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海防志
海上狼煙烽火涌
【瓊州海防志】
明代海南衛所、海寇與烽火臺
文昌清瀾所城、炮臺遺址。 王育龍 供圖
儋州海頭黑石墩烽燧遺址。 王育龍 供圖
明代瓊州85處烽火臺
東路烽堠三十五:
(內五所,旗軍十二名)白沙、芒藔、東營、鋪前、七星、北嶺、抱虎;
(清瀾所,旗軍二十六名)抱凌、赤水、楊橋、大場、中場、調炳、村門、鹽藔、馮家、哆喃、調懶、赤石、博敖;
(萬州所,軍人十六名)南港、蓮岐、蓮塘、大塘、烏魚、新潭、楊調、陵水;
(南山所,軍人十一名)牛嶺、水口、黎庵、南山、石賴、高沙、淡水。
西路烽堠五十:
(內五所,旗軍十七名)白廟、東水、石公式、馬裊、博浦、烏石、白崇、黃龍、博頓;
(儋所,旗軍二十四名)頓積、神硧、峨峁、峨曼、湳灘、湳源、湳浦、湳卜、洋浦、新英、大英、南莊、田頭、沙溝、煎茶、誓村、大村;
(昌化所,旗軍十三名)新港、大員、小員、北港、南港、馬嶺、魚鱗、小南、赤砍、赤石、抱牌、白沙;
(崖所,軍人十一名)榆林、三亞、臨川、白石、甘露、南山、郎棲、抱羅、望樓、佛老、黃流。
海南的海防,最早應該追溯到漢代。而有據可查的記錄始于宋代,如慶歷中招收廣南巡海水軍,“皆予旗鼓訓練,備戰守之役”;元代設白沙(在今???水軍,“后于白沙律置鎮,給糧巡防海上”。
明代以前,海南島與內地沿海地區一樣,海防只是萌芽,沒有完整的防御體系。直到明洪武年間,沿海形勢、外交政策、海禁政策等方面的發展和變化,才逐漸形成了海防戰略、抗倭戰術,以及對海防要地的設施建設。明代海南的海防史,可以說是圍繞防倭寇和抗侵略展開的,但其建制卻與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衛所制”,毫無二致。
如果說明代海防體系的亮點在烽燧,那么清代的重頭戲便落在炮臺上。我們將史料上的烽火臺、炮臺與今天的遺址相對照,一個個歷史時期的守衛與抗擊畫面便浮現眼前。
從臨高縣臨城鎮昌拱村往正東方向走800米,距離大海約20米的木麻黃林內,一片沙土墩赫然眼前,如若不是散落的明代殘磚,土墩中部似有修造痕跡,這片被珊瑚石、灌木叢、仙人掌覆蓋的土墩竟然是一座烽火臺。
往西行,穿過臨高角,便見到了同樣隱秘在木麻黃林子里的龍豪烽燧遺址,與昌拱烽燧遙相呼應。兩座烽火臺而今都還算保存完好,但當地的地名早已與烽燧原名不同。
這些坐落在臨近海岸較高的崗坡上,以瞭望海面發現情況并通風報信的烽火臺,均占據了海岸線上的有力地形。于是從一個個烽火臺,勾起了對明朝海南海防體系的探究。然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從來都是交織在一起,明代海南海防與商貿緊密關聯。
衛所:
1衛城、7所城、4城
放眼初建明朝時的大背景,明太祖朱元璋欲與日本建立睦鄰友好關系遭拒,忙于清除元朝殘余的同時,方國珍、張士誠余部卻勾結倭寇,以致東南沿海倭患日盛。于是朱元璋一方面通過外交手段解患,一方面厲行海禁,軍事上則開始了海防的籌劃與建設。
“海禁是什么?海禁就是經濟之門關閉,軍事之門打開?!焙D衔氖费芯空呙蓸飞稳?。
首先是沿海衛所的設立。衛所制是明代的基本兵制,朱元璋為吳王時便已建立,明朝建立后進一步完善。洪武元年(1368年)規定:“凡一衛統十千戶,一千戶統十百戶?!?此時,一衛大致有一萬人。洪武七年(1374年)對衛所編制進行調整,每衛總兵力5600人,下轄前、后、左、中、右5個千戶所,每千戶所下轄十個百戶所。此外,在沿海地區還設有不隸屬于衛而直屬都指揮使司的獨立千戶所,即守御千戶所。
海南在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設海南分司,有鎮兵1000余名,仍隸廣西。八月廣東衛指揮僉事孫安,和高郵千戶周旺、百戶吳成等分別駐守海南,開設衛所,設屯田11處,向朝廷奏請擴展城池,升瓊州為府。查閱明代海防資料,洪武五年(1372年),設置海南衛;洪武七年(1374年),設置了萬州所。洪武十七年(1384年),設置新會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年)指揮桑昭請求獲準增添后所,改中左所為前所,儋、萬州所為守御所。
萬歷年間設瓊州府的白沙寨,其艚船有22只,長號槳船15只,正兵2哨,泊白沙港。此后造揚威營備倭艚船3只。
《明太祖御制文集·勞海南衛指揮敕》記載,當時有旗軍1170名,包括內五所(左右中前后各100名),東三所清瀾、萬州、南山各100名,西三所儋州150名、昌化所100名、崖州所120名;戰船二十三只(內五所各一只,外六所各三只)。
由此,可以統計出海南當時的城池有海南衛城、海口所城、清瀾所城、萬州所城、南山所城、儋州所城、昌化所城、崖州所城以及澄邁城、臨高城、定安城、感恩城等。
海寇:
守衛、抵抗、戰功
而海寇更多是經濟發展與海上私貿的產物。
“明代海南島不再是本島??芩氂械膭萘Ψ秶黄扰c潮州、漳州、福寧州等地海盜共同分享海南島的資源;外國??懿痪窒抻谡汲?越南),大泥(馬來半島)、交趾(越南北部)、葡萄牙等國海盜也參與其中。”福建師范大學劉運強認為。
??苁冀K來犯。史料記載海南的??芑顒颖葟V東、福建一帶晚了將近1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四月十四日,倭寇登岸掠劫儋州沿海村莊;洪武十九年(1386年)五月十九日,倭寇掠劫儋州新英、洋浦港貨物;成化元年(1465年),??艿浅芜~縣縣治,民居燒毀一空;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倭寇登臨高石牌、白廟等村莊,燒劫民舍;嘉靖年間,昌化守御所置巡視海面船被海盜掠走……
但總體而言,針對??艿姆烙诤槲淠觊g的三十年內,因國力強盛,基本“有攻就有守”。如洪武二十年(1387年),??艿呛?诎?,指揮花茂奏設城池,移后千戶所官軍守御;二十三年,海寇登昌化棋子灣岸,指揮桑昭奏筑昌化千戶所城池隄備;二十四年,指揮桑昭以清瀾海港嘗有倭寇泊舟,侵略居民,奏立守御所,軍1000名以備御;二十五年,倭船侵掠萬州,指揮桑昭奏撥軍1000名,委千戶俞凱董領筑城守御;二十七年,以南山嘗有倭寇泊舟登岸,指揮花茂奏設千戶所,撥官軍1000名守御;二十七年,指揮花茂遷調囂巡檢司于太平都南窘村,以防??堋?/p>
明朝海盜對海南島的騷擾頻繁到了何種程度?究竟有多少次劫掠與殺戮?如今已很難知曉。史志上的記載,往往與守衛、抵抗以及死亡和戰功聯系在一起。
如永樂九年(1411年)二月初三,倭寇在昌化海岸登陸,攻陷昌化城,千戶王佛戰敗被殺,指揮徐茂、李桂等帶兵接戰,生擒15人,斬首5人,繳獲一批武器;弘治十二年(1499年)海盜搶劫儋州沿海村莊,指揮周遠率兵擒獲海盜吳球等18人,繳獲船4艘,器械369件;正德十四年(1519年)渤泥番??苋肭钟芰指?,知州陳堯思指揮谷春等督軍,斬獲賊眾羅朝田等24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海賊搶劫萬州新潭村,擄去男女民眾17人,吏目姚汝勵和千戶周昂駕船追至獨洲島奪回……
烽火臺:
舉火燃曰烽,望其煙曰燧
無疑,??芑顒訉D蠉u上百姓的生存、生產、生活等產生影響的同時,也促使海南島海防建設以及軍事地位的提高。
“面對倭寇瘋狂掠奪即海盜的大肆搶劫,明代海南島便形成了一整套海防體系?!焙D鲜〔┪镳^研究館員王育龍介紹,這些體系中,包含了營堡、城池、衛所、巡司、烽燧(烽堠)、驛站、驛道、水師及地方多種兵力。
王育龍自2011年開始,參與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山大學南中國??脊叛芯恐行墓餐闪⒌目脊耪{查小組,通過“環海南島明清時期海防設施調查”項目,試圖對烽燧等海南海防文物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烽燧(也稱作烽火臺、烽堠、煙墩、煙堆、墩臺、望樓等),明初環海南島沿海東、西兩路共設106座。明《方輿志》記載,“舊制無烽堠,今于沿海緊關去處設立一百六座,差兵夫晝夜瞭望,遇警放煙,稽古制也?!敝撩髡履觊g,減至85座(東路烽堠35座,西路烽堠50座),官兵和戰船隨之減少。
顯然106座烽燧不是一夜之間建造而成。史料記載,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因??芙洺7妇?,萬州守御所3艘戰船在沿海一帶加強巡邏,又在南港、蓮岐、蓮塘、烏場、新譚、楊調、陵水等8處設烽火臺,派2名軍士晝夜執勤,如發現海寇就放煙報警。
丘濬《大學衍義補》中,有“守邊”之策關于烽燧的闡釋,“邊防備胡寇,作高土櫓,櫓上作桔槔,桔槔頭兜零,以薪草置其中……有寇即火燃,舉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燃之,以望其煙,曰燧。”
明代海南衛所、??芘c烽火臺
海南明代火銃。 陳耿 攝
臨高昌拱烽堠遺址。
儋州中和明代古城遺跡。 陳元才 攝
海南在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設海南分司,有鎮兵1000余名,仍隸廣西。八月廣東衛指揮僉事孫安,和高郵千戶周旺、百戶吳成等分別駐守海南,開設衛所,設屯田11處,向朝廷奏請擴展城池,升瓊州為府。查閱明代海防資料,洪武五年(1372年),設置海南衛;洪武七年(1374年),設置了萬州所。洪武十七年(1384年),設置新會千戶所。洪武二十年(1387年)指揮桑昭請求獲準增添后所,改中左所為前所,儋、萬州所為守御所。
萬歷年間設瓊州府的白沙寨,其艚船有22只,長號槳船15只,正兵2哨,泊白沙港。此后造揚威營備倭艚船3只。
《明太祖御制文集·勞海南衛指揮敕》記載,當時有旗軍1170名,包括內五所(左右中前后各100名),東三所清瀾、萬州、南山各100名,西三所儋州150名、昌化所100名、崖州所120名;戰船二十三只(內五所各一只,外六所各三只)。
由此,可以統計出海南當時的城池有海南衛城、海口所城、清瀾所城、萬州所城、南山所城、儋州所城、昌化所城、崖州所城以及澄邁城、臨高城、定安城、感恩城等。
海寇:
守衛、抵抗、戰功
而??芨嗍墙洕l展與海上私貿的產物。
“明代海南島不再是本島海寇所獨有的勢力范圍,被迫與潮州、漳州、福寧州等地海盜共同分享海南島的資源;外國??懿痪窒抻谡汲?越南),大泥(馬來半島)、交趾(越南北部)、葡萄牙等國海盜也參與其中。”福建師范大學劉運強認為。
??苁冀K來犯。史料記載海南的??芑顒颖葟V東、福建一帶晚了將近1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四月十四日,倭寇登岸掠劫儋州沿海村莊;洪武十九年(1386年)五月十九日,倭寇掠劫儋州新英、洋浦港貨物;成化元年(1465年),??艿浅芜~縣縣治,民居燒毀一空;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倭寇登臨高石牌、白廟等村莊,燒劫民舍;嘉靖年間,昌化守御所置巡視海面船被海盜掠走……
但總體而言,針對??艿姆烙?,在洪武年間的三十年內,因國力強盛,基本“有攻就有守”。如洪武二十年(1387年),??艿呛?诎?,指揮花茂奏設城池,移后千戶所官軍守御;二十三年,??艿遣遄訛嘲叮笓]桑昭奏筑昌化千戶所城池隄備;二十四年,指揮桑昭以清瀾海港嘗有倭寇泊舟,侵略居民,奏立守御所,軍1000名以備御;二十五年,倭船侵掠萬州,指揮桑昭奏撥軍1000名,委千戶俞凱董領筑城守御;二十七年,以南山嘗有倭寇泊舟登岸,指揮花茂奏設千戶所,撥官軍1000名守御;二十七年,指揮花茂遷調囂巡檢司于太平都南窘村,以防海寇。
明朝海盜對海南島的騷擾頻繁到了何種程度?究竟有多少次劫掠與殺戮?如今已很難知曉。史志上的記載,往往與守衛、抵抗以及死亡和戰功聯系在一起。
如永樂九年(1411年)二月初三,倭寇在昌化海岸登陸,攻陷昌化城,千戶王佛戰敗被殺,指揮徐茂、李桂等帶兵接戰,生擒15人,斬首5人,繳獲一批武器;弘治十二年(1499年)海盜搶劫儋州沿海村莊,指揮周遠率兵擒獲海盜吳球等18人,繳獲船4艘,器械369件;正德十四年(1519年)渤泥番??苋肭钟芰指?,知州陳堯思指揮谷春等督軍,斬獲賊眾羅朝田等24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海賊搶劫萬州新潭村,擄去男女民眾17人,吏目姚汝勵和千戶周昂駕船追至獨洲島奪回……
烽火臺:
舉火燃曰烽,望其煙曰燧
無疑,??芑顒訉D蠉u上百姓的生存、生產、生活等產生影響的同時,也促使海南島海防建設以及軍事地位的提高。
“面對倭寇瘋狂掠奪即海盜的大肆搶劫,明代海南島便形成了一整套海防體系?!焙D鲜〔┪镳^研究館員王育龍介紹,這些體系中,包含了營堡、城池、衛所、巡司、烽燧(烽堠)、驛站、驛道、水師及地方多種兵力。
王育龍自2011年開始,參與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山大學南中國??脊叛芯恐行墓餐闪⒌目脊耪{查小組,通過“環海南島明清時期海防設施調查”項目,試圖對烽燧等海南海防文物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烽燧(也稱作烽火臺、烽堠、煙墩、煙堆、墩臺、望樓等),明初環海南島沿海東、西兩路共設106座。明《方輿志》記載,“舊制無烽堠,今于沿海緊關去處設立一百六座,差兵夫晝夜瞭望,遇警放煙,稽古制也。”至明正德年間,減至85座(東路烽堠35座,西路烽堠50座),官兵和戰船隨之減少。
顯然106座烽燧不是一夜之間建造而成。史料記載,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因??芙洺7妇常f州守御所3艘戰船在沿海一帶加強巡邏,又在南港、蓮岐、蓮塘、烏場、新譚、楊調、陵水等8處設烽火臺,派2名軍士晝夜執勤,如發現??芫头艧焾缶?/p>
丘濬《大學衍義補》中,有“守邊”之策關于烽燧的闡釋,“邊防備胡寇,作高土櫓,櫓上作桔槔,桔槔頭兜零,以薪草置其中……有寇即火燃,舉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燃之,以望其煙,曰燧?!?/p>
明代海南大海盜李茂
具有特殊地勢的海南,自古就為“海盜”頻繁出沒之地。如宋代咸淳三年(1267年),“陳明甫、陳公發竊據臨川,自駕雙龍大舟,衣服、器用逾法越制,大收榜文,自號三巴大王,睥睨軍印,占本軍五十余村稅戶。遠而漳、潮、恩、廣,近而欽、廉、雷、化,海岸居民歲掠數百人人外番交易,沿海居民無寧歲?!痹谄甙四甑臅r間里,“二陳”集團使得整個廣東沿海地區“無宋歲”,其規模之大和持續時間之長,比之明代海南的海盜,跡不遜色。
到了明代,海盜活動更是達到高潮。從洪武初年直到明末,海南地區一方的海盜活動從未中斷。有學者將明代海南出現的海盜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即洪武初年到正德年間、嘉靖隆慶時期以及萬歷年間至明末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雖無大規模海盜活動,但倭寇、番寇和海盜在海南頻繁活動和騷擾。這一時期海南地區的海盜還在發展時期,與倭寇尚未合流,沒有對明朝政府構成重大威脅。第二階段:正是明代海盜尚處于成長階段,要到下一階段才越來越顯示出威力。第三階段:從萬歷初年起,中國沿海海盜元兇次第殲滅,而閩廣海盜仍顯活躍,尤其海南海盜其勢反而轉盛。
從嘉靖至萬歷前,騷擾海南嚴重的主要是外來海寇,而盤踞本島的海賊以隆慶初年(1568年)興起的李茂一伙為甚。李茂為瓊山人,幼年時曾被海寇劫掠而販至外地,后返海南加入林容一伙。隆慶初,李茂已多次寇掠澄邁、文昌、崖州等地。據《崖州志》載:“隆慶五年五月,海賊李茂,率眾南下,寇崖州”,直到“六年閏二月,李茂率大舡離崖而去”。后來他又侵犯萬州,入博鰲港,攻擊樂會、會同等地。其時又有??茉S萬載入侵臨高等,海南形勢十分嚴峻。朝廷特命福建巡撫金事許孚遠率兵圍剿。此時李茂假意向政府乞降,表面協助征討正在侵入臨高的許方載等,實際卻不斷擴充實力。李茂在海南勢力發展很快,僅幾年便已成了“廣東群盜所視以為高下者也”的巨魁,甚而具有“操戈一呼,群艦響應”的巨大威力。李茂的海盜活動,主要是從事亦商亦盜的珍珠貿易。其時海南出產小珍珠,質量甚高,成為東南亞市場中的暢銷物品。珍珠貿易為李茂一伙贏得巨額財富,據《崖州志》所載:“三亞坡瘞銀累累,常為行人所得,相傳為茂瘞云”。可能是李茂在占據崖州后,曾經在三亞坡一帶埋藏大量白銀。后來李茂被招安,更利用職權,大肆盜取珠池。
萬歷十七年〔1589年〕正月,總督劉繼文兵征討,雖然李茂被擒,但其余黨卻“揚帆入海,襲破清瀾城,又犯萬州、陵水,毀民居及兵船商舶”。 (劉貢 輯)
【瓊州海防志】
清代:賴有大炮衛海疆
清代海南環島炮臺 ??谒畮煚I管轄11座: 潭門、清瀾、鋪前、牛始、東炮臺、鎮瓊、秀英、西炮臺、東水、石石矍、馬裊。儋州水師營管轄2座: 新英南、新英北 崖州水師營管轄7座: 桐棲、赤嶺、榆林、三亞、保平、大疍、望樓
清末??谒畮熖岫絽窃?。
當大明王朝走向衰敗,海南島海防同樣變得松弛。隔海與雷州半島相望的瓊北海岸,扼通往東南亞各國往來航線,為兵家必爭之地,亦是防御要地。晚清,兩廣總督張之洞意欲阻止西方列強入侵,尤以瓊北海岸為重點修建炮臺。
如果說明代海南海防的亮點在烽燧,那么清代則是炮臺。從近二十年來環海南島挖出的多門大炮,以及現存炮臺遺址來看,瓊北的防御更為密集。
而清代海防格局,鴉片戰爭之前與之后又有所區別。
今年90歲的黃仔姑眼睛已辨不清手機翻拍的照片,那是一張日本軍列隊進秀英炮臺的黑白照。于是她50歲的小兒子陳建清要母親回憶了一會兒,母親卻自顧說起了那一場戰爭。
1939年日本人打??跁r,黃仔姑才15歲,已經嫁到了秀英村。丈夫的爺爺是前清秀英炮臺炮長陳起綱,而爺爺的父親正是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視察??诓⑾铝罱ㄔ煨阌⑴谂_時的海口營參將陳良杰。此時,陳起綱和其他兵勇住在炮臺附近村莊,過著半兵半農的生活。
日本人并沒有從正面攻下秀英炮臺,而是繞到天尾港(今新海港)登陸再由側面占領秀英炮臺。陳起綱肩背受傷,部分未能撤退的兵勇犧牲,英魂埋在金牛嶺。
張之洞為防范法國侵略者而修筑的炮臺,雖然堅固可以御敵,卻無法防住整個瓊北岸線。
瓊北海防,全瓊沖要
瓊北海岸究竟有多重要?從漢代至海南島解放,多有軍隊橫渡瓊州海峽,在此岸段登陸。主要港口如鋪前港、??诟?、馬村港、馬裊港等等皆為防御登陸的重點。
《民國瓊山縣志》如此描述瓊北海防的重要:瓊山、海口尤為全瓊之沖要。自宋設水軍,明設巡視海道副使并都指揮,隆慶年添設水寨兵船,以本府同知兼管海防。
清初,政府設立??谒畮熥笥覡I。乾隆年改為海口營,參將專駐海口城,巡洋兵有400多人,師船有10號。到后來,水師腐敗廢弛,“師船不出海岸,參將不出巡洋”,海防有名無實,海寇有恃無恐,甚至參將衙門前的當鋪被慘劫,水師也坐視不救。??谏探缫豢礇]轍,政府靠不住,就民間發動起來購船募勇以自防。后來官方籌議海防,認為必須在要害處建筑炮臺,是當務之急。
《民國瓊山縣志》記載,清代陳瑸(1665-1718,年福建巡撫、浙閩總督)關于瓊州籌議海防的論述中,認為海南島是“粵省屏障,南洋火輪往來必經之航路,可以固守而不失者有三道”,即???、鋪前港和榆林港。其中,??跒殚T戶,雖有秀英炮臺,但洋人大炮射程遠,“恐不能防”;大船來瓊必須由七洲洋過銅鼓山外海,因此七星嶺洋面為外門戶,只需添建二三門大炮,“據險以守,前阻七洲洋,近犯急水門……一夫當關,萬夫難敵”;鋪前港是海南的右門戶,當時洋輪多有停泊,宜建筑炮臺以鎮守其口,“則府城可坐而守也”。
水師營布局,
管轄炮臺9座
“清初最高軍事機構為瓊州水師鎮,統轄全島綠營兵駐軍?!焙D鲜∥奈锟脊叛芯克L、研究館員郝思德研究,一方面,清初沿用明朝舊制,設立瓊州府機構,另一方面又極為重視沿海防御工事的建設。
《海南省軍事志》記載,清代海南環島共建有19座炮臺(包括1座儋州陸路營管轄石牌炮臺),除了崖州水師營管轄7座(大疍、三亞、榆林、赤嶺、保平、桐棲、望樓),儋州水師營管轄2座(新英南、新英北),其余均集中在??谒畮煚I。
如康熙十七年海口水師營,有墩臺8所(白沙墩、沙上墩、大林墩、北洋墩、北港墩、鹽灶沙上墩、小英墩、白廟墩)。
到乾隆年間,??谛藿|、西炮臺,后又在秀英、東水、石石矍(今馬村港)、馬裊等點設置炮臺。因此,全島19座炮臺中海口水師營管轄9座,東炮臺、牛始、鋪前、清瀾、潭門、秀英(光緒十二年新配置5門)、東水、石石矍、馬裊。
但眾多史料未能交代海口西炮臺與秀英炮臺的關系,如果二者非同一炮臺,那么水師營管轄的9座炮臺中為何不再出現??谖髋谂_?既然已經交代了光緒年間秀英炮臺的新配置,為何光緒年間修建的鎮瓊炮臺也不在9座炮臺之列?
郝思德認為海口西炮臺與鎮瓊炮臺同時存在。如此一來,從(瓊海)潭門到(臨高)馬裊,近300公里瓊北海岸線,炮臺多達11座。
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兩廣總督李翰章向朝廷呈奏折,報告瓊州地區因修建秀英炮臺后的防務形勢,“此地海防情況安恙無虞也”。
紅衣大炮威力小,
克虜伯炮頑強
“清朝中期以前,我國普遍使用的是‘紅衣大炮’,這種鐵炮射程近、威力小、殺傷力差,對付農民起義軍還可以,但要對付來自海上的鋼板大船,則顯然已經落伍?!焙D洗髮W社科研究中心研究員閻根齊認為,特別是1840年以后,西方帝國主義的船堅利炮不斷在中國的東、南沿海登陸,“紅衣大炮”在對付外敵入侵中屢遭慘敗。
閻根齊研究發現,19世紀中葉德國埃森市克虜伯﹙1812—1886﹚生產的大炮,口徑280毫米,炮管長11.2米、重44噸,仰角可達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彈3000米內可穿透65.8公分的鋼板,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
1873年,法國侵略軍占領越南南部后,不久挑起中法戰爭。1884年,法國軍艦大肆進犯中國東南沿海,嚴重威脅海南島海域安全。為了鞏固瓊州海防,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于海口灣東修建了鎮瓊炮臺。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巡海至瓊,決定在瓊州府的北部建筑炮臺,即秀英炮臺。
“今天擺在這里的幾門炮是后來搬來的。”秀英炮臺管理處主任陳明忠摸索著炮位墻壁上的鐵環,說起當年那五尊大炮均購自德國克虜伯炮廠,“發射時后坐力很大,需要固定住。地上的軌道則說明炮身能夠360度轉動,任意角度攻打敵人”。
1939年2月10日凌晨,秀英炮臺拱北、鎮東、定西、振武、振威五座炮位里,五尊沉寂了半個世紀的德國古炮猛烈地打擊著欲登陸的日寇。在飛機的密集轟炸下,秀英炮臺的炮火頑強抵住進攻。
然而一座炮臺的威武無法代表整個清代海防的強盛,瓊北岸線最終攻破,海南至此進入日占時期。
昔日炮位 今日菜地被遺忘的“鎮瓊炮臺”
位于??跒I海大道濱海公園內的鎮瓊炮臺內的炮位上如今已種上了蔬菜。 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由海口市濱海大道北側的濱海公園,繞到一片拖了很長工期建筑工地圍擋的后面,荒草堆中便看到了“海口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
灰色石牌,講述的是旁邊那一片一人高的圓形黑墻。歲月流逝,當年的“紅毛泥”(水泥)現在如炭燒一般,黑得亮眼。爬上墻垣一看,嘿,好家伙,里面竟然整整齊齊種著若干蔬菜瓜果。
這里是清光緒年間修建的鎮瓊炮臺。清朝光緒年間在海南島所建的兩處最重要的炮臺,即鎮瓊和秀英炮臺。當時這兩處炮臺都距瓊州海峽約500米,正可扼守瓊州海峽咽喉的左右兩側。
鎮瓊炮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為防御法國軍隊侵瓊而建。這是一座露天炮臺,炮臺四周墻垣環抱,垣高3.15米,占地面積592平方米,整座炮臺呈圓形。
在??谑形奈锞治奈锉Wo科藍春寶帶領下,從墻垣上小心翼翼走到南端,傾身下探,便看到了炮臺拱門。門頂端鑲嵌一塊石匾,陰刻“鎮瓊炮臺”四個橫排右起楷體大字。左直行小楷:“光緒十一年三月吉旦”,右直行小楷為“湘西劉鎮楚、王之春共建”。
藍春寶介紹,炮臺內北面由護垣分隔成五座炮位,各置大炮一尊,共5尊。炮口朝北,面向瓊州海峽,當年可以控制整個??跒?。炮臺有鋼筋水泥階梯可登臨炮位屋頂平臺,作為瞭望之用。拱門至炮位建有一條水泥甬道,長15米,為炮臺入口,是兵員進出、彈藥輸送之道。
然而整個炮臺現在已被荒草包圍,炮臺內的泥土比外圍的泥土高出數十公分,西南側墻垣破了個缺口,但并不影響留守人員的種菜之“樂”。5個炮位中3個整齊地種上了不同種類的蔬菜,中間空地亦劃分出瓜藤、白菜等“勢力范圍”。
留守人員稱,這里常年沒有人光顧,偶然會有些考古、考察人士造訪,他便領著走一圈。聽說政府打算修復該古跡,他也希望能早日落實資金,不再浪費如此資源。
而今滄海桑田,炮臺也不再臨海,大炮已然無存,只可供游覽與教育之用。大炮都去哪兒了?是否炮臺建成后就沒有安裝過大炮呢?由于史料上并沒有鎮瓊炮臺的戰斗記錄,大炮的去向也成了一個謎。
藍春寶說,2003年1月1日上午8時,施工人員在濱海天橋靠近海甸溪處,用挖掘機開挖土方時,挖出了4尊銹跡斑斑的古炮,同時還挖出多個古炮輪式支座。其中最大一門炮長2.9米,炮管尾部外徑0.5米,前部外徑0.36米;其它炮的長度依次為2.48米、2.44米、2.32米。
在古炮上,還有“慶”“十四”等字跡依稀可見。按此推斷,古炮屬清代嘉慶十四年的可能性極大。
另外,1993年在海口長堤路派出所現址也發現過3尊嘉慶十四年的古炮。但這古炮只有3件且沒有支座。
查閱清代海防資料,??跒骋粠Ь陀小皷|炮臺、鎮瓊、秀英、西炮臺”四個炮臺,究竟哪門炮放進哪個炮臺,還是這些炮位靈活移動游擊之用,已經很難考證了。
秀英炮臺四年修筑
借鐵路運土 紅毛泥砌墻
“明臺暗室”的??谛阌⑴谂_。 劉孫謀 攝
作為與天津大沽口炮臺、上海吳淞炮臺、廣東虎門炮臺并稱“古代四大海防炮臺”的秀英炮臺,如今外城墻早已不復原來的模樣。
1887年11月,張之洞再一次親臨海南島,實地考察??诘牡貏莸孛玻⒌胶?诘奈鲌觥⒔鹋X、秀英等處詳細勘察地形,命令在???0余里的沿海地段全部加筑堅實長堤,修筑炮路和堤墻,以便炮車通行。
“炮臺所在的秀英小山,本就高出周圍地面‘四丈五尺’,在建臺開始時,又‘迤東而北至正中,臺已填高丈余,再東再北至漥田填高四丈八尺,總計馬道、操場、引道、子房、藥庫、兵房、水池、水溝運土在五萬方以外’。其工程之浩大,可以想見。”海南大學社科研究中心研究員閻根齊考證。
面對如此浩繁和任務艱巨的工程,“土工極大,非勇力所勝”?!氨仨毧咳f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甚至連港商都伸出援助之手?!遍惛R說,《瓊山縣志》記載,“向港商借得鐵路三百余丈,鑄輪制車,每車可載土一百二十余擔,以六人拖之。曲折奧阻之處,以牛車人車幫運”。
而整個秀英炮臺范圍約五萬五千平方米,僅在五座炮臺的膛壁和膛底用紅毛泥(即水泥),就需填高“坐底紅毛泥厚八尺”。
什么叫“紅毛泥”?秀英炮臺管理處主任陳明忠解釋,就是現在的水泥。因為來自洋人的產品,洋人又被稱作“紅毛”,于是便叫成了“紅毛泥”。
即便如此,秀英炮臺的建造仍用了四年時間,于光緒十七年﹙1891年﹚才竣工。至此,“所安炮臺,有機運動,費銀一十余萬﹙兩﹚,為海南第一大炮臺”。
不過閻根齊認為,有人記載張之洞委派雷瓊兵備道水路統領二品銜朱采及??跔I參將陳良杰籌集白銀20萬兩,這可能包括了向德國購買大炮的費用。
炮臺的設計也十分講究。主體由五座炮臺、兵營、彈藥庫、指揮所、操練場等組成,是一座清代晚期非常完備的海防設施?!芭谂_的各個功能集中一處,合理布局;炮臺周圍植有竹子、榕樹等,遠遠望去,宛若樹林,郁郁蔥蔥,起到了很好的隱蔽作用。”閻根齊認為。
但秀英炮臺最為突出特征是“明臺暗室”的構造思想。所謂“明臺”,即安裝大炮的臺口,臺膛都是露天的,臺膛略呈橢圓形,寬處6.65米。臺膛周圍設有高1.82米,寬0.5米的隱身洞四個,分別位于臺膛的東北、東,西北、西各一個。在臺膛的周圍還有子彈洞20個,每個高1.16,寬0.39米,是用來放置發射前的子彈的。臺膛的底部中間高,四周略低,中間有用于安裝大炮的圓錐形座及用于炮輪旋轉的鐵軌。臺膛的四周壁上還有“鈴鐺大鐵圈十臺(中炮臺為八個),鐵圈臺正面呈橢圓形,中心一鐵環,用鐵鏈固定鐵炮。
炮巷深長,兩側暗室為彈藥庫和兵房。炮位系水泥、砂石、混凝土筑成;暗巷暗室用石磚疊砌。
閻根齊研究發現,除東邊的振武臺和西邊的振威臺膛還保存原貌外,其余的炮位已在民國時期進行了改造,如臺膛的東西壁上各加固了四根鋼筋水泥立柱,頂上也加高成墻壁壘砌了平頂。
這樣做的結果有利有弊:有利之處是臺膛隱蔽起來,更加安全;弊端是破壞了清末的設計理念。原來的炮可向四周轉動,即四面射擊,改造后只能向前方射擊,兩側翼和后方就成了死角。
海南現存明清鐵炮(銃)統計
現存處 出土地點 數量(門) 年代
臨高縣博厚鎮龍富村旁 紅牌港炮臺遺址 1 清
??谑形骞?濱海大道眼科醫院門前 3 清
三亞市崖城學官 兩門出土在崖城鎮港門龍港村;
兩門出土在崖城學宮文明門旁 4 明、清
文昌市孔廟 清瀾西炮臺遺址 2 清
萬寧市博物館 三更鎮加潤什蘭村 3 清
陵水縣博物館 不詳 4 清
海南省博物館 四門出土在長堤路岸邊綠化帶 7 明、清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