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上班搶紅包被罰500元,有法可依嗎?
    上班搶紅包被罰500元,有法可依嗎?
    來源: 工人日報 作者: 時間:2016-01-08 18:35

      據1月6日《成都商報》報道,近日,成都一家公司的3名員工因為上班時間在微信群里搶紅包,被公司處罰了500元,而紅包正是老板發的,目的就是為了看看到底哪些人在認真上班。此前,該公司剛剛宣布了上班時間禁止玩手機的規定。

      員工違反公司規定,上班時間“在微信群里搶紅包”,確實不應該,公司對此進行嚴格管理,無可非議。因為依據《勞動法》,“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但具體到“500元罰款”以及“老板發紅包測試員工”這樣的處罰和管理方式是否足夠合理合法,值得進一步商榷。

      首先,作為民事主體的企業,對其下屬員工是否擁有像政府行政機關那樣的罰款權,目前并不明確。1982年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曾規定,國有企業和城鎮集體企業有權對職工實施罰款,但該條例在2008年已被廢止,相關內容被納入《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但查看這兩部法律會發現,針對“企業罰款權”,其中并無明確規定,既沒有明確授權,也沒有明確禁止。《勞動法》中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還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但此番500元罰款顯然不屬于上述規定的情況。

      退一步說,即便私企有權對違紀員工進行罰款,也還有一個方式和金額問題。500元標準是否明顯偏高?據報道,根據該公司的規定,這項罰款本該是100元,因為老板覺得員工明知故犯,所以決定處以5倍罰款。老板可以隨意提高罰款金額幅度嗎?似乎也找不到很明確的法律規定。依據我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新聞中的當事員工似乎沒給企業造成什么損失,這一條也套不上。但據筆者所知,即使在一些明確規定“企業罰款權”的國家,企業如何對員工罰款,也是有嚴格限制條件的,如日本的《勞動標準法案》就明確規定企業對員工的罰款額一次不能超過職工月工資的10%。

      再有,老板故意在上班時間發紅包,“吸引”員工來搶,一方面,這種主動“設套”引誘員工上鉤的方式,明顯并不是什么誠信、磊落之舉;另一方面,矯情一點兒說,員工上班時間搶紅包違反勞動紀律,老板上班時間發紅包就可以理直氣壯?

      不難看出,此番事件之所以引發爭議,追根溯源還在于,針對企業包括罰款在內的處罰權,現行法律法規還缺乏更明確、具體的規定和規范,比如,企業到底有沒有權利對員工罰款?罰款的相關條件、標準、程序是什么?如何厘清企業管理權與職工合法權利之間的邊界?這是一個事關所有勞動者和企業的重要問題,不應該一直存有爭議,稀里糊涂下去。

    ?

    ?

    相關鏈接:

    女子高空企圖打開艙門 被三亞警方拘留5日罰款200元
    海南臨高一商販銷售假煙被判刑 罰款6萬元
    女子高空企圖打開艙門 被三亞警方拘留5日罰款200元

    ?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