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從小就聽說有‘被日本兵抓過的女人’,同村的就有七八個,也經常聽到一些風言風語,當時并沒有在乎。報道中說,中國受害者包括勞工和“慰安婦”,都可以向日索賠。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鄉村教師的“慰安婦”調查:為了不再沉默的歷史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7-10 19:00

      當記者第一次見到張雙兵的時候,他剛剛從電影的片場回來。經過2個月的拍攝,他主演的電影《大寒》剛剛殺青。眼前這位“男主角”,頭發花白,衣著樸素,有著農民的淳樸,透出鄉村教師的氣質。

      在這部以自己30多年奔走調查經歷改編的“慰安婦”題材電影中,“本色出演”的張雙兵,不僅是在演繹個體的人生,更是在記錄一段不再沉默的歷史。

      “我用十年時間才打開她的心扉”

      張雙兵家住山西省盂縣西潘鄉羊泉村,一個離縣城40多公里的偏遠山村。

      “從小就聽說有‘被日本兵抓過的女人’,同村的就有七八個,也經常聽到一些風言風語,當時并沒有在乎。”

      直到1982年,他遇見了侯冬娥。“那是深秋時節,我在隔壁高莊村小學教書,有一天下午看到一個老人跪在地里收谷子,非常可憐。”

      幾天后,張雙兵第一次走進侯冬娥的家。“進門第一印象,就感到她過得實在太苦了。炕上鋪著一張破席片,炕頭有兩卷很小的鋪蓋。地上一個木頭墩子,一個木頭柜子。就是她的全部家當。”

      這位因年輕時長得漂亮曾被叫做“蓋山西”的女人,怎么會淪落到這種境地?出于同情,也出于好奇,張雙兵想知道侯冬娥的故事。

      一次又一次,他來到老人家中,拉家常,聊往事。可一談到老人的那段經歷,卻得到同樣的答復:事情過去那么多年了,不想提了。

      “我心里雖然有點遺憾,但也感到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想的太簡單了。”

      轉機發生在1992年6月。張雙兵在報紙上看到一篇中國勞工向日本政府索賠的報道。報道中說,中國受害者包括勞工和“慰安婦”,都可以向日索賠。“我馬上想到侯冬娥,她終于有了訴苦申冤的機會。”

      然而,老人聽到這個消息并不相信。張雙兵的妻子與侯冬娥是同村人,也幫著做工作。

      “我愛人去了以后,她才慢慢相信。她當時心里很痛苦,只能改天再說。第二天,我又去了,她剛一開口就嚎啕大哭,哭了快一個小時,我也跟著哭。到了第三天,她才真正說出埋在心底幾十年的話。”

      通過多次交談,張雙兵通過老人的記憶碎片還原了她悲慘的人生:女兒出生剛兩個月,她就被日本兵抓進“據點”,備受凌辱。九死一生回到村里,襁褓中的女兒已經餓死。丈夫將她拋棄,她又兩次改嫁,晚年生活無著……

      侯冬娥的不幸,深深震撼了這位鄉村教師的內心。從此,他走上了一條調查歷史和尋求公義的道路。

      一條漫長而艱辛之路

      陳林桃、李秀梅、張小妮、張二妮……從侯冬娥的口中,張雙兵獲得了一連串名字。侯冬娥勇敢站出來,給了這些受害的姊妹很大鼓勵。

      作為小學教師,張雙兵只能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時間來作調查。“一開始是騎自行車尋訪,最遠的時候曾經騎車30多公里。”太行山區道路崎嶇,不能騎車的地方,他就徒步翻山。“經常是在外面過夜,就住在老人家里。”

      1998年,為了方便調查工作,張雙兵花了好幾個月工資買了一輛摩托車。“我的收入和時間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其中,家人一開始不理解,學校覺得我‘不務正業’,社會上也有反對的壓力。”

      20多年來,張雙兵一共走訪調查了盂縣及周邊地區的123名“慰安婦”,記錄、收集和整理了大量侵華日軍的滔天罪證。

      比起太行山路的崎嶇難行,尋求公義的道路更加曲折艱辛。

      1992年8月7日,張雙兵將7個中國“慰安婦”的控訴書遞到了日本駐華大使館,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并賠償。然而,控訴書石沉大海。

      在相關民間團體的幫助下,他決定訴諸法律。1995年,他組織5名受害者將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1996年,第二批2名受害者起訴。1998年,第三批10名受害者起訴。16名起訴的受害者中(其中一人兩次起訴),張雙兵陪同其中15名遠渡重洋,走上日本法庭。

      然而,起訴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一次次燃起希望,卻一次次面臨失望的結局。

      2007年4月27日,日本最高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中國“慰安婦”的訴訟請求。“直到現在,我都不敢對老人們說敗訴了,總覺得對不起她們。”

      歷史永不凋零

      2011年,張雙兵將70多名受害者的故事,以口述歷史的方式,整理出版十余萬字的《炮樓里的女人——山西日軍性奴隸調查實錄》一書。

      對“慰安婦”這個詞,張雙兵十分矛盾。

      “‘慰安婦’這個詞對受害者其實是一種侮辱,但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慣稱。我個人認為用‘性奴隸’更確切。”他介紹,日語中“慰安婦”的原意是“隨軍到戰地部隊,安慰官兵的女人”。

      “對這些受害者來說,她們被強行抓走,沒有自由、沒有生命保障,被任意糟蹋,對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哪來的慰問和安撫?!”

      時間,現在是張雙兵最大的敵人。

      調查過的123位老人中,健在的只有12人。起訴日本政府的16位老人中,只剩下最后一人——張先兔。

      采訪中,張雙兵特地帶記者到張先兔家中。已經89歲的老人,由于嚴重的肺氣腫,說話時氣息微弱,不停喘氣。一見到張雙兵,老人就緊緊抓住他的手,拍著他的肩膀,貼著他的耳朵不停地說些什么。可以看出,張雙兵是老人親近和信任的人。

      “要說沒有動搖過是假話,可一想到這些可憐的老人,我就不能放棄,不能辜負她們的一片心。”從29歲到62歲,奔走呼號了30多年,張雙兵的頭發已漸花白。

      每一位老人的葬禮,他都要參加,并送上花圈。“我要為她們正名。”

      張雙兵出演的電影《大寒》有望在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之際上映。“拍電影,也是留下證據的一種方式。”他說,電影取名“大寒”是因為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時節,過了大寒,春天就不遠了。

      在張先兔老人住的小平房前,盛開著一株芍藥花,一些紫紅色的花瓣已開始凋落,仿佛在無聲地哀傷那些歷史的見證者正一個一個地離去。

      但是,全世界維護和愛好和平的人們都確信——真相,不會湮滅;歷史,永不凋零。  

    ?

    相關鏈接:

    日刊:安倍稱3億日元解決慰安婦問題 韓方:必要時要日表明立場
    日本多個歷史學團體要求正視強征“慰安婦”史實
    187名西方學者譴責安倍慰安婦問題立場

    ?

    相關鏈接:
    187名西方學者譴責安倍慰安婦問題立場
    日本多個歷史學團體要求正視強征“慰安婦”史實
    日刊:安倍稱3億日元解決慰安婦問題 韓方:必要時要日表明立場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編輯:覃業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