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海乃家”去留考驗一種歷史態度
    “海乃家”去留考驗一種歷史態度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時間:2016-02-26 11:35

      在上海市虹口區實施舊改計劃過程中,一座曾用于原日軍慰安所的建筑“海乃家”的拆留問題,引發社會關注。虹口區官方2月23日回應表示,該建筑不具備文保建筑的身份,但目前拆除工作已暫停,并已邀請有關專家和文保機構進行重新評估。(《京華時報》2月24日)

      “海乃家”被輿論聚焦,源于作家陳丹燕在朋友圈中發出一張老式里弄的照片,她配圖稱“虹口區正在拆除舊日本慰安所海乃家舊址。不應該”。按照當地的說法,“海乃家”所在的公平路425弄12號地塊,規劃用作附近澄衷中學擴建和市政道路。根據國家和市文物局有關規定,該建筑不具備文保建筑的身份。

      單單從文物保護的角度而言,“海乃家”確不具備保護文物身份,拆除符合居民意愿也似無不妥。但輕易拆除行為毫無疑問是忽視了“海乃家”的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軍官的慰安所。從歷史的角度而言,這個院落已不僅是一處建筑,更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見證歷史殘酷和法西斯罪行的重要載體。如果輕易拆除,那么拆除的不僅是建筑,更是對一段特殊意義歷史的人為消除。

      慰安婦是二戰時期日本法西斯滅絕人寰的罪行之一,也是一段讓人銘記在心的歷史記憶。如果忘卻了這段歷史,不僅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更是對過去傷痛的忘卻。尤其是在今天個別原法西斯國家軍國主義死灰復燃,一些政客幻想顛覆歷史罪行的情況下,保護這段歷史不僅是牢記歷史、珍愛和平、抨擊罪行,更是讓人們用活生生的物證來理性面對和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海乃家”拆除與否,關系到如何對待歷史的“歷史態度”。

      慰安婦的見證者已越來越少。據統計,截至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大陸慰安婦幸存者已不足20人。而在2012年以前,這些戰爭創傷的承受者和抗戰勝利的見證者還有32人。雖然“海乃家”與幸存慰安婦相比,見證意義不可同比而言,但“海乃家”同樣也是慘痛的歷史見證和載體。在不少日本右翼勢力動輒否認慰安婦歷史的今天,我們需要保存這些證據,這也是引導公眾以及世界人民珍惜和平的渠道與載體。

      如果“海乃家”確實不存在保護價值,或者還有比“海乃家”更有歷史保護和留存意義的載體,那么我們也不應該簡單拆除,而應該是采取光影記憶的方式,將“海乃家”完整地記錄下來。如果“海乃家”能得到保留,那么我們也不能任其隱沒于里弄,而應從還原歷史真實的角度進行修繕和保護,讓其真正成為歷史的記憶和見證,成為抨擊法西斯罪行的物證。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