共建共享”等關鍵詞,才能不避繁瑣,不懼矛盾,讓城市建設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

    ?

    ?

    相關鏈接:

    探討海南發展機遇促進合作 澳門主流媒體采訪團來瓊采訪交流
    開放型經濟孕育發展機遇
    孫新陽:把江東片區打造成為??诎l展新增長極

    ?

    (編輯:吳茜)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