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椰風視點>
    公共話題討論應擺脫“標簽化思維”
    公共話題討論應擺脫“標簽化思維”
    來源: 海口日報 作者:李劭強 時間:2016-02-18 08:59

      16日晚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天價魚”事件又有新進展,當事人陳巖通過電視節目向東北人民慎重道歉。“我在微博上所寫的遭遇是真實的,不過,當時我因為氣憤,寫了一個黑東北。”陳巖認為,自己在這個方面可能考慮不周到,不能以區域性來劃分,畢竟不良商家是個別的。為此,選擇道歉。(2月17日《羊城晚報》)

      隨著調查的深入和話題的展開,“天價魚”事件不僅沒有快速地達成共識,反而給人“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感。這既與事件的不斷反轉有關,在爆料和接受采訪時,當事人沒有把全部的事實一次交代清楚,他們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選擇性表述事實;結果,隨著調查的繼續,人們發現在已知事實之外還有其它事實,甚至是相反的影響事件性質的事實。此時,判斷就很難進行,結論也難以得出。人們擔心剛作出一個判斷,得出一個結論,事件又瞬間發生了反轉。這種反轉不僅增加了判斷的難度,而且也透支了人們的信任和熱情。

      當然,事件復雜還與人們內心的刻板成見有關。當看到“天價魚”的新聞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天價蝦”,就是商家在欺詐消費者。這種思維的聯想和條件反射雖然讓人們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了判斷,但這判斷未必是理性的準確的。因為,個案與個案之間有著不同,性質也未必一樣。盡管,“天價魚”和“天價蝦”有著同樣標簽,但事實上,事件的性質是不同的:天價蝦涉嫌欺詐,涉嫌強迫消費;天價魚卻是明碼標價的,其爭議的焦點在于缺斤少兩是否存在。但是,對于商家欺詐形象的成見卻牢固地存在于公眾的腦海中,只要出現類似爆料,人們就會讓情緒跑在理性前面,直接意氣用事、發泄一番。

      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爆料者,都可以是議題的設置者,原本由大眾媒體掌控的輿論監督權利實現了轉移。

      同時,這更是一種對標簽化思維的擺脫。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爆料者寫出了“黑東北”的字眼。這樣的隨意表達無疑是一個容易引起誤解的標簽,畢竟讓其感覺到委屈的商家只有一個,這個特別的個案無法反映出東北的整體服務水平。因此,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及對輿論監督權利的珍惜,就應該刪除這樣的標簽并擺脫內在的思維,這有助于個案討論的集中,也有助于話題達成共識。否則,對立的情緒會讓討論變成旨在壓倒對方,強化自我的論戰。

      從這個角度看,新聞中陳先生的道歉顯得充滿自省意識。在公共話題的討論中,各方需要自覺撕去標簽,克服內心的刻板成見,以事實和理性作為判斷的依據,對事件作出準確而全面的判斷。這才是公共話題討論的應有模式。

    ?

    ?

    ?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