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紅旗所在,人心不倒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8-24 18:50

      云龍改編舊址內,瓊崖縱隊戰士的雕像。

      1939年2月,日軍從三亞榆林、東方十所、海口天尾港等多個港口登陸,侵占瓊州。

      70多年過去,對幸存的島民來說,這依然是慘痛的記憶。

      日本帝國主義對瓊崖覬覦已久。為了將海南島變成其在太平洋戰爭中“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日軍封鎖了出海口,整個海南島與大陸的聯系幾乎隔絕,成為“孤島”。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支既無援兵、又少彈藥的隊伍,領導島上的人民奮起反抗,堅持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這支隊伍中,有女人、孩子,有良田百頃卻愿意盡數變賣折換成槍支入伍的闊少爺,有帶著整隊人馬投奔過來的草寇。這支部隊,成就了馮白駒、馬白山、冼際章等一批革命先驅,也涵養了文藝作品《紅色娘子軍》《瓊花》中的精彩故事。

      這支隊伍,就是瓊崖縱隊。

      瓊崖縱隊主要領導人之一吳克之在其回憶錄中寫道:“的確,當時我們的隊伍裝備很差,但是指戰員們都有誓與日軍血戰到底的決心和氣概,具有任何艱難困苦都嚇不倒的精神,因此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

      支持他們的百姓說,紅旗所在,人心不倒。

      被仇恨點燃的抗日火焰

      在海南省軍區白坡干休所的老房子里,瓊崖縱隊老兵符樹森,為接受我們采訪,特意穿上一件年頭已久的綠軍裝,軍裝上莊重地別著9枚閃光的勛章。講起崢嶸往事,老戰士聲如洪鐘。

      1938年,年僅10歲的符樹森,在老家東方市四更鎮大新村參加瓊崖縱隊領導下的兒童抗日救國團。據他描述,“九一八事變”后,瓊島各地的抗日救亡運動就已零星開展。1938年是抗日熱情最為高漲的一年。兒童、青年、婦女等各類團體紛紛加入救亡圖存運動。

      兒童抗日救國團組成歌詠隊,晚上到各個村莊演出募捐。符樹森說,募集到的錢用來買槍支援游擊隊,或發槍給村里的青壯年抗日。

      日軍侵占瓊州后,兒童抗日救國團的主要任務是爬到樹上給游擊隊員放哨。

      1942年,日軍蠶食掃蕩,5萬日軍進入海南,符樹森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行。“兒童抗日救國團副團長文保福被日本人殘忍地‘二馬分尸’。”符樹森說,“當時文保福在完成偵察任務返回根據地時,被日軍逮捕,發現他身上攜帶了兒童抗日救國團編的抗日書籍。他犧牲時只有15歲。”說到這里,符樹森的聲調低沉下來。

      李清娥,今年快90歲了。抗日戰爭時,她是云龍鎮一個村的地下黨支部書記。她回憶說,當時老百姓仇恨日本人,只要誰抗日,老百姓就支持誰。共產黨一直抗日,所以后來很多人都是奔著紅旗去的。

      馮白駒領導的瓊崖紅軍,成為老百姓心中黨的代表。馮白駒的外孫車沛霖,一直在尋找當年參加瓊崖抗日的老兵。據他所說,當年的隊伍中,有自立為王的草寇,也不乏家有良田百頃的大少爺,都是抱著一腔仇恨,加入島上唯一一支獨立抗日隊伍——瓊崖縱隊。

      云龍改編后,打響瓊崖抗日第一槍

      走進馮白駒將軍的故居,便見聶榮臻元帥題寫的16個大字:“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海南革命武裝斗爭從1927年9月23日起至1950年5月1日海南島解放,曾兩次長達數年失去與上級組織、與中央的聯系,依然堅持孤島奮戰23年紅旗不倒,創造了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奇跡。

      馮白駒領導的瓊崖抗日武裝在抗日之初,弱小得不可思議。“1937年5月,全瓊紅軍游擊隊人數只有60人,還有‘在業紅軍’約200人。‘在業紅軍’不脫離生產,平時接受秘密的政治軍事訓練,必要時參加紅軍游擊隊的行動。”黨史專家、《馮白駒傳》的作者邢詒孔說。

      這支隊伍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完全是因為打出了支持,打出了民心。

      1938年9月,國民黨將駐瓊的正規軍一個整編師調離瓊崖,新任守備司令王毅指揮的部隊只有兩個保安團和一些地方部隊。

      島上兵力空虛,國民黨軍隊難以擔當抗日重擔。無奈之下,王毅同意了瓊崖特委提出的獨立自主等原則,將紅軍獨立隊設為一個大隊建制,轄3個中隊。改編后的部隊番號定為“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隊長為馮白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云龍改編。

      改編不過兩個多月,1939年2月10日,日軍臺灣混成旅團就在海南島北部的天尾港登陸。國民黨及其軍隊全線潰逃,海口隨之陷落。馮白駒領導的獨立隊聞訊,當日即派第一中隊,冒著敵機的轟炸掃射,開往潭口狙擊敵人。

      由于得到瓊崖人民的支持,瓊崖紅色抗日武裝越戰越強。1939年,獨立隊由300多人發展到1000多人,擴編為獨立總隊,先后對日軍作戰70余次,消滅日軍800多人,挫敗了日軍速戰速決占領全島的狂妄計劃。1940年冬,獨立總隊迅速壯大到3000多人,之后,馮白駒帶領獨立總隊多次粉碎日軍的蠶食和掃蕩,直至抗戰最后勝利。

      山不藏人人藏人

      云龍鎮長泰村是馮白駒故里,椰林蒼翠、綠水潺潺。

      海南的村莊以宗族為主構成。這個村莊原是個2000人的大村,抗戰期間整個村子的人幾乎被日本人殺光了。如今,盡管政府撥款重建了村莊,村里也只有19戶、140人。

      馮白駒的女兒馮爾超1940年生。她還清楚記得,奶奶曾告訴她,父親四處抗日,引起鬼子的仇恨。為了斬草除根,日軍先放火燒了馮白駒的屋子,讓老百姓供出馮白駒女兒和母親的下落。老百姓死都不肯,日軍將村里的老百姓都聚集在一間屋里殺害了,并放火燒了整個村莊。

      “山不藏人人藏人”,這是馮白駒的一句名言。在日軍的瘋狂掃蕩下,瓊崖抗日武裝吃住都在百姓家。不僅馮白駒,瓊崖抗日武裝的戰士們出門,總是百姓裝扮,所到之處的老百姓,個個都認識他們。即便日軍重金懸賞、對百姓威逼利誘,也沒有一個老百姓出賣馮白駒和他的部隊及家人,反倒是處處保護,哪怕舍去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馮爾超長大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上個世紀80年代堅持回到家鄉海南生活。“家鄉的老百姓對我們太好了,我們對海南有感情啊!”馮爾超說。

      老百姓對這支隊伍也有深厚的感情。在海口,馮白駒的紀念點就有3處。在海南中部山區,還流傳著瓊崖縱隊隊員飛檐走壁打鬼子的傳說。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邢詒孔說。] [編輯:林明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