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在寬2.03米的兩根柱子間設了停車位,一般車輛難以停進,無奈之下,業主選擇轉租車位,但掛出去兩年無人理會……縮水車位屢被曝光,業主應該如何維權?
成都商報記者3天來輾轉各相關部門,成都市規劃局、成都市房管局、成都市建委均稱與自己無關,投訴未果。住建部《車庫建筑設計規范》主編負責人之一馬英教授稱,業主可根據實際情況向消協投訴或者起訴開發商。
車位縮水成“潛規則”
16萬元車位太小 出租兩年無人問津
文琴(化名)在看到成都商報關于奇葩停車位的報道后,終于明白自己在小區內16萬元的停車位為何出租兩年仍然租不出去的原因了。“我這個停車位兩邊都有柱子,兩根柱子之間的間距只有2.03米,遠低于規范的2.4米或者2.2米的標準。”文琴在得知相應規定后,底氣十足地去找開發商理論,但“并沒什么作用”。
文琴告訴記者,因為停車位太窄,自己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才能將車停進去,甚至還要將反光鏡折疊才能避免被擦掛。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文琴3年前耗資近16萬元買的這個車位自己只使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自己的車很難停進去,但也不能白白放著,每個月40元的管理費雖然不多,但多多少少也算開支。于是文琴想到了“創收”的新方式,但是“兩年前就把招租廣告打出去了,至今還沒有租客。”有些有意愿的租客實地看過停車位后,就沒有后文了。
而自從12月18日本報曝出世茂玉錦灣部分車位停車難的問題后,10余位市民向本報反映車位縮水的情況。經記者調查,在看到本報相關報道前,報料市民對《車庫建筑設計規范》幾無了解,更何況如何維權。
同時,據記者了解,在重慶、廈門、長春、武漢、長沙等全國多個城市,停車位縮水的問題被屢屢曝光,該問題似乎已成為房產行業“潛規則”。世茂玉錦灣共有近2000個車位,每個車位平均售價20余萬元,經記者粗略統計,全部車位售價近4億多元。“部分好的地段,寸土寸金,能多規劃一個車位,開發商一般不會錯過。”
對此,成都商報記者在對龍湖三千里進行走訪時即有體驗。部分停車位被規劃在柱子間或者垂直高度僅有約2米左右的角落。與規范要求仍有差距。用報料人張女士的說法是,“開發商連邊邊角角都不放過。”
業主遭遇維權難
市工商局:如真縮水,將為消費者維權
既然奇葩停車位如此之多,那么業主該如何維權呢?日前,成都商報記者以普通業主的身份分別咨詢了成都市規劃局、成都市房管局、成都市建委,得到的回復均是不屬于本部門管轄。
成都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該局在驗收時,只負責對小區停車庫的總面積及停車位數量進行核算,總面積除以車位數量只要大于30平方米即可。如果建成后發現問題,那么可以找市建委咨詢。但當記者說明緣由后,市建委相關處室對此予以否定,并稱建委只負責驗收質量,不會也沒有權利或者義務對每個停車位的大小進行核實,“房管局應該對此負責”。
但是,當記者與市房管局取得聯系后,仍被告知,停車位縮水問題不在自己管轄范圍,“前面環節負責驗收,我們負責發放相關證件。如果存在問題,那么也是前面環節的問題。”市房管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稱,如果業主所購車位縮水,以致車輛難以停入,“應該涉嫌虛假宣傳或者假冒偽劣產品,可以給工商部門投訴。”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向工商部門投訴車位縮水問題的有維權成功的案例。
昨晚,成都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開發商確實將標準車位縮水售賣,可撥打12315進行投訴,工商部門將介入調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律師建議
與開發商簽合同時務必確定車位大小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楊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一般車位有產權,但是在很多車位購買合同中,只規定車位大小,但對其長寬并沒有約定。如果實際情況與合同相符,走法律程序勝算的可能性也不大。“務必在簽合同時與開發商確定車位大小,避免事后出現消費糾紛。”
?
?
?
相關鏈接:
杭州三姐妹霸路亂收費10年 最初僅7個車位(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