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5年7月16日中午,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考察調研。
三、怎么改?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結構性改革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具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般特點和要求,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和改革重點。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一)去庫存。所謂去庫存,就是要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農業的庫存主要指的是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麥及大豆、棉花、紅棗、蘋果等農產品,堆積在糧倉里。
去庫存,要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當前,儲糧量已經逼近歷史峰值,而龐大體量的糧食沉淀在國庫之中,新糧難儲、陳糧難出。2015年11月2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公布的《農業法》實施情況報告顯示,“政策性糧食庫存積壓比較嚴重,有10%左右的庫存達到或超過正常儲存年限。” 過高的糧食庫存,不僅加大國家財政壓力,更將導致整條糧食產業鏈的“政策失靈”與“市場失靈”:上游的農民增產難增收,下游的加工企業成本高企,而中段的收儲環節卻倉容緊張。另一方面,沉淀在糧倉之中的陳糧損耗加重。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
去庫存,還需要調整種植結構。庫存壓力最大的是玉米,所以去庫存更多指的是去玉米庫存。一方面,調結構,減少玉米產能;另一方面,刺激下游加工企業收購國儲玉米。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從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等新理念出發,明確提出要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特別是針對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過大和國家庫存水平過高等問題,要求“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
去庫存,還需要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調整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和糧食收儲政策。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通過規劃和政策引導以“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的轉型升級”,“繼續執行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
(二)降成本。所謂降成本,就是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途徑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
降成本,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規模經營產出比高、抗風險能力強。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就提倡規模經營,近幾年土地流轉呈現出快速推進勢頭,但總體上講,小農分散經營的格局未變,規模經營還有很大空間。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2014年9月29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指出:“要堅持規模適度,重點支持發展糧食規模化生產。要讓農民成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
降成本,要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中國化肥、農藥用量相當大,生產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化肥、農藥的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15%-20%,降低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勢在必行。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實施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區域示范工程。”
降成本,要開展社會化服務,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全過程綜合配套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可以提高營運效率和經濟效益,增強整體競爭力。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加強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三)補短板。所謂補短板,就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
補好農村基礎設施之短。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國家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基礎設施,實現城鄉差距顯著縮小。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創新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決策、投入、建設、運行管護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
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我國農業生產要由過去數量為先轉到質量數量并重上來。農業部長韓長賦介紹,“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秦巴山區的不少農業企業主打‘綠色環保’牌,生產無公害的農產品,不但市場銷路大大拓展,農產品的價格也得到大幅提升,農產品的效益更加顯著。”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在吉林延邊考察調研時強調:“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
習近平指出:“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作為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指向最終必須落到發展農業、造福農村、富裕農民上,落到按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上。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