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捐出工資近80萬助2378名學子上學
12歲成孤兒吃百家飯長大
4月8日,定安縣新竹鎮龍坤村,天氣驟冷,雨花打在人臉上,冰涼冰涼的。但冒著細雨的村民們說起從村子里走出去,又從外面走回來的邱良炳,卻滿懷熱情。
特別是老人們,咧開嘴巴,自豪地說起那個常來自家吃飯的小孩。
1952年,龍坤村的一座泥坯小屋里,邱良炳的母親生他時,已是40多歲的“高齡產婦”,父親也已是年近半百的老人了。記憶久遠,邱良炳卻記得,在他6歲時,危病中的父親拼盡全力,抽上一口卷煙后,兩只手便永遠地垂落下來;而在1964年的一個陰雨夜里,母親在饑餓中永遠閉上了雙眼。12歲的邱良炳成了孤兒,面對著未知而無助的未來。
“母親患的肺癆是傳染病,所有的衣物都被拿去焚燒了。”邱良炳記得,小屋里除了撒滿白石灰,僅剩下一張冰冷、吱吱作響的木床,還有邱良炳穿過的幾件破舊衣裳,堆在床頭。
生活變得冰冷艱難時,是龍坤村的村民用溫暖的雙手托起了邱良炳下墜的人生。
“村里人都很疼我,我的小碗里常常盛滿熱乎乎的粥飯。”邱良炳說,公社干部破例按一個“成年勞力”給邱良炳分配口糧。他記得,有一天,他蜷縮著鉆進小屋的稻草堆里睡覺時,遠處傳來一陣急急的腳步聲,隨后聽到有人推開他家的小木門。
當他從草堆里鉆出來時,新竹鎮解放后的第二任鄉長吳明志站在了他的面前。邱良炳揉著眼睛仰望著吳明志。吳明志把手伸進口袋里,掏出4元錢塞到小良炳手里。臨出門時,吳明志彎下腰對邱良炳說:“從今天起,你到公社領回救濟棉胎和布料吧,以后睡覺時就會暖得多……你再到辦公室簽名,以后每月領4塊救濟錢吧……”
邱良炳說,聽到那句話時,他幸福地哭了出來。
孤兒的童年,因鄰里的愛而不再孤單。今日嬸嬸一碗粥,明日叔叔一把蘿卜干;這個幫他曬谷,那個幫他縫補衣褲,就連學校里的同學、老師也都格外關心他。
一條通往光明的求學路,也在鄰居和老師的關心下變得踏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