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安徽繁昌:小縣城的五次保衛戰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8-24 18:34

      講解員徐孝旺為參觀者講述歷史。

      “皖南門戶,長江邊上,平靜的繁昌,成了烽火連天的戰場……峨山頭的搏斗,塘口壩的血戰,我們用雪亮的刺刀,暴烈的手榴彈,火力猛烈的機關槍,前仆后繼的沖鋒,把敵人打下山崗……”

      1940年春天,曲再之、吳薔作詞,何士德作曲,一曲鏗鏘有力的《繁昌之戰》傳唱開來,講述了1939年新四軍與日軍五次爭奪安徽繁昌浴血奮戰的故事,在當時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一)

      7月14日,繁昌縣中分村,群山蒼翠,樹木蔥郁。循著厚重悠久的青石板路,記者走進質樸肅穆的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舊址,思緒回到了曾經烽火連天的歲月。

      舊址于2007年恢復,由村民徐孝旺發動中分村各家各戶自籌40多萬資金進行重建,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唯一的 “紅色講解員”,如今72歲的退休教師徐孝旺,風雨無阻為成千上萬的參觀者還原歷史,講述故事。

      “繁昌雖是小城,卻為皖南門戶,抗戰時期是國民黨第三戰區的重要屏障和南北交通的要隘,是日軍進逼皖南的必伐之地,戰略地位顯而易見。為保衛皖南門戶、阻擊日軍進犯第三戰區總部所在地,1938年底,時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副司令員的譚震林率軍進駐繁昌。”徐孝旺娓娓道來,“新四軍的到來,讓老百姓歡呼雀躍。新四軍與大家同住,與大家同吃,每天給村民挑水干活,軍民親如一家。”

      徐孝旺回憶,當時身為繁昌婦抗會會員的母親曾告訴他,新四軍抗擊日軍時,鄉親們都不顧生命危險,爭相上前線救護傷員、運送彈藥、搶修工事,最多時竟達2000人。“‘世代都要銘記新四軍保衛繁昌人民的恩情。’母親臨終前一再叮囑。”

      為爭奪對繁昌的控制權,1939年,日軍五次攻取繁昌縣城,又屢次被新四軍收復。“峨山頭雖小,卻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作戰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卻讓新四軍打出了最大最激烈的一場場大戰。”安徽省蕪湖市委黨校教授姚永森談道。

      (二)

      從年頭到年尾,新四軍五次阻擊戰曠日持久,其中最為慘烈的,要數11月間進行的繁昌第四次保衛戰,“這是蕪湖失守后中國軍隊在銅(陵)南(陵)繁(昌)地區與日軍展開的最大一次血戰,對于抗戰史來說,也是一次空前勝利,可謂威震敵膽,氣壯山河。”姚永森介紹。

      1939年11月13日夜,日軍600余人由荻港、鐵礦山、三江口等地移至孫村附近,駐守的新四軍三支隊決定利用塘口壩西北山地的有利地形,以一部分兵力誘敵至塘口壩,并以主力當頭痛擊。從14日凌晨5時到次日凌晨,日軍一次又一次的沖鋒和增援均遭阻擊和打退,最終雙方展開白刃肉搏戰,新四軍的英勇與堅韌,迫使日軍不能越前一步。日軍傷亡慘重,狼狽逃竄,退守荻港等據點。

      第四次保衛戰舊址位于孫村鎮梅沖村塘口壩,這里兩側多山,是荻港、鐵礦山據點通往繁昌、南陵線上的要隘。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出生于1925年的徐友德老人唱起歌來依舊豪邁飽滿,當年他是中分村翊興小學五年級的班長,因為精明機靈能力強,當選兒童團團長。回憶起塘口壩血戰的慘烈,老人家歷歷在目。

      “當年譚司令抓起我的手親切地說,‘小同志,你以后就是兒童團團長了。’”因為徐友德熟悉地形,開火前夕譚震林還讓他領著在中分村各地轉了六七趟,看地勢、熟地形,和譚司令的幾次勘查,令年少的徐友德興奮異常。

      這次激戰,日軍先后投入兵力達2200多人、死傷400多人,新四軍僅傷亡80多人,并繳獲了大量戰利品,成功地保住了繁昌。

      (三)

      群山環抱中的中分村,紅旗招展,歡聲雷動,數千人參加的慶祝大會上,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演出了大型話劇《塘口壩血戰》,國民黨繁昌縣長代表政府獻上了“保衛繁昌”的錦旗……

      “我當時就坐在慶功會的一個角落里,部隊的人都來了,老百姓也來了,全場歡呼全場高唱,大伙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就像過年一樣。”徐友德說。

      歷時一年的繁昌保衛戰,五戰五捷,新四軍在武器裝備落后的情況下取得大勝,消滅千余日軍,粉碎日軍“掃蕩”皖南的野心,振奮了抗戰精神,迫使日軍不得不發出“不可能與中共爭奪繁昌”的哀嘆。新四軍對日作戰勝利的消息隨著《繁昌之戰》的歌聲,傳遍大江南北,給全國抗日軍民以極大鼓舞。

      姚永森介紹,三支隊在譚震林的領導下,從1938年12月至1941年初,共進行了大小200余次戰斗。這些戰斗,都不同程度地挫傷了日軍的士氣,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和新四軍的影響,為開辟皖南抗日根據地做出杰出貢獻。

      五次保衛戰,團結了軍民心,為支援新四軍抗擊日軍,繁昌人民同仇敵愾,成立了工人抗敵協會、農民抗敵協會、青年抗敵協會等眾多抗敵團體,紛紛支前參戰,他們抬擔架、送彈藥、架小橋、送茶飯,冒著槍林彈雨把傷員和犧牲的戰士搶背下山。

      “新四軍提前在后山鋪修了臺階,讓老百姓在戰爭開始時可以第一時間逃離,部隊的藥棉用完了,老百姓就把自己的棉被抽出芯來支援前線。”

      “戰爭結束,村民、抗敵團體為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士擦洗身體換上衣服,飽含熱淚地磕頭和鞠躬后,將42具烈士遺體一一入棺,埋葬于小蛇山。”徐孝旺回憶,后來遺體逐漸被家屬認領,最后兩位戰士的遺骨一直由村里看管,緬懷烈士的兩塊墓碑至今還安靜地立于村頭,守護著中分村。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曾偉、盛卉] [編輯:林明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