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諾族山寨,老人也用上了手機。(人民網 李發興 攝)
勐海縣扶貧辦主任王德介紹,曼班三隊58人大多數沒有出過村寨,只有2人到過勐海縣城,思想保守、觀念陳舊,不會計劃生產生活。目前,全寨子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會用漢語簡單交流,學歷最高的是正在上五年級的學生。
2015年12月25日,政府選派的由養殖和種植方面的工作人員和雙語教師組成的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組進駐曼班三隊。雙語教師李伙保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雙語教學的方式,負責3名適齡兒童的學前教育和全村每周2期的掃盲課程。
“4名工作隊員現在每天帶領村民從穿衣收家到勞作等各方面,就像教小孩一樣手把手地教,豬怎么養,農活怎么干。”羅志華說,目前亟需的是要慢慢地改變他們原有的生活習慣,逐步激發他們渴望發展、渴望致富的愿望,利用短期目標實現自我“造血”能力,從而帶動中長期項目的發展。
欣慰的是,經過四個多月的幫扶,羅志華已找到能起到致富帶頭作用的“苗子”,老百姓的生活習慣也開始慢慢地轉變。
“只要老百姓有了發展意愿和動力,脫貧攻堅的壓力再大也有信心來完成!”羅志華說。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江鄉是獨龍族的唯一聚居區,2010年,云南啟動實施獨龍江鄉整鄉推進整族幫扶工程,五年共落實建設資金13億多元,曾經“與世隔絕”的獨龍族實現了從“放炮”傳信到4G網絡時代的歷史性跨越。
針對獨龍江鄉豐富的木材資源,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2015年5月組織了一批學員到“全國木雕藝術之鄉”大理劍川縣學習木雕技能。通過提升人力資源素質,變外部“輸血”為內部“造血”,探索幫扶邊遠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路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