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 許亮 史瑞麗
作為曾經的“東北之窗”、“北方明珠”,大連現在的光環似乎有點黯淡。在采訪中,無論政府官員,還是企業高管,抑或普通群眾,都表現出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領先太久,自然不甘落后太多。現在,大連作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而大連人已經提前謀劃,提前布局,蓄勢待發。
大連市內中山廣場 海口網記者 袁宇攝
大連港欲重新崛起
在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斌眼里,大連港作為遼寧沿海港口的龍頭,更是東北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優勢已經不再,地位也降到第三檔次。
劉斌說:“由于腹地經濟和適箱化的影響,大連港的地位受沖擊很大。目前的港口競爭非常慘烈,只有大型化、資本化才能生存下來,大連港已經被上海、廣東等地的港口甩在身后。只有進行差異化競爭,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能在新一輪的博弈中勝出。”
大連港集團已先行先試,形成初步方案。“東北新絲路”計劃整合了優質港口航線資源、全程物流體系、海鐵聯運優勢,以大連港為核心,全力打造“連滿歐”、“連蒙歐”兩條陸路國際通道,連接東北亞和歐洲兩個市場,帶動東北融入“一帶”戰略。此外,“連海歐”國際海運通道以大連港為起點,過南海經印尼到達歐洲,同時輻射太平洋地區。2013年,大連港集團曾與中遠集團合作,開辟了首條北極東北航道,比傳統航線縮短2800海里。北冰洋航線現在也將加入“一路”計劃,并在未來成為一條連接亞、歐、美的快捷通道。
如何在關鍵節點上發揮關鍵作為?大連港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向國家相關部門建議設立大連自貿園區,復制上海啟運港退稅政策,提升大連國際中轉港地位。以港口、物流、貿易、金融的全面發展,推動東北開發開放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度融合。
打造多式聯運中心
海闊、水深、岸長及避風、不凍不淤的大窯灣,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交通及經濟環境上優勢。大連搶占先機,加速打造東北亞多式聯運中心,高效復制上海自貿區便利化措施,吸引增量貨物源源不斷進入大連口岸。
大連口岸今年5月實現海關通關一體化,大連港也提出集裝箱多市聯運一體化,為東北企業降低通關成本30%。大連保稅區保稅物流局功能區運行科科長孫世偉介紹,大窯灣保稅港區,憑借特殊的政策優勢、東北亞特有的區位優勢、國際冷鏈貨物中轉保稅的國際優勢,冷鏈物流業已成為大窯灣保稅港區最具競爭優勢的服務業形態,形成中國北方最大的保稅冷鏈物流基地。
“大連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化城市,發展速度非常快,大家危機意識很強。大連正是因為走出去,看到韓國釜山的發展,才決定把冷庫放在保稅港區。”孫世偉說。
大連市物流發展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奎生介紹,隨著物流業快速發展,三年前成立了大連市物流發展管理中心,讓快速發展的大連物流業有了“娘家”。重點發展港航物流產業集群,提升服務業開放的層次和水平。他透露,大連在推進冷鏈物流建設同時,還將推進“南菜北運”工程,扶持冷鏈物流企業建立面向海南反季果蔬的冷鏈中轉基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