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護眼睛和生命一樣保護美麗青海
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大美三江源,被譽為“中華水塔”。
青海的生態是美麗的,也是脆弱的,全省近90%國土面積屬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審議中,習近平強調,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2015年12月9日,在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上,保護三江源的歷史性文件《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審議通過。這次習近平在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關心地問起青海保護生態環境、推進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情況。
總書記用“眼睛”和“生命”來形容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可見他對環境保護用心之深、用情之切。
“青海形象” 人民是主體
壯美的山川湖泊,是青海人賴以生存的土地。
習近平關心生態保護,更關心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青海代表團審議時,他一一了解基層群眾生產生活、衛生健康等情況,“農牧民現在生孩子都到醫院去嗎?”“村里都有保健室嗎?鄉里都有醫院吧?”“青海有的地方面積很大,農牧民看病怎么解決?”接連不斷的提問和無微不至的關心讓來自基層的代表既“緊張”又倍感溫暖。談到居住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部分牧民安置問題,總書記說,一定要解決好牧民定居問題,定居才能搞好畜牧業。
習近平還詳細詢問了在貧困戶和牧戶設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情況,強調一定要把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搞好。
要美麗青海 也要富足青海
青海的美麗是自然的饋贈,青海的脆弱則更多表現在一些地區百姓生活的相對貧困。
扭住“精準”,找對“窮根”,進行靶向治療,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到戶、精準到人,以期脫貧攻堅見真效、見長效,不斷提高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
“教育脫貧”是精準扶貧的內容之一。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才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培養一批當地的中高端創新人才,才能使民族地區發展的基礎更牢固。
總書記描繪的“青海形象”,是美麗的青海、富足的青海,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縮影。
?
?
相關鏈接:
習總書記之問:青海的拉面 蘭州的牛大 區別在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