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捍衛國家利益分毫不讓
反避稅專業團隊組建伊始,從事IT行業的跨國公司A集團進入了他們的視野。該公司江蘇工廠產量占集團的60%左右,年銷售額近400億元,關聯銷售比例為100%,但凈利率僅為1%左右,在集團利潤占比僅為8%,在中國稅收貢獻極低,其獲利水平與價值貢獻明顯不匹配。
有十多年反避稅經驗的朱海帶項目組開始調查,此前,對壟斷企業的轉讓定價管理中國從未做過。
第一次接觸,對方表示全力配合調查,卻拒絕開放集團財務系統。朱海告誡對方,如不開放財務系統,將按照稅法的規定核定稅款。對方終于讓步。
面對全英文的財務系統,項目組審計了5個月,他們發現,該集團是雙重少征稅的典型,把利潤轉移到了低稅負國家,集團的所得稅稅負也僅為2%。
第一次談判,A集團副總裁大衛(化名)帶隊,聘請了國際知名會計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的專家,清一色的海外博士,十多人個個西裝革履,派頭十足。
這邊5人一律便裝,都沒有留學經歷,除朱海42歲外,其他都是30歲左右,3名碩士。
大衛有30多年國際轉讓定價經驗,性格強悍。一番寒暄后,他擺出一副老師的架勢,咄咄逼人,講了一大堆國際規則,朱海只談了兩條稅法。
第二輪談判,朱海聽完對方發言,開始逐條駁斥,并一連串拋出6個問題,形勢急劇逆轉。
大衛微笑的表情漸漸僵硬,臉色越來越紅,他沒料到,朱海從他們提供的資料中找出了破綻,大衛當場向隨行人員發火。
談判前項目組已有充分準備,收集相關聯的各國稅收法規,分析行業報告上百份,查詢了1200多家上市公司多年年報,如果將資料打印成冊,有三四米高。
大衛一改過去的傲慢態度,談判中點頭頻率逐漸提高。但他仍然很自負,經常說出“難以置信”“無法相信”等詞語。
雙方分歧較大,談判曾一度陷入僵局,對方甚至威脅再查就撤資。在一次談判中,大衛當場拎包走人,被同行人勸了回來。
前后近20輪談判后,雙方終于達成一致,A集團補繳稅款及利息14億元。
大衛曾和朱海有過一次對話。
“你去國際會計事務所可拿到百萬年薪。”
“我更喜歡為國家利益工作。”
“你是英雄。”
“我早就是英雄了,我是國家衛士。”(朱海曾獲“中國優秀青年衛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稅務工作者”等榮譽。——記者注)
“國家利益,分毫不讓。”朱海自信地說,“最終他們還是接受了我們的方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