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讓抗戰老兵分享改革紅利
    讓抗戰老兵分享改革紅利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胡印斌 時間:2015-08-13 14:08

      民政部、財政部日前下發通知,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將向部分健在的抗戰老戰士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金5000元。此次補助將涵蓋抗戰時期的在鄉復員軍人和殘疾軍人、參加過抗日戰爭后回鄉務農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等四類抗戰老兵,要求在9月之前把補助金發放到抗戰老戰士手中。

      老兵老了。70年前,他們正值青春年少,甘灑一腔熱血,捍衛社稷百姓;今天,他們一個個步入風燭殘年,其中很多人甚至來不及承接鮮花與美譽,就在沉默與凄涼中故去。而有幸繼續活在這個偉大時代的老兵,很多也生活困頓,令人心酸。

      還是在2005年,我去滇西尋訪抗戰時期滇緬公路的人與事。在龍陵,遇到當時已90歲的老兵董啟超。1944年5月,滇西大反攻時,他擔任中國遠征軍炮十團二營十連填彈手,戰斗慘烈,“松山上落腳的地方全是死人”。抗戰勝利后,董啟超不愿打內戰,就留在龍陵做些小生意。問及生計,老人當時并無任何來自政府的救濟。10年過去了,不知道現在情形如何?

      去年9月,在河北井陘,我見到了90歲的老兵李緒緒,老人16歲就參加村里的“青抗先”,參加過著名的掛云山阻擊戰,解放后退伍返鄉。一個人住在村里的老宅,同村的閨女給送點飯,因1963年發大水時丟了退伍證、黨員關系,目前除了每個季度450元低保,“什么待遇也沒有”。不過,老人挺知足,天氣好時,在外邊石頭上坐坐,日子也就過去了。

      像董啟超、李緒緒這樣的抗戰老兵,正隨著歲月的推移而迅速走向衰老。我們對于他們的關愛,也要與時間賽跑。他們是歷史的活的見證,他們有資格享受豐厚的改革紅利。他們的逝去往往是一段激情歲月的消失,我們不能讓他們在悲涼、凄苦中走向生命的終點。

      歷史從來不只于宏大、瑰麗的抽象存在,還會具象化在一個個人、一件件事上面,抗戰也是這樣。曾動員起一個民族生死以之的一場全面戰爭,除了留下一些概念和精神,還應該有所附麗。抗戰老兵就是這種精神、這些概念的絕佳詮釋者,正因為他們在,關于那場慘烈的全民戰爭的記憶才會更鮮活起來。

      面對一些老兵的凄涼晚景,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愧疚并愿意履行補救歷史的責任。這個時候,政府出面向這些幸存者發放生活補助,不僅意味著老兵可以切身感受到來自國家的關懷,也是歷史正義的回歸,他們無論是八路軍還是國民黨士兵,無論離休還是在鄉,都是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功臣,都應該回到這個國家與民族的視野,得到敬意、關懷與體恤。

      這些年來,從民間到政府,類似的關愛抗戰老兵行動如火如荼。就在民政部、財政部決定發放補助之前,江蘇省已宣布,將對健在的抗戰時期的在鄉殘疾軍人、傷殘民兵、老復員軍人、抗戰軍休干部、原國民黨老兵、抗戰時期犧牲烈士遺屬、在鄉老復員軍人遺孀發放一次性補助,適當提高回鄉務農的抗戰老戰士及烈士遺屬的生活補助標準。

      拂去歷史的塵埃,人們發現,為了國家與民族而奮起抗爭的戰士都值得尊敬,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不能遺忘的歷史使命。也因此,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關愛抗戰老兵,讓他們也能分享改革紅利,有一個可以安頓的晚年,這既是當代人的責任,也是一次修復歷史記憶的努力,更是抗戰老兵的尊嚴與榮譽所在。

    (編輯:楊雨霞)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