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2:
“校園暴力”不過是小孩打架?
除了法律懲治,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認為,教育也應該跟上,對于校園暴力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打架”。
“校園欺凌甚至嚴重的暴力行為,在我國很多中小學里看來不過是孩子打架,根本不當一回事”,俞敏洪表示,雖然這種想法很不正常,但卻是我們好幾代人養成的固定思維模式。
俞敏洪認為,要減少校園暴力,教師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了解到,一些學校的老師都是有暴力傾向的,可以說,每年能聽到大量老師打學生的事件,應該對老師們的體罰、對學生的暴力行為也有一些規范、立法。”在俞敏洪看來,雖然立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國家法律的引導非常重要,如果說孩子們的校園暴力,還有老師打學生,罵一罵說一說就完事了,校園暴力這件事情永遠解決不了。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中山紀念中學原校長賀優琳則認為,校園欺凌不僅僅需要學校發力,更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家庭教育。他指出,穩定的人格是在3~6歲的最佳教育時期形成的,生命教育、反暴力教育應該提早抓起,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他說,對校園欺凌有法律懲戒,但要區別于成年人,最好采取社區矯正等方式,比如懲戒其做公益勞動,讓其明是非,知悔改。
焦點3:借網“炫暴”如何杜絕?
近年來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中,不少學生對施暴不以為恥,借網“炫暴”現象日益增多。
對于施加校園暴力或欺凌后,還將視頻放上網絡的行為,全國政協委員石定果認為必須嚴懲,因為造成二次傷害,通過傳播影響更為惡劣。她分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行為,一方面是為了引起更多的關注想出名,“反映了人格紊亂,江湖氣的蔓延,想做老大”。
石定果認為,將暴力視頻上傳網絡,也反映青少年對“點擊、贊、罵”的盲目認識。石定果說,面對面交流可以具象培養人的共同感情,分享喜怒哀樂,她呼吁青少年減少上網,多與同學面對面情感交流。
朱征夫委員則認為,這是侵犯隱私權的行為,當事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追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