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烽火讀書聲——抗戰時期的學校與教育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8-21 17:53

    ????為人師表 聲名遠播

    ????西南聯大有“民主墻”。

    ????趙寶熙說:“那天我正在民主墻那兒,因為我們剛出來一期壁報。忽然看見馮先生走進校園來了。那天天氣很好,也許他是來學校轉轉,也許是有人告訴他,他來看壁報了。”因為馮友蘭將《貞元六書》題詞獻給蔣介石,有學生就畫了一幅漫畫,題名叫“登龍有術”,意思說,用獻書達到做官的手段。后來,馮先生跟別人說,“畫得還挺像。”

    ????聯大有一個公示欄。師生們有什么想法,可以張貼,每天都會有校工來收走,由梅貽琦校長次日作出答復。

    ????趙寶熙說起一樁趣事:“梅貽琦的女兒,梅祖彤,梅三兒。有一個學生追她。”這位男生想送花給她,就寫了一個呈文,請求送花,請梅校長批準。“結果弄得大家老去看,一看,他上面就寫:某某人所請不準。”

    ????一個年輕人的惡作劇的條子,日理萬機的梅校長并沒有回避,照樣給了明確的答復,維護了制度的一貫性。

    ????聯大生活就是如此,浪漫而有一定之規,有趣而不失風范。

    ????化學系有位老師,為補貼家用種了些花。當鮮花終于含苞欲放,卻在一個夜間全部失竊了。有人告訴他:到女生宿舍去看看吧。他的滿園花朵正安插在女同學們的玻璃瓶和土罐里呢。原來,一伙男生早已經看好了這些鮮花。雖然是靠“貸金”吃飯,一面“跑警報”一面也要談戀愛。“記得少年春衫薄”,老師也只能搖頭一笑了之。

    ????師長們的愛與寬容,傳承了中國古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道,兼容了現代民主的理念。聯大的學生雖然流亡,然而溫馨、有幸福感和希望。

    ????我父親時常回憶起,當年西南聯大的老師們在昆明為市民舉辦講演的盛況。潘光旦講“優生學”,劉文典講《紅樓夢》,聞一多講《楚辭》,吳晗講時事,梁思成講“中國古建筑”。講到國破家亡,臺上痛哭流涕,臺下群情激憤。

    ????西南聯大灑下的文化雨露,對于父親后來坎坷的人生是一份滋養。“每天,市民都看見他們,夾著一包書,就用本地的土布包著,走著穿過小城去上課,回家。幾位先生的藍衣衫都破了,打著不同顏色的補丁。有位穿皮夾克的先生,夾克穿得很臟也不洗,說要等打敗了日本才洗。還有兩位先生,胡子很長了也不刮也不修剪,也說要等勝利了,才剃掉。”

    ????學者們走向民間,將讀書人的斯文與氣節在鄉土中國傳揚。他們在漫長的抗戰歲月中保持貧寒操守,再現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風亮節。

    ????梅貽琦夫人率領一群教授夫人們推磨做點心,提籃到昆明“冠生園”去賣的故事,成為“抗戰一定要勝利”的無聲楷模。“為人師表”的學者們在烽火歲月中磨礪和打造了自己,成為那個時代的偉岸君子。

    ????在中國,自古有“讀書人”的稱謂,不似職業,卻高于職業;不指人品,又對其人品有高要求。知識分子不僅僅意味著擁有知識,也應該是一個時代道德與精神的體現。這也是全人類的期望。

    ????七十年過去后,許倬云先生將中國的抗戰大轉移譬喻為“歷史上難得見到的中國版的《出埃及記》”,這確有相似點,其性質都是要擺脫奴役與亡國滅種的命運,團結起來作一次全民族的生死搏斗。

    ????可以說,抗日戰爭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的《圣經》,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熟知與溫習。這是“根性”的記憶,關乎一個民族的立足點,利與害,還有傳承。

    ????嚴峻時代,中華民族傾舉國之力,堅持戰時教育。國運與文脈始終相銜。

    ????烽火讀書,保存了世界上唯一“有古有今”的文字記載和歷史最悠久的中華文明。

    ????烽火讀書,是中華民族對法西斯毀滅人類文明的正義反擊。

    ????(作者曾為天津作協專業作家,后返回云南,致力于“國立西南聯大”歷史資源的搶救、整理與傳播工作。創作有電視紀錄片《西南聯大啟示錄》,音像制品《西南聯大人物訪談錄》,史話《西南聯大行思錄》等。)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曼菱] [編輯:楊雨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