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看病難已經成為全國范圍內的社會難題。在海南,這個難題尤為明顯:海南省兒科執業醫師551人,平均每名兒科醫生要承擔起近3200名兒童的健康生機。
初衷
為幫家人解憂 毫不猶豫選擇從醫
2015年,龐文彬在參加海南醫學院研究生面試時,考官問了這么一句話:你為啥要當兒科醫生?
好多人問過她這句話,其中,有她的高中老師,有大學同學,還有剛剛認識的朋友們。
“我是真心喜歡孩子。”這個溫柔和婉的姑娘總是笑瞇瞇地說。今年26歲的她身材小巧玲瓏,皮膚白凈,戴著一副眼鏡,就是個學生樣。
2008年,龐文彬在老家山西參加完高考,要填報志愿了。親友們有建議她以后當老師的,有建議她以后當醫生的。這些都是最適合文文靜靜的女孩子的職業。當時,龐文彬的爺爺因患腦梗,已經病了好幾年,一家人在照顧爺爺的過程中,深深期待家里有一個醫生,改變這種很被動和無助的局面。想到這些,龐文彬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海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
2013年大學畢業后,龐文彬留在了海南。一是因為男友是海南人,二是因為她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喜歡這里的藍天和白云,以及濕潤且清新的空氣。
確實當醫生了,卻照顧不到自己遠在山西的家人。甚至連回家探親,也要瞻前顧后,精心安排合適的時間。想到這些,龐文彬有些愧疚。同時感恩父母的開明,一直給予自己理解和支持。
歷練
兒科醫生成長不易 考試、實踐接二連三
讀5年本科,第5年必須要到一線實習,畢業后要先從住院醫生做起,積累了足夠豐富的經驗,才能到門診給人看病。這是每一名兒科醫生所需要經歷的篩選和歷練。
走進醫學院本科生的宿舍,一摞摞的專業書籍令人嘆為觀止。每個人在讀本科期間學習過的專業書籍,堆起來都有一人高,每一本都像磚頭一樣厚。龐文彬說,對于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來說,需要在前四年內學習包括生理、生化、病理、解剖學等基礎醫學知識以及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中醫學、耳鼻喉等臨床醫學知識。畢業之后,還有不少課本經常被擺在案頭和床頭,以便隨時查閱。
一名合格的醫生不是僅在“象牙塔”就能培養出來的。第五年實習期間,需要到每一個科室輪流參加臨床實踐。
龐文彬曾在海口市人民醫院實習過整整一年,根據學校要求,在骨科、婦產科、兒科等每個科室輪流體驗了一遍。這個對待工作極為認真的姑娘給大家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帶她的老師都下班了,她還在。幾乎24小時都能夠在醫院找到她,連周末也是。對此,龐文彬淡淡一笑:身為實習組的組長,想給大家帶個好頭。
這個好學的姑娘在大二就順利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試。《醫師資格證》必須在大學畢業且具備一年以上工作經驗后才能報考,她于2014年首次參加這項考試,就以出色的成績拿到了這份證書。
醫生是需要終生學習的職業。他們需要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需要迎接一次又一次的職稱考試以及《醫師資格證》的年審考核。“2014年我一直在參加考試,考職稱英語、考研究生、考執業醫師……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埋頭看書。”龐文彬說,那一年,忙得連陪朋友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堅持
深知兒科醫生處境 卻因此更愛這份職業
海南醫學院沒有招收過兒科專業本科生。在全國,目前招收兒科專業本科生的醫學院校也廖廖無幾。海南醫學院副院長黃元華說,現有的兒科醫生,絕大多數在本科期間所學專業是臨床醫學,大學畢業之后,經過多年的實踐和鍛煉,才能夠踏上兒科醫生的崗位。
龐文彬讀本科期間,一個班50多人,畢業后選擇當兒科醫生的,掰著指頭就能數過來。
為啥?眾所周知,當兒科醫生工作強度大、壓力大不說,給一個孩子看病,還要面對后面六七名家屬的各種指責和不理解。在本科實習期間,以及畢業后的工作期間,龐文彬親眼見過門診及住院部的兒科醫生被患者家屬指責甚至辱罵。對于兒科醫生來說,這是司空見慣的事。
讀研前,龐文彬一直在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兒科工作。她對兒科醫生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程序均了如指掌。以她所在醫院的兒科主任為例,責任心很強、工作能力也很強,但工作太忙,這個大男人曾愧疚地說,“已經有十多年沒有陪妻子回娘家了,岳母大概已經不記得他這個女婿長啥樣了。”一次,他請了三天假送女兒到遠方上大學,醫院里的電話一個接一個,硬是把他給提前催了回來。
就連高中時的班主任,也對她的選擇表示不解。“大家都知道,當兒科醫生最累,成長期又太長,你咋選擇了這么個具有挑戰性的職業呢?”
“既然選擇了這一職業,就不想再放棄。”龐文彬說,正因為親眼見證、親身經歷過其間的酸甜苦辣,才更加有成就感,更加熱愛這份職業,更加堅定了當兒科醫生的決心。
孤獨
沒有學長學姐 “獨享”近十人導師組
讀研的第一個學期,龐文彬和另外20多名研究生一起學習通識課程,包括英語、信息檢索等。第二學期開始,她便進入病房,如一名普通醫生一樣,每天參與查房、手術,參加各種研究會和學習活動。
普通專業的研究生一般只有一名導師,龐文彬卻擁有一個導師團隊。這是她頗為自豪、感覺非常幸福的事。“他們都是兒科骨干,工作非常忙,可每次給我講解疑難問題的時候,都十分耐心。”龐文彬說,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副高級以上職稱者,都是她的導師,兒科主任蒙晶是導師組的組長。
“她非常勤奮,學習態度和工作態度都非常認真。”蒙晶說,對兒科醫生來說,加班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從來沒聽龐文彬抱怨過。
龐文彬不像別的研究生那樣,可與學長學姐們交流學習經驗。這一點,難免讓人感覺孤單。“不過同在兒科的醫生們都很團結、很友愛,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大家都在互相幫助,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海南醫學院副院長黃元華說,以后,海醫會繼續培養包括兒科學等專業在內的研究生,符合條件的人員均可報考。
辛勞
一上班就像上戰場 很累但也很有成就感
龐文彬身邊的親人最了解,這名在讀研究生究竟有多忙。
她與普通醫生一樣,在兒科住院部值班。白班一般從早上7:30開始,先和全科值班人員一起去病房查看每個病人,詳細了解其治療、用藥情況,10點之后一般在開醫囑并交代護士用藥。下班時間是下午5:30,但有時會忙到晚上8點多才能離開。夜班從下午5:30開始,到第二天早上11點。但如期下班的日子少之又少。
前幾天她剛值完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夜班:一晚上收了7個病號,根本沒合眼。第二天早上7點又參與一名危重病號的搶救,中午媽媽打了幾個電話要喊她回家吃飯,而她連接電話的時間都沒有。一直到下午2點多才算下夜班。
“很累但也很有成就感。”龐文彬說,前不久,一名33周的早產兒突然出現了心跳和呼吸驟停現象,她參與搶救,硬是把這個娃娃從鬼門關處拉了回來。她和同事們為此開心了好幾天。
全省兒科執業醫師僅551人 一名醫生“管”3200名兒童
據了解,海南省兒科執業醫師551人,而0到14歲兒童數量為176萬,平均每名兒科醫生要“管”近3200名兒童。加之兩孩時代來臨,兒科醫生缺乏的矛盾會愈發突出。面對此情況,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我省除推進省兒童醫院建設之外,還將進一步推進市縣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兒童醫院建設。未來將實現在編制、薪酬待遇、評先評優等方面向兒科醫師傾斜。
?
?
相關鏈接:
中國兒科醫師缺口20萬 “兒科學院”望緩解醫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