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的人工智能圍棋
谷歌研制人工智能AlphaGo擊敗歐洲圍棋冠軍樊麾,并將這一過程寫成論文,刊登在最權威的科學期刊《自然》的封面。這兩天,無論是科學界還是棋界,都在為這個消息“刷屏”,很多人感嘆:人工智能超越人類的時代,真的快要來了!
如此感嘆,并非沒有道理。一直以來,在19乘以19的棋枰上進行的圍棋,因其近乎無限的變化、充滿偽裝性極強的“欺著”而被視為人類智慧最好的試金石之一。如果說1997年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被IBM的超級電腦“深藍”擊敗時,人們還可以“國象比的只是計算能力”聊以自慰,那么現在谷歌的機器無疑已經開始搶灘人類智慧真正的“高地”。
谷歌電腦這次以5比0擊敗的樊麾,雖有歐洲圍棋冠軍的頭銜,但這頭銜就像“非洲乒乓球冠軍”,無法代表行業最高水平——事實上,他的棋力介于頂級業余棋手和末流職業選手之間。但這并不妨礙谷歌完成一次讓科學界和圍棋界都側目的突破:因為這一次,人工智能不再嘗試以暴力窮舉的計算能力贏得棋局,而是被賦予了深度學習的能力,通過輸入人類圍棋大師的海量棋局,模仿起人類的下棋方式,“過濾”掉了明顯的差棋,大大縮減了計算量——人類在圍棋中最引以為傲的能力“直覺”,被機器“山寨”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個月,《自然》將寶貴的封面留給人工智能的“自我學習能力”——去年12月刊講述的是機器學會像人那樣閱讀、書寫乃至創造字符。
擊敗圍棋高手,在技術上,這是從0到1的突破,因此尤其勾起人們的遐想。3月8日,谷歌電腦更將挑戰李世石,從業余圍棋高手到職業圍棋高手,這個跨度有點大,但考慮到距離戰勝樊麾的比賽已經過去了3個月,“食髓知味”的人工智能進化的速度,會不會再令世界震驚一次?
無論兩個多月后李世石是捍衛“人類尊嚴”并贏走100萬美元獎金,還是人工智能再度實現突破,將圍棋這顆“人類智慧蛋糕上的草莓”摘走,都不會是一個壞消息。
一方面,人工智能發展出自我意識,仍然只會是科幻小說和《終結者》中的虛構設定,谷歌的“圍棋高手”所謂的自我學習能力,其本質還是建立在窮舉的基礎上,因此只是一種“智能”而尚未達到“智慧”的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圍棋的美學價值,仍是機器所難以復制的。
另一方面,谷歌的人工智能在圍棋上的突破只是表象,它的實際運用領域從汽車到氣象,非常廣泛,相比“人工智能威脅論”,它作為工具能夠服務于人類的東西,顯然要更為實際一些。
“前蘇聯國際象棋大師因為戰勝電腦而被嫉妒的電腦電死”,據考證,這個陪伴很多人長大的恐怖故事,其實只是一個由美國花邊小報在1980年代的新聞體“創作”。就像圍棋世界冠軍江維杰說的,“人類應該放下自己的驕傲”,人們也應該放下對人工智能的莫名恐懼。因為無論是驕傲還是恐懼,最大的作用或許只是妨害面向未來的視野。
?
?
相關鏈接:
柯潔:如AI贏我我還想贏回來 對圍棋熱情不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