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快訊#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15日15時39分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北緯39.8度,東經106.3度)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據悉,此次內蒙古阿拉善5.8級地震,震中位于沙漠地區,距離烏海市區約45公里,距離石嘴山約85公里,距離銀川市區約145公里。 央視報道稱銀川等地震感強烈。
另外,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4月15日15時08分在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北緯35.4度,東經104.0度)發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據悉,震中距離臨洮縣城約14公里,距離定西市區約58公里,距離蘭州市區約80公里。震中附近的鄉鎮有龍門鎮。
阿拉善為何地震頻發?
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撥800-1500米,最高海撥3556米。全旗南北長495公里,東西寬214公里,面積804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5萬。可利用草場4.6萬平方公里,主要為荒漠、半荒漠草場;沙漠面積3.4萬平方公里,主要是騰格里、烏蘭布和兩大沙漠。
阿拉善左旗地處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比鄰賀蘭山,南交甘肅、寧夏;北與蒙古國接壤,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少數民族聚居的邊境旗。阿拉善處于南北地震斷裂帶上,為地震多發區,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很大的地震。不過,由于阿拉善左旗屬于沙漠地區,居住人員稀疏,因此少有大面積傷亡報告。
南北地震帶是中國大陸著名的一個地震帶。在甘肅省展布范圍北起民勤,與寧夏、內蒙古接壤,南至文縣,與四川、陜西、青海相連,基本包括了甘肅的中、東部地區。周圍北有銀川地震帶,西有河西走廊地震帶和祁連山地震帶,東與渭河平原地震帶相通,南接南北地震帶中段進入四川。該帶地震活動特點是頻度高、強度大、周期短。自公元前193年有歷史記載以來,帶內共發生中強以上破壞性地震65次,其中7級以上地震12次,甘肅省歷史上僅有的4次8級以上特大地震均發生在本區。
值得關注的是,阿拉善地區還位處河西走廊地震帶,該地震帶包括祁連山地震帶和民勤地震帶,走向呈北西西向展布,東端與南北地震帶西翼接壤,西鄰阿爾金地震帶,北越金塔、阿拉善進入內蒙古,南界進入青海境內。本帶內發生的地震多受北西西向深大斷裂的強烈活動所控制。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從公元180年高臺西表氏7.5級地震起至今1700多年來,共發生中強以上破壞性地震46次,其中8級特大地震一次,7級以上4次,6級以上6次。強震多沿斷塊邊界具有西遷北移的特點。資料表明,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本帶地震活動具有明顯增強的趨勢。(騰訊新聞綜合報道)
相關鏈接:
海南部署今后兩年防震減災5重點 啟用新地震速報系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