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致敬時代,讓歷史告訴未來
    致敬時代,讓歷史告訴未來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鄧海建 時間:2015-09-03 15:53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并檢閱部隊。“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秉承這一主題,新中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勝利日閱兵。今天,中國向世界莊嚴承諾,“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武器裝備84%為首次亮相,空中梯隊數量創歷史之最,領隊將軍50多人“打頭陣”,17國近千人參加……這場盛典,是中國人民抗戰記憶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記憶的共鳴。撇開細節處的種種“罕見”不說,這是自1951年國務院設置“抗戰勝利紀念日”以來,第一次在國慶節之外舉行以檢閱武裝力量為主要內容的大型閱兵式。

      步履鏗鏘,樂曲雄壯。深邃的藍,肅穆的黑,勝利的紅,和平的綠,……在天藍如碧的北京,在神清氣爽的初秋,70年前屬于中國的歷史記憶,史詩般壯麗展現。裁軍承諾與下面這些“首次”,足以彰顯今日閱兵的初心:首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首次組織抗戰老戰士、包括國民黨老兵參閱,首次組織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等英模部隊受閱,首次安排將軍領隊受閱,首次邀請外國軍隊參加分列式。

      今天,中國需要一場與歷史對話的紀念。戰后秩序的堅守,和平發展的吁求,需要一些莊嚴的儀式感,讓我們記住歷史上淋漓的鮮血與傷痛。且不說上世紀遙遠的蘇聯大閱兵、美國大閱兵,即便是此前的法國紀念諾曼底登陸70周年國際活動中的閱兵式,莫斯科紅場舉行的紀念納粹德國投降70周年閱兵式,它們一脈相承地深沉表達了人類在和平年代,對那段歷史的控訴與警醒。“風在吼,馬在叫”。歷史的一頁已經翻過,英雄的功勛光耀千秋。中國是二戰主戰場,這里發生過什么、留下了什么,那么深刻的鏡像并未走遠。“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約翰·拉貝的名言提醒我們,和平進程不容懈怠,公平正義不可淡忘。

      今天,中國需要一場與時代對話的紀念。對世界來說,每一次國家級大閱兵,既是明確無誤的“秀肌肉”,更是地緣政治地殼式變動的觀察窗口。“樹欲靜而風不止”。中國不是一個耿耿于懷的民族,但更不是一個善忘冷血的民族。日本社會陰魂不散的軍國主義魅影,少數國家心懷鬼胎的放肆挑釁,超級大國冷戰思維下的是非不分……需要我們表明一種姿態,亮出一種底線。而對于國內來說,“四個全面”之下,多領域的深改業已進入深水區。利益格局調整更深刻,拍蠅打虎進程更猛烈,秩序穩定壓力更空前,我們需要從軍備軍貌、軍榮軍心中振奮精神,提振信心。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擔當,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樣子。有艱苦卓絕、愈挫愈勇的軍隊與人民,就沒有什么敵人不能戰勝,沒有什么夢想不能實現。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天的講話中所言,“經歷了戰爭的人們,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戰爭是一面鏡子,能讓人更好認識到和平的珍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也用多種語言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對歷史的態度,亦是對未來的態度。這一場紀念,對于中國人來說,就是一場致敬歷史與人民的紀念。不顛倒黑白,不忘卻犧牲。不淡忘信念,不耽于傷痕。在盛大的紀念典禮中,凝聚起和平正義的偉力。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向時代致敬,讓歷史告訴未來:從烽火連天到和諧發展,從浴血戰斗到嚴實往前,70年后,摒棄叢林法則,警惕強國霸權,凝心聚神,逐夢逐夢——中國在復興之路上,必將從勝利走向勝利,從榮光走向榮光。“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鄧海建)

    (編輯:馮丹霞)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