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17日消息(記者宋亮亮)市、區累計問責140人次,“門前三包”責任書簽訂率100%,查扣“三車”1049輛……我市“雙創”啟動100天以來,以“雙創”完善城市功能,以“雙創”考驗干部作風,以“雙創”貫徹群眾路線,實現了首戰告捷,助推了經濟社會發展。
5個系列攻堅戰成果明顯
記者從市“雙創”工作指揮部獲悉,自7月31日全市“雙創”工作動員大會召開以來,我市打響了“門前三包”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系列戰役,重點整治、重拳出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戰果。
“門前三包”責任落實方面,在全市“雙創”區域的社區網格覆蓋范圍內現有的41624家店鋪、小區、工地、各單位等“門前三包”責任主體單位(業主),都簽訂了“門前三包”責任書,簽訂率達100%,共處罰不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單位14000多家。
交通秩序整治方面,全市共查扣“三車”1049輛,行政拘留無證駕駛20人;教育放行違規電動車317150輛,查扣違法電動車10990輛,處罰違法電動車28834輛;教育放行違規“泥頭車”2377輛,查扣違法運輸“泥頭車”425輛,立案處罰違法泥頭車375輛,立案處罰相關工地39個。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4億元財政資金改造小街小巷,2015年計劃改造的792條小街小巷中已累計完工247條,累計正在開工387條;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已完工的有1家,已開工的有9家。
園林綠化提升方面,海府路等91條道路和新埠島綠地等12個小游園及綠地苗木補植補齊工作也全部完成;火山公園、觀瀾湖景區、萬綠園等一批景區的優化升級同時進入快車道。
綜合整治違法建筑方面,全市共處理防違控違2220宗,今年共45.42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2283宗,共167萬平方米。
在整治過程中,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注重因地制宜,引導分流困難居民就業,對小攤小販、殘疾人等弱勢群眾給予人性化關懷和幫助,努力讓群眾在“雙創”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雙創”推進須破解3大難題
“雙創”100天以來,我市主要實現了市容市貌、群眾態度和干部作風的“三個轉變”。全市社會經濟發展成效顯著,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4%,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5和0.2個百分點。
在市“雙創”工作指揮部看來,“雙創”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的工作:省領導的高度關注、省屬單位的鼎力相助和市四套班子齊心協力高位推進是推動“雙創”的關鍵因素;媒體聚焦宣傳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是“雙創”得以深入推進的重要助力;強力整治各類突出的城市管理亂象,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逐步完善城市功能,為民惠民利民,讓群眾享受到整潔、有序、文明的生活環境,是“雙創”得到群眾認可和支持,得以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抓手。
通過聯合督辦、專項督查、領導約談等強力督導方式,既推動了“雙創”工作,也促進了干部作風轉變,成為我市“雙創”的突出亮點。“雙創”以來,市、區累計問責140人次,共下發督辦通知293件1981宗,已反饋1834宗,整改反饋率93%。
“雙創”要繼續推進,還面臨不少難題:宣傳發動不夠,群眾知曉率參與率有待提升;“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等專項整治還有反彈,各種城市管理亂象還未根治;小街小巷、農貿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有欠缺,仍需進一步提升改造。
市“雙創”工作指揮部表示,下一步的“雙創”工作中,我市將繼續加強對干部的思想引導,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進一步深入宣傳發動,提升全民參與率;總結創建經驗,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機制;抓住創建關鍵問題和重點環節,加強專項整治和督查考核力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保障民生;發揮專家的智囊作用,對標培訓和指導。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