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千年古絲路·又聞駝鈴聲”海南媒體絲路行報道團第二站來到敦煌,在感受千年古文物帶來的震撼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敦煌對歷史、對文物的保護與尊重。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創>

    海南媒體絲路行第二站:令人震撼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10-16 08:48

      

      莫高窟外觀

      敦煌是整個絲綢之路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城市,而敦煌莫高窟代表了我國古代佛教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是絲綢之路上中國古代多民族文化及歐亞文化匯集和交融的結晶,被譽為“沙漠中的美術館”和“墻壁上的博物館”。“千年古絲路·又聞駝鈴聲”海南媒體絲路行報道團第二站來到敦煌,在感受千年古文物帶來的震撼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敦煌對歷史、對文物的保護與尊重。

      栩栩如生的佛像 精美絕倫的壁畫

      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自高僧樂僔在此開鑿了第一個洞窟后,歷代高僧、官宦、信徒僧眾爭相效仿,開窟造像,歷經十六國時期的北涼、南北朝時期的北魏、西魏和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和元十個朝代共一千余年的營造,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石窟群。

      無論是第96窟中高35.5米的大佛、第259窟有東方蒙娜麗莎之稱的禪定佛壁畫,還是第100窟中身姿曼妙的反彈琵琶,又或是各洞窟精妙絕倫的建筑結構,都展現了古人高超的技藝和對佛教無上的信仰。目前,現存的洞窟有735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構窟檐5座,極具珍貴的歷史、藝術和科技價值。

      第259窟中的雕塑和壁畫全部都是北魏時期的原作,該窟中一幅禪定佛壁畫被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因為該壁畫中禪定佛的微笑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由原來的淡淡淺笑變成嘴角上揚的微笑,仿佛已參透佛法。而這幅壁畫來自于一千多年前北魏時期,比蒙娜麗莎的微笑早了幾百年。

      一洞窟外壁上的一幅露天壁畫,歷經千百年仍顏色鮮艷,并沒有因為被氧化而發生顏色上的改變。據講解員介紹,這是因為該壁畫被古人用獸皮熬制成的特殊膠水給保護起來,遺憾的是,這種技術已經失傳了。

      參觀與保護相結合 多手段保護文物

      名揚海內外的莫高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參觀,游客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會對壁畫造成損害,這給文物保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如何分流和減少游客在洞窟內停留的時間,以達到參觀與保護相結合的目的,敦煌研究院的學者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2014年8月1日,敦煌研究院歷時4年,投資3億多元打造的以“數字敦煌”為核心的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正式開館。在數字展示中心,游客將觀看到數字電影《千年莫高》和球幕電影《夢幻佛宮》,通過3D技術立體展現莫高窟壁畫的歷史故事和現狀。

      該中心開放后,莫高窟的旅游模式發生了變化,所有游客必須通過網絡形式預約才能正常參觀莫高窟,在實地參觀莫高窟之前,必須首先在數字展示中心觀影,而進洞窟參觀的時間和人數也有嚴格的限制。這種參觀模式,既可以讓游客更立體、更全面的了解莫高窟,還緩解了洞窟壓力,減少游客參觀給壁畫彩塑帶來的潛在威脅。

      “里面都是千年文物,必須參觀一個窟鎖一個窟。”講解員邊打開洞窟的木門,邊對報道團成員說道。進入洞窟,記者發現里面沒有任何燈光,嚴禁拍照,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會將窟門關閉,防止光線影響文物,并戴口罩進行講解。洞窟內的壁畫前還放置了玻璃擋板,以免游客觸碰到壁畫。可見,敦煌對莫高窟的保護已到了細致入微的地步。

      2002年甘肅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劃定保護范圍,重點保護區內必須保持石窟及其原有的環境風貌,不得新建永久性建筑物和構筑物。敦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賀建生表示,在敦煌,文物保護是絕對的第一位,所有不適合文物保護的項目都不能進入敦煌。

      (海口網10月16日 特派記者曾麗園攝影報道)

    ?

    相關鏈接:

    海南媒體絲路行:嘉峪關——戈壁明珠發“新芽”
    海南媒體絲路行記者采訪手記:匆匆揮別絲路起點 飛向重鎮嘉峪關
    海南媒體絲路行:古城律動現代脈搏
    海南媒體絲路行:昔日戈壁荒灘 今朝絲路明珠
    海南媒體絲路行:嘉峪關
    海南媒體絲路行:古道雄關新絲路 多元文化潤明珠

    相關鏈接:
    沙漠實景演出《敦煌盛典》在敦煌首次展示
    敦煌莫高窟提前發布“十一”開放公告 
    海南媒體絲路行:古道雄關新絲路 多元文化潤明珠
    海南媒體絲路行:嘉峪關
    海南媒體絲路行:昔日戈壁荒灘 今朝絲路明珠
    海南媒體絲路行:古城律動現代脈搏
    海南媒體絲路行記者采訪手記:匆匆揮別絲路起點 飛向重鎮嘉峪關
    海南媒體絲路行:嘉峪關——戈壁明珠發“新芽”
    敦煌——沉醉在秋天里的大漠雄渾
    [來源:海口網] [作者:曾麗園] [編輯:林明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