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7日是中國第二個扶貧日,也是第23個國際消除貧困日。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10月16日在北京舉辦,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論壇并發表重要講話。這將是該論壇自2007年開始舉辦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該論壇。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貧困地區,多次視察調研,看望慰問困難群眾,阜平、定西、瓊海、湘西、臨沂、蘭考、喀什……都曾留下了總書記的足跡和話語。進山區、走邊疆、訪老區、入海島,真情拋灑在邊遠地區,關懷溫暖了貧困群眾的心窩,一句句問候,一段段深情,記錄下了他對扶貧工作的心血和對貧困群眾的牽掛。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工作。這是12月30日,習近平在龍泉關鎮顧家臺村村支書顧叔軍(前左)的陪同下,來到困難群眾顧成虎家,了解今年糧食的收成情況。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習近平考察時說:“專程來這里看望大家,就是為了解我國現在的貧困狀態和實際情況。你們(當地干部)得讓我看到真正情況,不看那些不真實的。所以走得遠一點,哪怕看得少一些,是真實的,才是值得的!”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在龍泉關鎮顧家臺村村委會,同村干部、群眾、駐村干部促膝相坐,共商加快脫貧致富之策。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座談期間,談到扶貧款項分配時習近平說:“我非常不滿意,甚至憤怒的是扶貧款項被截流和挪作他用,和救災款被挪用一樣,那是犯罪行為。必須堅決杜絕,堅決反對,堅決查處。”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來到地處深山的龍泉關鎮駱駝灣村,走進困難群眾唐宗秀(前中)家慰問看望。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坐在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困難群眾唐榮斌家(右二)炕上,詳細詢問他們一年下來有多少收入,糧食夠不夠吃,過冬的棉被有沒有,取暖的煤炭夠不夠,小孩上學遠不遠,看病方便不方便。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在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困難群眾唐榮斌家,詳細詢問身體有病的唐榮斌(右)日常服藥情況。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在龍泉關鎮顧家臺村的小賣部,了解農村日常用品供應情況。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考察期間,習近平強調,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沿著陡峭山路來到山大溝深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看望東鄉族群眾。圖為習近平和村民們熱情握手。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習近平要求當地政府抓緊解決好村民飲水困難。他向聚集在村頭的鄉親們表示,黨和政府會進一步幫助大家,讓大家生活越來越好。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沿著陡峭山路來到山大溝深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看望東鄉族群眾。圖為習近平在村民馬麥志家,和一家人聊家常,問一家人口糧夠不夠吃,低保有沒有保證,看病有沒有保障,孩子有沒有上學,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總書記很欣慰。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來到海拔2400多米、人均純收入1400多元的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看望困難群眾。圖為習近平和八旬老黨員馬崗親切交談,了解生產生活情況。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來到海拔2400多米、人均純收入1400多元的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看望困難群眾。圖為在老黨員馬崗家的院子里,習近平和鄉親們共商脫貧致富之計,給大家拜年。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習近平強調,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準發展路子、苦干實干,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3日上午,他從銅仁·鳳凰機場一下飛機,就乘車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桔子林,了解村里圍繞扶貧開發發展特色產業的情況。
他一路走,一路同村干部、農技人員和土家族村民親切交談,詳細詢問村里種植的水果的品種品質、生長周期、適宜土壤、產量價格,品嘗了村里的水果,親手幫村民摘下兩個柚子。看到一筐筐、一擔擔水果擺滿路邊,習近平祝村民們水果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好。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這是3日下午,習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齊文家中看望。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他表示,我這次到湘西來,主要是看望鄉親們,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看到一些群眾生活還很艱苦,感到責任重大。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這是3日下午,習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齊文家中察看灶臺。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習近平3日沿著狹窄山路輾轉來到花垣縣十八洞村特困戶施齊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盞節能燈是唯一“電器”。老人老伴石爬專問:“怎么稱呼您?”村主任說:“這是總書記。”習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詢問年紀,聽說老人64歲了,他說:“你是大姐。”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這是3日下午,習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察看苗族村民施齊文家的豬圈。新華社記者王曄 攝
“吃得飽嗎?”“有果樹嗎?”“養豬了嗎?”在施齊文家,習近平向兩位老人仔細了解生產生活情況。聽說養了豬,他問道:“自己吃還是賣了?”他走進兩位老人睡覺的小木房,揭開米倉蓋子察看,還走進豬圈看老人家里養的兩頭豬。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這是3日下午,習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談。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習近平在低保戶施成付家院子里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座談。從水、路、電到教育、醫療,他一一詢問。他說,我今天來,目的很明確,就是看望湖南少數民族鄉親們。我說了,要看真正少數民族的村子,不要臨時收拾,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狀況。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在山東考察。這是25日下午,習近平在地處沂蒙老區的臨沭縣曹莊鎮朱村親切地拉著83歲的“老支前”王克昌的手去他家看望。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總書記說,我們這一代、下一代都要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前,讓老區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喜歡看電視的老人插話:“總書記講話我天天聽。”習近平說:“請你批評指正。”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在山東考察。這是25日下午,習近平在地處沂蒙老區的臨沭縣曹莊鎮朱村看望83歲的“老支前”王克昌。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在83歲的“老支前”王克昌家中,他挨個房間察看,并坐下來同一家人拉家常,關切詢問家里有幾畝地、搞柳編能掙多少錢、還有什么困難?聽老人說家里的生活有了改善,習近平很高興。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在山東考察。這是25日下午,習近平在地處沂蒙老區的臨沭縣曹莊鎮朱村看望83歲的“老支前”王克昌。
習近平強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他叮囑當地干部,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形成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2014年1月26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地處邊陲的內蒙古阿爾山市伊爾施鎮看望生活在林業棚戶區的群眾。這里過去曾是林區,現在禁伐,正處在艱苦的產業轉型之中。他詳細詢問林區職工群眾生活狀況,要求當地加快棚戶區改造,讓群眾早日住上新房。
2014年1月26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地處邊陲的內蒙古阿爾山市伊爾施鎮看望生活在林業棚戶區的群眾。圖為習近平在林區工人郭永財家,摸火墻,坐炕頭,同老郭促膝談心。
總書記對老郭一家人說,快過節了,知道你們生活有困難,我特地來看望你們。林業工人為國家作出了貢獻,黨和國家不會忘記大家。希望你們住房條件盡快改善,日子越過越好。
2014年1月26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地處邊陲的內蒙古阿爾山市伊爾施鎮看望生活在林業棚戶區的群眾。看到郭永財家簡陋住房,習近平十分關心,向當地干部了解棚戶區改造時間表,聽說這片棚戶區已列入明年計劃,他表示滿意,對老郭說,希望你們住房條件盡快改善,日子越過越好。臨別時,總書記和老人互相叮囑保重身體,并祝愿來阿爾山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經濟越來越發展。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3月17日,習近平在東壩頭鄉張莊村看望85歲老人張景枝。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請大家講,我們是來聽的。”習近平來到當年蘭考最大風沙口——東壩頭鄉張莊村,走進村民家看望,同干部群眾座談。習近平在聽幾位村民和村干部發言后說,革命時期我們同敵人作斗爭,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保護和支持,黨執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我們必須改進作風,只有這樣才能牢牢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獲得人民真心支持。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習近平在新疆考察。這是4月28日上午,習近平在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同村民座談。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總書記走進維吾爾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察看起居室、庭院、廚房、羊圈、果園、農機具。主人激動地把右手放在胸前說,黨的惠民政策多得說不完。總書記對阿卜都克尤木說,看到你們家生活有這個水平,我很高興。我來看你們,就是要驗證黨的惠民政策有沒有深入人心、是否發揮了作用。凡是符合人民群眾愿望的事,就是我們黨奮斗的目標。我祝愿你們在黨的政策扶持下生活得更加幸福。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習近平在新疆考察。這是4月28日上午,習近平在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同村民座談。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總書記在肉孜家同部分干部村民座談。說變化,道愿望,鄉親們踴躍發言。一位民間藝人用新疆傳統樂器艾吉克演奏起《最美還是我們新疆》。習近平說,我們要增進民族團結,把新疆建設好!希望大家的生活像剛彈奏的樂曲一樣:最美還是我們新疆!
2015年1月19日,習近平來到云南魯甸地震災區。他說:“當地一定要做好扶貧、救災雙重任務。扶貧工作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重點,也是最艱巨的一項任務,不能光喊口號,更不能搞形式主義,一定要真抓實干。要是到2020年還有幾個連片貧困區依然如舊,就談不上全面小康。”
習近平和鄉親們在院子里拉家常時說到:“我是第一次來大理,從小就知道蒼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們的生活,我頗為羨慕,舍不得離開。”他叮囑大家:“云南有很好的生態環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們手里受到破壞。”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來到陜西延安梁家河村。這是習近平當年作為知青時插隊的地方。他詢問了近年來村民增收、林果種植、養殖業發展、水土保持、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情況。當得知村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00元,大力推廣蘋果種植,發展專業化養殖,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和互聯網,習近平為梁家河村的發展變遷感到高興。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來到貴州遵義楓香鎮花茂村,看智能溫控大棚、黨員群眾之家,進土特產服務中心,訪村民王治強經營的農家樂“紅色之家”,還考察了制陶工坊,深入了解一個鄉村的發展變化。
習近平對大家說:“這是我第三次來遵義,特別想了解老百姓尤其是農民的生活。通過你們剛才講的,看到每個人洋溢在臉上的愉悅表情,知道你們過得不錯,這里的脫貧致富是比較成功的,你們對黨和政府是擁護的。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習近平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農戶家中同村民們親切交談。
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到吉林考察調研,把首站安排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村民李龍植家,習近平按照朝鮮族習俗,脫鞋進屋,察看主人的生活起居情況。隨后,盤腿而坐同村民們拉起家常。習近平指出:“我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相關鏈接:
中英聲明含150項內容 習近平訪英七大看點
未來5年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習近平主席講話傳遞中國減貧新信號
“平語”近人——關于扶貧工作 習近平這樣說
習近平批8種文藝怪象:作品當搖錢樹 沾滿銅臭氣
習近平會見出席亞洲政黨絲綢之路專題會議的外方主要代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