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振君劉操
“互聯網+”或許是2015年最熱的一個關鍵詞。“互聯網+”火了,但如何推行是關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進網絡強省建設,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代表和委員認為,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和水、電、路、氣一樣重要的基礎設施。實施網絡強省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必須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同時營造“互聯網+”的政策環境,打造南北兩大互聯網產業基地,構建“互聯網+”的眾創空間,不斷拓展“互聯網+”發展空間,使其成為海南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提升網絡基礎設施水平
“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載體,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可為發展提供新動力。”列席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的省工信廳廳長韓勇說,按照“多規合一”中提出的“五網”建設目標,我省將扎實開展“信息基礎設施三年專項行動”,實施海南“光網智能島”工程和“無線海南”加速工程,圍繞“出島寬、島內快、覆蓋廣、資費低”的目標,推動我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性發展。
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王祖益表示,推進我省“互聯網+”產業發展,建設暢通的信息高速基礎網絡非常重要。他建議加快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推進寬帶網絡光纖化改造,實現光纖入戶,加速建設完善4G網絡覆蓋,提升移動寬帶服務能力。
王祖益希望在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減少或杜絕因不當施工引起的通信中斷,各級政府要帶頭放開辦公地作為移動基站建設選址點,將通信基礎設施列入房屋驗收標準。
“在我省重點基建項目規劃方面實施‘多規合一’,在項目規劃前期,綜合考慮通信基礎建設的規劃,避免后續通信網絡建設投資多,建設周期長。”他說。
薛良燕代表說,我省已出臺包括一系列加快互聯網產業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通信光網建設環境得到較大改善,要讓農村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深入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建設。政府應當建立農村信息站,讓互聯網能夠滲透到農村各個領域,形成諸如“互聯網+”農村金融、“互聯網+”人才教育、“互聯網+”科技咨詢推廣和“互聯網+”農村醫療等多種形式,這將對農村經濟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
打造兩大互聯網產業基地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引進一批互聯網龍頭企業和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商,培育壯大軟件業、電商業、服務外包業等產業,建立和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提高互聯網產業規模化水平。
“近年來尤其是去年以來,我省‘互聯網+’得到快速發展,BAT等互聯網巨頭紛紛看重海南、布局海南,省政府高瞻遠矚,把互聯網產業列入‘十三五’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一,海南發展‘互聯網+’進入了快車道。”韓勇說。
韓勇建議按照“產城融合”模式,集中打造以海南生態軟件園、海口美安科技新城為核心的海澄文綜合經濟圈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以三亞創意產業園、陵水清水灣國際信息產業園為核心的大三亞旅游經濟圈的創新創意產業基地。重點支持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海南數據谷等眾創空間,依托各種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立集創業輔導、融資對接、市場推廣、孵化服務、人居配套等為一體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扶持培育一批互聯網創新創業企業發展。鼓勵各市縣在中心城區規劃發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研發設計、數字內容、服務外包等樓宇經濟,構建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眾創空間。
我省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互聯網政策也極大地激發了大眾的創業熱情,越來越多的“草根”群體,加入互聯網創業的大軍。
在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產業氛圍方面,王祖益建議通過龍頭企業引進技術、人才、資金,帶動全省互聯網產業集聚發展。發揮我省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作用,打造“產、學、研、用”科技創新機制,研究我省互聯網產業特點,建立產業聚集的科技產業園區。此外,鼓勵創業街區、眾創空間、孵化器、特色產業小鎮等多種產業形態的快速發展,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實現創業夢想。
圍繞大數據做足產業文章
“大數據”時代,數據成為決策最為重要的參考之一。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
省政協委員、中國電信海南分公司總經理龔勃指出,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互聯網+”工作,總體進展也很大,很多市縣政府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互聯網+創業基地辦得如火如荼,有很多創意企業落戶。但從我省政府數據公開現狀來看,仍存在不足之處。目前政府部門數據收集的主動性和數據維護的及時性、準確性還不夠,大量政府部門收集的各種數據并沒有公開。另外一個問題是,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缺乏共享、沒有真正發揮大數據作用。
龔勃建議政府加快立法,為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支撐體系,吸引大數據產業,加快推進大數據應用。此外,可借鑒上海、廣東、貴州等省市經驗,設立專門的大數據管理機構,如“省大數據管理局”,承接部署涉及大數據管理及協調的工作,確保大數據推進的協調性、系統性和整體性。
“應鼓勵率先在政府部門和公共事務中部署大數據應用,尤其是在疾病防御、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旅游、金融等涉及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中優先使用,建議政府部門與擁有龐大公眾行為數據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加強與信用評級、商業資訊等其他社會型信息源的協同推進,盤活整個大數據世界。”龔勃說。
韓勇說,未來我省將突出電子商務、游戲動漫、服務外包等重點領域,著力打造大數據、研發設計、數字內容、物聯網、衛星導航五大產業集群,力爭“十三五”期間互聯網產業躍上千億臺階,成為全省支柱產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
去年前三季度電商平臺銷售額達8500萬元 定安農產品勁刮最炫“互聯網風”
記者趙優 見習記者葉媛媛 通訊員司玉
“一箱10斤裝的黃竹富硒蓮霧能賣出300元的好價錢,訂單還越來越多!”又到一年蓮霧季,定安縣黃竹鎮的果園里,種植戶陳明吉喜上眉梢。一個個火紅的蓮霧碼放整齊,裝入印有“物以硒為貴”的精美包裝箱里,“這些果子,還在樹上時就被電商平臺預售啦!”
近年來,黃竹鎮盯住品牌農業不放松,打出富硒牌,實現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營銷,蓮霧、荔枝、水芹等特色農產品陸續成為市場新貴。
敏銳的電商也嗅到了優質品牌農產品帶來的商機。此前,海南羅牛山旗下電商“食匯到家”與黃竹鎮簽訂框架協議,這個曾在兩個月內賣出2萬箱綠橙的電商將通過與專業合作社建立合作,實現農產品與市場無縫對接,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的方式,進一步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各地農產品競爭激烈,就看誰的產品好,誰會做品牌和渠道。”“食匯到家”總經理助理張天翼說。
記者了解到,定安積極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產業,采取“互聯網+信息”“互聯網+銷售”等模式,2015年前三季度電商平臺完成銷售額達8500多萬元。經過商務部、財政部組織評審,定安與屯昌、澄邁一同被選為2015年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獲1850萬元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
在龍門鎮村郵站內,管理員程作浩正忙著擺放包裝精美的蘿卜干、鷓鴣茶等土特產品,“開通‘村郵樂購’以來,村民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將土特產銷往全國各地。”
在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定安通過建設“一站、一館、一平臺、一中心”四個一工程,促進定安農村電商發展。“一站”即依托“郵掌柜”系統建設定安農村電商驛站,實現工業品下鄉;“一館”即依托“郵樂網”建設定安特色農產品體驗館,實現農產品進城;“一平臺”即依托郵政綜合資源建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定安農產品品牌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一中心”即依托農村倉儲配送中心,解決“物流運輸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看到自家土產品掛在網上銷售,又多了一個銷售渠道,心里別提有多高興。”村民陳華興笑道。
?
?
相關鏈接:
“土產品”為中國消費者找回“舌尖上的鄉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