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頭3年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爭把改革的主體框架搭建起來?!?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頭3年進行了生動總結。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勠力同心、攻堅克難,緊緊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建等六大改革主線系統推進,在新的歷史起點奏響了全面深化改革雄渾壯闊的時代交響曲。
夯基壘臺:從思想奠基到理論引領
巨輪揚帆遠航,方向至為關鍵。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改革方向有著深刻的洞察——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同月,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提到“方向”——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
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第一次學習的主題即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凝聚改革共識、筑牢思想根基。
中共中央政治局共進行了29次集體學習,涵蓋推進改革開放、推進依法治國、加強改進作風制度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等多個重點領域。
改革思想,源自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給養——從主題看,第七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第十一次集體學習聚焦“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第二十次集體學習聚焦“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聚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改革定位,是歷史視野與全球視野的交匯——29次集體學習既有對“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的回顧與思考,又有對“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體制”的洞察;既有“人民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也有對“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和推進我軍軍事創新”的聚焦。
改革探索,是一場理論與實踐的矛盾運動——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既有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等改革理論問題的探究,又有對“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等改革實踐的深刻研判。
理論強,則黨強;理論富,則國富。
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
這源于30多年來的改革規律與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從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將承包經營權從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中分離的“一權變兩權”,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新一輪改革,實現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三權分置”;從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改革的沃土滋養著絢爛的理論之花,而改革理論又成為改革實踐的指路明燈。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關于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理論,關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關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關于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的理論,關于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理論,關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等等先后形成。
“這些理論成果,是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015年11月23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說。
夯基壘臺,筑牢根基,既是思想之基、理論之基,又是實踐之基、民心之基。
從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勾畫改革的時代路徑,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改革的頂層設計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指引。
立柱架梁:從頂層設計到重點突破
2016年1月15日,山東濟南、青島宣布實行積分落戶制度,城鄉間的鴻溝正在加快彌合。
改革,改到深處是利益。戶籍、國企、土地、薪酬,每一項改革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一個克服,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既敢于出招又善于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绷暯皆谥鞒种醒肷罡男〗M第一次會議上強調。
20次深改會,是改革重要的航標,是透視改革進程的一扇明窗。
從2014年1月至今,25個月內,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召開20次,共審議109份文件——財稅體制、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考試招生制度等多年想改而未改的“硬骨頭”終于破題,司法體制、公車制度、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等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的改革得以有力推進。
深改小組第一次會議就明確了中央深改小組下設6個專項小組名單,《中央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重要舉措分工方案》出爐。
全面深化改革絕非局部領域的“小修小補”,而是敢涉險灘,敢動真格。
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推進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才能實現關鍵突破。
立柱架梁,究竟立哪些“柱”?架什么“梁”?
“要加強對各領域改革的全面評估,堅持問題導向,把各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明確標注出來,排出優先順序,重點推進,發揮好支撐作用。特別是要把國有企業、財稅金融、科技創新、土地制度、對外開放、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環境保護、養老就業、醫藥衛生、黨建紀檢等領域具有牽引作用的改革牢牢抓在手上”——最近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強調了改革的重點。
回顧三年,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事項大步推進。
國企改革終于破冰——中央深改組第四次會議審議了《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于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出,“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中央深改組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立足機制制度創新。
牽一發動全身的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拉開大幕——中央深改組第三次會議審議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金融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大力發展民營銀行,《存款保險條例》出臺。“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绷暯皆谥鞒终匍_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時強調。
涉及億萬農民的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推進——中央深改組第五次會議審議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
彰顯公平要義的司法體制改革蹄疾步穩——中央深改組迄今召開的20次會議先后審議通過了20多個事關司法改革的文件,《關于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等一批重大改革方案落地生根。
關乎教育公平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加快——中央深改組第四次會議審議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敖∪龠M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绷暯皆跁现v話時強調。
頻發的霧霾讓生態問題成為改革焦點——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于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制度合力打出治理重挙。
縱觀三年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成為一條重要的主線。
行政體制改革打響“開頭炮”——截至2014年底,中央政府已相繼取消和下放了9批共798項行政審批事項。2015年力度不減,截至2015年11月,進一步取消和下放139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中央政府定價范圍大幅縮減,具體定價項目減少80%左右。
向既得利益開刀,公務車改革大步推進——截至2015年11月,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140個參改部門公車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參改公務人員49355人,取消車輛3868輛,壓減61.8%。
改革,釋放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在國際環境云譎波詭、國內“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成功換擋,經濟的內生活力和動力增強,2015年我國服務業占比超過五成,新登記注冊企業平均每天超過1萬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激蕩著澎湃動力。
“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既包括經濟體制又包括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體制,既涉及生產力又涉及生產關系,既涉及經濟基礎又涉及上層建筑,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2012年12月,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提出的這一論斷,揭示了改革總體布局的理論邏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涉及15大領域、33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陸續推出,風起云涌,勢如破竹,一幅壯闊的改革畫卷正向中國與世界展開。
搭建主體框架:從科學規劃到務實篤行
新年伊始,世界銀行發布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報告,其中下調了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增長預估,美國經濟增長2016年預計達2.7%,歐元區經濟增長預估從前次的1.8%調降至1.7%。“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如何“危”中尋“機”?
2016年,“十三五”開局之年。改革要在頭三年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基礎上,搭建“主體框架”——全面深化改革將步入新的境界。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制勝的關鍵。
2016年1月,習近平在重慶調研時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需要,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要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項目標,落實主體責任,理清責任鏈條,擰緊責任螺絲,提高履責效能,打通關節、疏通堵點、激活全盤,努力使各項改革都能落地生根。”習近平在主持召開最近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時強調。
“不管是落實已出臺的改革,還是推出新的改革舉措,都更加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厲風行的作風?!敝醒肴嫔罨母镱I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在部署2016年改革工作總體思路時強調,“對已經出臺的改革方案要排隊督察”“掛賬整改”“加大改革實績考核權重”。
唯其艱難,更顯勇毅。唯其磨礪,始得玉成。
新年開啟,一項項極富含金量的改革實舉相繼推出——
2016年1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57個創始成員國共同按下標志性的啟動鍵,承載著共同發展的夢想蓄勢起航;
醫保的繳費方式即將迎來變化,最新發布的《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出臺,城鄉居民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惠及億萬百姓;
“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企業登記模式全面推行,企業登記手續大大簡化,社會治理能力在改革中穩步提升;
計劃生育等政策與戶口登記脫鉤,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司法制度改革得到全面解決……
未來五年,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45%左右。從2016年開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3個百分點,年均轉戶1600多萬人。
未來五年,中國要大力推進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從2016年開始,每年減貧1000萬人?!巴ㄟ^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是可以實現的。”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充滿信心。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實現改革目標,風雨無阻,勇往直前?!绷暯皆诮邮苊绹度A爾街日報》采訪時字字鏗鏘。
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搭建“改革的主體框架”,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五大發展理念”落地生根,改革思想在深化,改革理論在提升,改革實踐在創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挺立時代潮頭,引航中華巨輪,正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
?
相關鏈接:
塑造中國中東事務新角色——習近平主席新年首訪前瞻?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