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南島氣候宜人,有得天獨厚的一面,但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全島中部高山隆起,造成了氣候的地區性差異,東濕西干;年平均氣溫南比北高,但極端高溫卻出現北部;四季不分明,旱季和雨季又十分分明。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海南歷史上干旱高溫:1977大旱持續時間最長

    ??诰W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6-08 08:06

      海南島氣候宜人,有得天獨厚的一面,但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全島中部高山隆起,造成了氣候的地區性差異,東濕西干;年平均氣溫南比北高,但極端高溫卻出現北部;四季不分明,旱季和雨季又十分分明。那么,歷史上有關海南島的高溫和干旱有哪些記載?

      “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边@是海南古代的一條民諺,今天看來依然不差。

      海南島氣候宜人,有得天獨厚的一面,但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全島中部高山隆起,造成了氣候的地區性差異,東濕西干;年平均氣溫南比北高,但極端高溫卻出現北部;四季不分明,旱季和雨季又十分分明。

      本期海南周刊從一熱一冷兩個層面,針對海南島歷史有記載以來的干旱少雨和低溫多雨現象,剖析海南這些極端氣候的成因。

      近兩個月,海南島不同地區的人們紛紛在微信上比哪里更熱。三亞市民說:“半年沒下過一場像樣的雨!這接連停水、停電的日子怎么過?”但海口市民一看天氣預報,便反駁:“三亞溫度還沒有海口高,我們每天上午、中午戶外如烤!”西部地區如東方的市民更是不服:“你們哪有我們熱,我們經常刮焚風!”

      那么,現在的海南算不算極端天氣?海南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吳勝安解釋,自2014年夏季以來,赤道中太平洋表面的海溫較常年偏高,此狀態一直持續到2015年6月。這一年來,海溫異常分布,抑制了西太平洋(南海)上空的對流發展,致使海南島上空的降水減少。5月,五指山、陵水、昌江、保亭和三亞5市縣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6成以上,其中三亞降水量僅36.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8成多。

      吳勝安認為,這種高溫天氣是因為我省海洋大氣異常,而導致海洋大氣異常的主要因素是厄爾尼諾事件的發展和加強。

      6月5日,來自省三防辦的消息稱,持續高溫目前已造成我省昌江、三亞、陵水、白沙、保亭和儋州等多個市縣出現不同程度旱情,水庫干涸、城市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用水缺口大。據省三防辦對目前全省干旱面積的統計顯示,我省干旱程度雖未至嚴重干旱級別,但未來一個月時間內若無大范圍降雨,旱情將有可能進一步加強。

      在海南,“高溫”與“干旱”就像一對手足兄弟。作為危害程度僅次于熱帶氣旋的海南主要氣象災害,本季的干旱被稱為氣象干旱(其它干旱類型有水文干旱、農業干旱和社會干旱)。而干旱之后,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洪澇。

      “在海南,少雨或無雨,若再加上干熱風、高溫、熱浪的共同作用,旱情將更加嚴重?!眳莿侔舱f,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海南的旱季,屬氣候性干旱即使是雨季,由于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也時常發生夏旱或秋旱,一些年份甚至全年干旱。海南省的干旱一般分為春旱(2-5月)、夏旱(6-8月)、秋旱(9-11月)、冬旱(12月至次年1月)和連年旱。

      稼如火燒

      餓殍遍野

      “干旱在海南出現的頻率高、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平均每1.3年發生一次,即使在雨季,也經常因為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出現夏旱或者秋旱,有的年份,甚至全年干旱。”曾參與編制《海南省氣象志》的陳明說。

      查閱史料,海南歷史上干旱時間最長的是清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至道光四年七八月,“久遭旱災,小熟失收,雜糧亦絕收?;认x漫天遍野,所過禾表一空,餓殍載道,民多流亡,賣男女渡海者以萬計?!?/p>

      但海南最早記錄的旱災發生在唐永貞元年(805年),《中國氣象災害大典·海南卷》記載“瓊山辜璣撥遷瓊州,任軍民指揮,因田禾傷旱,勸民鑿井導泉灌溉”。

      此后是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光緒《臨高縣志》記載,“紹興己巳大旱,井泉盡涸,斗米錢千”。省三防辦編制的《海南省千年自然災害史料集》收錄,從1149年至1949年,共有125年出現過大旱。其中,出現饑死、餓死,或浮腫死的年份有14次。

      如清順治九年(1652年),澄邁縣“二、三月歲大饑,斗米價騰三兩,草根木實無不掘盡,竹實每升一錢六分,饑殍遍野,積尸堆骨”。又如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萬寧“受旱八萬多畝,稼如火燒,兩造失收,乞討四起,全縣餓死4萬多人;屯昌7個月沒下過透土雨,因缺糧缺鹽,上萬人患水腫病”。

      旱災流傳在民間的記憶里,變成了各種俗語,“壬寅癸卯,火燒稻”指清光緒二十八、二十九年(1902、1903年)連續兩年大旱;“室家相棄散,求生者道途相望”指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感恩大旱;清同治九年(1869年)文昌“土裂井枯,赤地千里”。

      歷史上,海南每次大旱輕者糧食減產,重者人畜飲水困難。糧價暴漲,老百姓就吃筍、草木根、檳榔芯,采野菜。如果又碰上蝗蟲、瘟疫,更是苦不堪言。有時,天災還要加上人禍,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屯昌全縣大旱時,日本侵略者強迫百姓做苦工,餓死病死六千多人。

      河水斷流

      定量供水

      1977年出現的大旱是海南解放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波及范圍最廣、影響最為嚴重的一次干旱。

      如果說古代的氣候災害只能用文字進行描述,那么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技術的增強,許多氣候資料就可以用數據來說話了。已退休的海南省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林熙介紹,海南島唯有海口資料年代較長,到1958年,全省各市縣氣象站才建立。

      吳勝安調出的資料顯示,從1975年的11月起持續大旱至1977年底,長達兩年多。“各地雨量普遍減少3~6成,全島有9成江河斷流,南渡江、昌化江出現了歷史上最低水位和最小流量,有8成以上的山塘水庫干涸,120萬農村人口及牲畜飲水困難,部分地區組織交通工具到邊遠地方拉水,按人口定量供水?!薄吨袊鴼庀鬄暮Υ蟮洹ずD暇怼酚涊d。

      吳勝安統計了解放后的幾次大旱。1968年5月下旬至8月中旬,海南島12個市縣相繼發生春夏旱或夏旱,連續旱日期30-76天。1969年4-11月,海南全島降水偏少38%,南部的嚴重干旱區偏少47%。1969年12月-1970年2月,海南全島降水偏少66%,南部的嚴重干旱區偏少63%。1977年5月-1978年1月,海南全島降水偏少34%,1000多宗山塘水庫干涸或水位在死庫容以下。1979年12月-1980年4月,海南全島降水偏少69%,南部的嚴重干旱區偏少76%。1979年10月至1980年5月,海南島遭受持續8個月的大旱,造成近500條河流斷流。1984年1月-3月,海南全省降水偏少33%,南部的嚴重干旱區偏少84%。1983年11月至1984年8月,全島19個市縣普遍發生旱災。1987年8月-10月,全島11個市縣秋冬春連旱,8個市縣連續旱日超過150天。1988年1月至10月,海南出現全省性干旱,全省超過900條河溪斷流,7900眼水井干涸,700多個小型水庫干涸,14個中型水庫水位降到死水位以下,最大的松濤水庫也接近死水位,近5500個村莊百多萬人飲水困難。

      建省后的最大一次旱災是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海南全省降水偏少86%,南部的嚴重干旱區偏少90%。吳勝安解釋,2004年海南經歷了“無熱帶氣旋影響年”,從9月至2005年7月,出現繼1977年全島性大旱之后的又一次全省性大范圍的四季連旱。

      人工來“增雨”

      臺風是“喜雨”

      近50年來,影響海南島最嚴重、波及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干旱,出現在1976年11月至1978年4月的連年旱,連續干旱時間長達一年半。

      這一次,比歷史上旱災最嚴重的1943年還長6個多月,旱情十分嚴重,各地雨量普遍偏少6成或6成以上,全島有9成的江河斷流,最大的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出現歷史上最低水位和最小流量,8成以上的山塘水庫干涸,全島120萬農村人口及牲畜飲水相當困難,部分社隊組織汽車、拖拉機、手扶拖拉機、牛車等交通運輸工具到邊遠的地方運水,按人口定量配給。全年農作物受旱占種植面積的43%,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流量同比減少七八成,嚴重的干旱,造成水電站發電量下降,嚴重地影響工農業用電。

      2004年的旱災,亦是全省農作物大面積受旱,牲畜飲水困難,到2005年3月,已經64條中小河流斷流,有10座中型水庫的蓄水位已經降到死水位以下,其中文昌市的湖山水庫已經干涸,1000多座小型水庫和山塘已經發生干涸,近1500眼機電井出水不足。文昌、瓊海、萬寧、樂東、昌江、三亞6個市縣的13個鄉鎮甚至發生海水倒灌,造成213個村莊2.7萬人飲水困難,2.65萬畝水田因水源咸化無法灌溉。

      新中國出現旱災,海南島沒有死人,氣象工作者專研“人工增雨”之法,促使水務工作者努力修水庫蓄水。

      “人工增雨,也是要有云才能實施?!绷治跽f,過去,大家守候很久等到天空出現了云,就用三七炮向云中打碘化銀,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形成降水。或者開飛機,靠近云撒播鹽粉、干冰或碘化銀等催化劑。

      “開飛機去人工降雨還是很危險的。”林熙回憶,但三七炮不能移動,因此許多人工降雨都不成功。

      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何媛介紹,2014年7月,該中心在樂東縣獼猴山、東方市玉龍山、五指山毛陽鎮和昌江縣霸王嶺中西部山區安裝了4臺地基人工增雨遠程遙控暖云催化劑發生器,簡稱“煙爐”。煙爐作業成本低、指揮環節少、不受空域限制、可全天候作業,有效彌補了火箭增雨作業的局限性,提升了人工增雨作業效果和覆蓋率。

      2015年3月,在海口、瓊海市政府資助下,我省再引進了2套使用GPS定位的全自動車載人工增雨火箭發射系統。不過人工增雨畢竟力量有限,往往最終緩解旱情的,還是臺風。此時臺風季節到來,人們歡天喜地地迎接它,甚至稱其為“喜雨”。公式

      海南干旱六年一遇

      海南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吳勝安認為,根據災害性氣候事件的定義和海南干旱發生的實際,長時期干旱的指標是:海南干旱區劃中干旱最嚴重的區域(昌江、東方、樂東、三亞和陵水5個市縣)90天標準化降水指數不大于-1.0(SPI≤ -1.0,即達中旱閾值),且持續3個月,其中有1月值不大于-1.5(即達重旱閾值)。12月的值根據具體情形(因為須持續3個月才能算過程),可算在當年,亦可算在次年。

      根據該指標進行排查,1966年至2012年長時期的干旱過程有8次(見下表)。平均來看,這些長時期的干旱過程出現的頻率接近是6年1遇,低于強臺風和致洪暴雨。這與海南的熱帶濕潤氣候是相一致的。(劉貢)

      6月4日下午,在儋州市新州鎮春馬公路的一條小河里,農民們為水牛“洗澡”降暑。

      


      海南酷暑為何不算極端天氣

      這段時間的海南島雖然酷暑難耐,但比起“火爐”之說,還有一定距離。

      海南有歷史記錄的最高溫是20年前測得的41.1℃,但也僅此一次,后來再也沒有出現過。因此,哪怕當下海南的酷暑天數較多,但仍算不上“極端天氣”。

      當近日瓊北在忍受連續高溫超過20天,瓊南部分市縣受干旱煎熬,一些市民認為酷暑已致“極端天氣”。但翻閱《中國氣象災害大典·海南卷》,高溫甚至不在海南的氣象災害之列。

      40℃罕見

      海南稱不上“火爐”

      海南省氣象專家們以批駁去年某網站發布內地“四大火爐”(福州、重慶、杭州、???“新排名”為例,解釋海南為何不是“火爐”。

      “我記得最高溫是1994年5月3日,澄邁41.1℃?!币淹诵莸暮D鲜庀缶指呒壒こ處熈治醢褦底侄加浽诹四X子里,“過去條件沒現在好,溫度的測量是放進百葉箱中,人工每天三次觀測?,F在無論從密度還是精確度,設備、技術都提高了,依然不多見超過40.0℃?!?/p>

      出版于2008年的《中國氣象災害大典·海南卷》記載,海南高溫區域位于北部、西北部內陸的澄邁——儋州——昌江一線,以及南部內陸的保亭。除了上述最高紀錄,??谠?933年5月2日達到40.5℃為次高,此后依次是儋州1985年4月24日的40.0℃,昌江、定安分別于1988年3月15日和1977年5月18日的39.9℃。

      由于海南島四面環海,受海風調節,極端最高溫度的出現機會不多且短促,全省35℃以上的高溫日比我國大陸內地少得多,中部山區有很多地方還終年離不開棉被。40.0℃的高溫酷暑更是罕見,許多地區從沒有出現過。

      海南省氣候中心天氣氣候高級工程師吳慧認為,海南夏季雖然長,但與內地相比,酷熱少,所以談不上“火爐”。

      既然酷暑不是災害,那么總體高溫多雨的海南,為何會形成干旱災害?

      高溫增加蒸發

      蒸發加速干旱

      省氣象局統計,今年5月下旬,受西南氣流影響,海南島全島晴間多云,大部分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天氣,五指山以北地區午后出現雷陣雨。旬最高氣溫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區為37~39℃,其中29日昌江達到39.7℃,東部和南部地區為35~37℃。旬降水量北部地區達到100mm以上,中部和東部地區為10~50mm,南部和西部地區為零降水。旬降水距平東北部地區比常年偏多2~5成,南部和西部地區比常年偏少9成以上。

      換言之,瓊北、瓊東降水超過往年,瓊南和瓊西略有減少。

      我省6月1日氣象干旱指數顯示,南部(保亭、三亞)和西部昌江達到重度氣象干旱,瓊海、瓊中和五指山及以南地區中度氣象干旱,其余地區輕旱或無旱。

      海南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吳勝安介紹,自5月18日起,海南省開始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日最高溫≥35℃)過程,至6月7日已持續了21天。高溫加重了我省各地的干旱。5月五指山、陵水、昌江、保亭和三亞5個市縣平均氣溫29.3~31.7℃,較常年偏高1.4~3.6℃。氣溫偏高導致蒸發增加,土地失水更快,加速了干旱的發展。

      “四時皆夏”

      只等“一雨成秋”

      “即便有的地區午后一場雨能調節溫度,但是干旱除與降水量多寡有關外,還與同期的蒸發量密切相關?!焙D鲜∪擞爸行?從事人工降雨)研究員何媛認為,海南終年氣溫較高,蒸發旺盛,沿海地區風速較大,更加大了蒸發量。

      而冬春季節本來降水就不多,蒸發量的增大,更加重了旱情,因此,冬春季節就出現氣候原因的經常性干旱。進入汛期后,由于前汛期海南省的降水還不充足,而此時氣溫高,蒸發量不斷增大,因此,常常產生夏旱。

      另外,干旱程度還與雨季的遲早密切關聯,雨季開始較早的年份和地區,旱情ー般較不明顯或較輕,相反,若雨季開始較晚,旱情較重,多數時候會形成冬春連年的局面。就逐月而言,降水變率(指當月、季或年降水量與同期蒸發量之比)也是鑒別旱情的一個重要的判據,降水變率越大的月份,越容易出現旱情。

      專家們認為,海南的氣候概括為八個字就是“四時皆夏,一雨成秋”,如今只等著“一雨成秋”的到來了。

      “厄爾尼諾”導致

      近年普遍高溫

      “古代帝王到了夏季要去承德避暑山莊,現在大家都待在空調房子里,出門就坐空調車,說明條件好了?!绷治跽f,但空調、汽車、建筑等人類的活動,對氣候又產生影響。

      氣候的形成是由各種自然因子綜合影響的結果,其三大主因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理環境,但近年來特別強調人類活動的影響。

      以海口為例,上世紀有3個溫暖時期,一是20年代中后期;二是40年代,以這時期最溫暖,氣溫在1945年前后達到最高;三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此后仍有繼續增溫的趨勢。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氣候科學家3月12日在最新一期的科技公報上正式宣布,厄爾尼諾事件再次到來,2015年可能成為有氣候記錄以來最炎熱的一年。

      作為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當大范圍熱帶太平洋增暖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如果這個狀態維持3個月以上,就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通常,厄爾尼諾事件只會持續6至8個月,但專家們認為今年的厄爾尼諾持續期可能會增加到兩年或者更長。

      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會加劇厄爾尼諾現象,林熙無可奈何地認為,人類活動不可避免地導致地球溫度逐年上升。公式

      鏈接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于不易發生的事件。通俗地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

      災害性天氣是指對人民生命財產有嚴重威脅,對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會造成重大損失的天氣。如影響海南的氣象災害主要有:熱帶氣旋、暴雨、干旱、局地強對流天氣(含雷暴、冰雹、龍卷風)、低溫冷害(含低溫陰雨、清明風、寒露風)、海上強風等六大類十種??砂l生在不同季節,一般具有突發性。

      對比來看,出現較為頻繁的是災害性天氣,出現較為罕見的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災害性天氣是天氣預報的預報對象,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這種小概率事件的預報或預測則目前人類科學水平難以企及的。 (劉貢輯)

      史上海南低溫天氣

      文海南日報記者劉貢

      “市民對氣溫的冷、熱,主要是感覺。如常年待在空調房,對冷和熱的適應能力就降低了,當降溫或者升溫時,會感到特別冷或特別熱?!币淹诵莸氖庀缶指呒壒こ處熈治跽J為,之所以說低溫成災,主要是指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海南為何出現低溫災害?海南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吳勝安解釋,海南雖然地處熱帶,屬于熱帶海洋島嶼型氣候,但由于受冬季風的影響,北方冷空氣有時仍可影響海南,低溫冷害的現象也有可能發生,有時還比較明顯。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海南卷》將其低溫冷害分為三類:一是低溫陰雨(含干冷),二是清明風,三是寒露風。認為這三類低溫對早稻、晚稻生產及熱帶作物的安全越冬有較大影響。

      由于海南是中國橡膠和熱帶作物的重要生產基地,而這些作物都是畏寒的,極容易受到低溫凍害影響,特別是幼樹和幼苗,如1973年-1974年冬春,受低溫影響,全省凍死橡膠樹66.8萬株,白沙、瓊中、保亭三縣占30%。低溫對水稻的主要生育期,如播種期、插秧期、分孽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漿期等均可以構成冷害,影響水稻的收成。

      林熙介紹,解放后,海南最冷的數據紀錄在1963年1月15日,白沙出現了-1.4℃。歷史上,海南霜凍較多,植物、老人及牛畜又被寒氣侵死的記載。但古代海南的低溫究竟有多低終無法用數據表達,編撰《海南省氣象志》的陳明認為,詩歌等文字只能算輔助記錄。公式

      五月三十日下午,在??谀陈糜味燃賲^水上樂園戲水消暑的小朋友。海南日報記者張杰攝

      海南古代降雪記錄

      整理劉貢

      明正德元年(1506年)萬州(今萬寧),冬雨雪。

      明正德七年(1512年)萬州(今萬寧),是年冬,全州降雪。

      明崇禎九年(1636年)臨高,十二月十五日(1637年1月10日),下雪三日夜,樹木盡枯。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文昌,冬大寒,雨雪,海魚凍死,椰檳盡枯。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臨高,冬霜凍。瓊山,冬十一月,雨雪,卉木隕落,椰榔枯死過半。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瓊山,冬,天雨雪如霜,若樹皆萎,檳榔死過半。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澄邁,冬十一月,天降大雪,榔椰樹木多傷。

    ?

    ?

    相關鏈接:

    高考后兩天高溫持續 最高氣溫37℃ 午后雷陣雨范圍縮小
    高溫干旱天氣影響農作物 海南農業氣象專家來支招
    省教育廳:各地各校要抓緊抓好高溫天氣防暑降溫考前工作
    海南持續高溫 省人社廳強調用人單位須及時發放高溫補貼
    省教育廳:各地各校要抓緊抓好高溫天氣防暑降溫考前工作

    ?

    相關鏈接:
    省教育廳:各地各校要抓緊抓好高溫天氣防暑降溫考前工作
    海南持續高溫 省人社廳強調用人單位須及時發放高溫補貼
    省教育廳:各地各校要抓緊抓好高溫天氣防暑降溫考前工作
    高溫干旱天氣影響農作物 海南農業氣象專家來支招
    高考后兩天高溫持續 最高氣溫37℃ 午后雷陣雨范圍縮小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劉貢] [編輯:楊雨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谌請蠛?诰W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诿捞m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诓糠帜贻p人熱衷“淘”老物件
    ??冢涸贫匆r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樂享多彩假日
    ??冢撼鞘猩v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诒狈悾ň①悾┗盍﹂_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