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日央行的一份內部報告,列舉了近年支付機構的風險案例和支付系統漏洞。據業內人士介紹,在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只有拿了互聯網支付牌照才能開設支付賬戶。目前269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中有互聯網支付資格的不超過100家,但絕大多數都開設了支付賬戶。
所謂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產品所在國家以及國內外各大銀行簽約并舉辦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支持平臺。通過第三方支持的平臺交易中,買方選購商品以后,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進行發貨,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達,進行發貨,買方檢驗物品后就可以同意付款給賣家,再將款項轉至賣方的商戶。大家所熟悉的拉卡拉、支付寶、融寶等等就屬于第三方平臺,此次央行報告指出,支付機構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相關問題和風險不斷顯現,消費者未能得到有效保護。
報告列出四點問題:一是支付賬戶普遍未落實賬戶實名制。據公安部反映,不少機構為“黃賭毒”洗錢、恐怖融資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便利。二是挪用客戶資金事件時有發生。其次是疏于安全管理,部分支付機構風險意識薄弱,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機制缺失,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對消費者的信息和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第四點是缺乏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夸大宣傳、虛假承諾,普通消費者維權困難。報告強調,消費者在使用網絡支付等服務時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亟待提高。在追求和享受支付便捷性的同時,忽視了自身金融信息的保護,對支付業務內在風險的警惕性不足,風險不斷積累。伴隨著日益頻繁的支付活動,個人支付信息泄露風險大大增加,消費者面臨更大的資金被盜和欺詐風險。據統計,2014年至今,人民銀行全系統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部門受理的網絡支付類投訴占互聯網金融類投訴的95.06%。
?
?
?
相關鏈接:
央行:下半年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