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4
如何避免救助資金“睡覺”?改進工作作風,啟動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
作為曾經低保亂象“重災區”,如今已經再沒有群眾排隊找局長的情況出現了,但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陳達華說,隨著低保工作責任的不斷落實和對錯保工作責任追究的深入,低保工作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寧可漏保、也不錯保”的思想。
“從不作為到主動作為,提高救助資金的保障效率,讓資金發揮效益,不能讓資金‘睡覺’。”陳達華介紹,臨高縣啟動了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下達主動發現符合保障困難家庭的指導性指標,主動服務,促進應保盡保。
民政工作人員的作風也在進一步完善,臨高縣民政局將工作人員遲到、早退、入戶數量、主動發現低保人員等都納入到考核體系中,對工作人員制定獎懲辦法,進行激勵。
陳達華坦言,在具體的工作中,民政干部違規的成本變大,規定要求民政工作人員達到100%的入戶率,誰簽名誰負責。王瑞斌說,金江鎮轄區面積大,為方便群眾,鎮政府在每個村委會都設立了便民點,鎮干部和村委會干部駐守到村里值班,對困難群眾的所有救助申請進行受理,并及時登記、回訪。“鎮干部365天值守在村委會,如果哪一個村哪一戶出了問題,工作不到位的人員就要被追責。”
“我們鎮政府設有政府投訴熱線,對反映的問題我們會第一時間受理處理。”王瑞斌說,不久前,一戶低保申請對象打來電話反映,自己的女兒患有紅斑狼瘡,但卻被撤銷了低保。王瑞斌調查發現,民政部門撤銷低保的原因是女子已經出嫁,但他經過入戶走訪得知,女子不久前已返回到了原籍老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立即幫助他們重新完成申請。”
可喜的是,去年省政府出臺《海南省社會救助規定》,《規定》中明確了市縣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在社會救助工作中應履行的職責。“增加了對相關部門的約束力,能更加有效促進社會救助工作。”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在對市縣政府低保工作績效評價中將低保的準確率、資金執行、工作保障、管理、效果等方面作為考核標準,進行全方位考核,然后對各市縣的考核結果進行排名。各市縣民政局又制定了低保工作績效評價,對鄉鎮進行考核排名,引起各級民政部門對救助工作的重視。
整頓
矛頭直指低保辦理人員徇私舞弊查出8萬多人不符合低保救助條件
2014年2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登讀者來信《變味兒的低保》,反映臨高縣和舍鎮存在村民申請低保“先交手續費”、“應保不保,不應保的違規納保”等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政府部門隨后的調查讓人觸目驚心,和舍鎮布佛村委會干部或其近親屬享受低保待遇的有42戶,其中違規納保的有17戶。調查還顯示,村干部強制收取低保手續費每戶20元。
“在全省范圍內,臨高等市縣的低保申辦程序一度非常混亂。”省民政系統一位長期關注低保問題的人士表示,從前,自己到臨高縣民政局開展工作時,經常可以看到“有當地群眾堵在局長辦公室門前”的狀況。不僅如此,在省民政廳設立的信訪熱線中,也有很多群眾反映臨高當地的低保亂象。問題直指低保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人情保”、“關系保”;審批中“錯保”、“漏保”等問題。
“有些群眾到局長辦公室反映訴求,得到了解決,其他群眾得知情況后,也紛紛來找局長,結果民政局每天人頭攢動。”該人士表示,因為低保申請秩序混亂,在全省2014年度低保工作績效評價中臨高縣排名倒數第二。
媒體曝光后,臨高相關干部被問責,全省民政系統立即開展了低保專項整治活動,對所有低保對象進行徹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事件之后,新上任的臨高縣民政局局長陳達華表示,整治從開始至今的兩年時間,臨高縣對每一個低保對象都重新審核一遍,共清退因家庭收入超出低保標準或家庭財產不符合保障條件的低保對象5621戶近1.6萬人;同時,新增低保對象2543戶1.11萬余人。
在整治過程中,澄邁縣清查了5千多戶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
省民政廳提供的一組數據說明效果:在整治過程中,全省民政系統取消了不符合救助條件8萬多人的低保保障資格,3萬多符合條件的保障對象全部納入了保障范圍。低保專項整治、建立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以及社會救助資金專項審計等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從2012年到現在,全省低保絕對人數從40萬下降到27.2萬。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整治的過程中,民政部門創新核查手段,同多個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引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將把關環節壓緊壓實。“以整治為起點,全省民政系統對完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讓海南的“救命錢”用到實處,對困難群眾“應保盡保”做了長時間的探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