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18柳條湖爆炸,到7·7盧溝橋槍聲,日本帝國主義吞噬中國的野心昭然若揭;從731活人細菌試驗,到南京大屠殺,日本侵略軍對中國人民進行慘絕人寰的屠殺;從孤身一人彈盡糧絕仍然血戰到底的楊靖宇,到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劉老莊82烈士,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進行了艱苦卓絕、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抗爭,終于取得了近代史上抵御外敵的首次勝利。偉大勝利必然擁有偉大意義,習近平同志多次高度評價這一偉大勝利,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領會那光照千秋、彪炳史冊的偉大意義。
圖為:2015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盛大慶典。習近平和來自世界約20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領導人出席慶典。這是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普京等領導人出席紅場閱兵儀式。
習近平這樣描述偉大意義
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爭取獨立自由史冊上可歌可泣的一頁,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飽經滄桑的一章。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2014.7.07 首都各界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這一偉大勝利,將永載中華民族史冊,永載人類和平史冊!
——2014.9.03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我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盤、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這一偉大勝利,也是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貢獻。
——2015.7.30 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
學習筆記
一、飽經滄桑、可歌可泣、氣壯山河、彪炳史冊的抗爭
70年前,在民族危難的關頭,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擔負起民族救亡的歷史重任,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制定和貫徹全面抗戰路線,以正確的謀略和高超的斗爭藝術成功地駕馭了當時的特殊形勢,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無數抗戰軍民與鬼子血拼到底。在正面戰場,中國軍人槍炮對決,刺刀見血,拼至最后一兵一卒,流盡最后一滴鮮血,勇氣和膽魄絕不輸于日軍。在敵后戰場,老百姓使用最原始的武器甚至赤手空拳與鬼子搏命,視死如歸,決不投降。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汪洋大海。習近平指出:“從那時起,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擊日本侵略的英雄凱歌,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習近平強調:“在中國共產黨號召和引領下,在全民族各種積極力量共同行動下,中華兒女同仇敵愾,視死如歸,前仆后繼,共御外敵。”
日本侵略者肆意踐踏中國的大好河山,屠殺中國軍民,強行掠取勞工,蹂躪和摧殘婦女,進行細菌戰和化學戰,制造了南京大屠殺等一系列滅絕人性的慘案,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遭受了慘重破壞,使中華民族蒙受了巨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在面臨亡國滅種威脅的危難關頭,不愿做奴隸的中國人民毅然奮起,英勇抵抗。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號召工農紅軍和被壓迫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全民族團結起來抗日救國,反對不抵抗政策。在中國共產黨救亡圖存、全民抗戰的號召下,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為推動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團結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1937年七七事變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東方的爆發點,中國的全民族抗戰開辟了世界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中國人民同兇惡的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氣壯山河的斗爭。
二、使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人民晴天霹靂般的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正義、熱愛和平,也歷來不畏強暴、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偉大的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抗日戰爭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動員程度如此廣泛,戰斗意志如此頑強。軍隊與老百姓相結合,武裝斗爭與非武裝斗爭相結合,前方斗爭與后方斗爭相結合,公開斗爭與隱蔽斗爭相結合,特別是敵后軍民廣泛開展的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游擊戰的巧妙戰術和作戰方法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使猖獗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戰爭鍛煉了偉大的人民,人民贏得了偉大的勝利。習近平指出:“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斗志,堅定了抗日救國的必勝信念。”
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仗,特別是全國抗戰初期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奮勇作戰。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敵后戰場鉗制和殲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大部分偽軍,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廣大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海外華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以各種方式參加和支援祖國人民抗戰,不少同胞為國捐軀。在日本侵占臺灣的半個世紀里,臺灣同胞不斷進行反抗,共有65萬人壯烈犧牲。在空前慘烈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前仆后繼、浴血奮戰,面對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的威脅義無反顧,以血肉之軀筑起了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杰出代表。經過艱苦卓絕的長期抗戰,中國人民從戰略防御到戰略相持,進而發展到戰略反攻,終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走向勝利的進程中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徹底勝利載入了史冊!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抗日戰爭使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使中華民族煥發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圖為:習近平在參觀《偉大勝利歷史貢獻》主題展覽時作重要講話。
三、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貢獻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卷入其中。法西斯侵略者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給人類文明造成空前浩劫。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打響了世界抗擊日本侵略者戰爭的第一槍,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的光輝一頁。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殲滅日軍150多萬,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配合了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行動,制約和打亂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戰略配合的企圖。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后方基地,為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以弱勝強的光輝范例,鼓舞了被壓迫、遭侵略的民族進行解放戰爭的信心和勇氣。中國人民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反動勢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彪炳史冊的功績。
四、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
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后的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中國失敗而結束的。抗日戰爭則不同,億萬中華兒女逐步凝聚起來、團結起來,形成舉國御侮的偉大力量,經過十四年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頑強奮戰和巨大犧牲,迫使日本歸還甲午戰爭以后從中國竊取的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神圣領土,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從此,再也沒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肆虐。”
抗日戰爭的勝利,解除了中國近百年來的淪亡危機,結束了近代中國的民族屈辱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獨立生存的民族地位和政治地位。
五、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
抗日戰爭是一場改變國家命運的戰爭。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之前,中國飽受世界列強欺壓,不要說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就連起碼的平等對話的資格都沒有。一個屢戰屢敗的民族,可能贏得同情,但不可能贏得尊重。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維護了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了民族尊嚴和榮譽。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日本在臺灣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回到祖國懷抱。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并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表明,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卷入其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展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配合了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行動,制約和打亂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戰略配合的企圖。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后方基地,為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重大貢獻,使中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抗戰期間,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26國于1942年1月1日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反法西斯侵略的《26國聯合國宣言》,這標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對于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中國是四個領銜簽字國之一,宣言的發表成為一個新起點,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中“四大強國”之一的地位由此確立。1945年4月,中國同美國、英國、蘇聯共同發起舊金山會議,共商建立聯合國。隨著聯合國憲章正式出臺,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
抗戰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通過抗戰,中國一舉扭轉過往100多年邊緣化趨勢,重回世界中心,成為戰后秩序的安排者、協調者、受益者。中國從來沒有像1945年那樣,與世界如此緊密、契合,融為一體。
圖為:習近平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
六、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盤的新征程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抗戰勝利的意義,早已經超出了一場戰役一場勝負,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新起點。習近平引用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的論述,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實現了民族獨立并為實現人民解放創造了條件,從而成為解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的偉大開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開端。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經歷抗日戰爭錘煉的中國人民,更加堅定了對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追求。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戰爭中,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才能真正實現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主張,代表了中國人民根本利益。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繼續奮斗,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進而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古老的中國鳳凰涅盤、浴火重生,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征程。”
七、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抗日戰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獲得了巨大發展。在抗戰的特殊歷史條件下,毛澤東同志的許多思想得到了多方面展開,產生了許多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獨創性理論,如作為世界觀方法論的哲學理論、人民軍隊和人民戰爭理論、統一戰線理論、黨的建設理論,以及整個新民主主義理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抗日戰爭是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理論走向成熟、黨的指導思想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性飛躍的催化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抗日戰爭時期能夠實現歷史性飛躍,產生出毛澤東思想這一偉大理論成果,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許多志士仁人為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未能改變。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生死存亡的考驗使中國人民極大地覺醒起來,更加深入地思考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和實現民族振興的正確道路。抗日戰爭烽火的洗禮,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中國要實現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必須首先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權,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中國人民還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主張,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符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正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八、鍛造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在血與火的考驗、生與死的抗爭中鍛造出偉大的抗戰精神,中華兒女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眾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識。這是戰勝強敵、保家衛國的精神支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經苦難而巍然屹立的根與魂。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在抗日戰爭中的錘煉和升華。這種精神,來自中華兒女內心深處對祖國的無比熱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